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可持续性研究
——聚焦价值供给与创新路径

2020-01-11

中文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爱国爱国主义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201620)

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持续性的研究价值

以国内因素来讲,当代的大学生正生活在物质条件充裕的时代,并没有体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那种艰苦的日子。与物质条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代的大学生在精神生活领域较为空虚,极容易受到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以国外因素来讲,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引发了西方国家的警惕。

1.可持续性是应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挑战的重要过程

随着时代及科技的进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也随之发生变化。首先,新时代的大学生会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抖音、微博、微信等网络空间之中。网络空间有着虚拟性、快速性以及自由程度高的特点,大学生更容易接收到腐蚀其爱国主义思想根基的不利因素。其次,如今的大学生也具备“翻墙”、阅览境外新闻以及推文的能力。但是境外的许多信息掺杂着不实报道,倘若大学生长期被这些信息所干扰,必然会影响其整体价值观的形成,甚至损害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2.可持续性是解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重要状态

目前,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总体效果不佳。首先,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集中于思政课之中。其次,因为爱国主义教育一般被放于公选课,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这不但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的管理难度,而且影响学生对内容的吸收程度。可持续性是解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重要状态。这种状态要求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达到同时性。

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持续性的价值供给分析

可持续性指的是能够把某种模式或状态在时间上延续下去。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的可持续性,不单单仅指大学生保持爱国主义状态在时间上的延续,还应包括大学生感知爱国主义内涵变化的敏感度,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对他们在观念中的持续强度。

1.爱国主义教育的可持续性指的是大学生保持爱国主义状态在时间上的延续

倘若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状态间断了,那这到底是因为其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停止了,还是因为大学生将爱国情感深藏心中没有表露出来?由此显露出,从持续时间的角度判断大学生爱国主义可持续性的前提,就是找到高校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起止时间节点与标志。首先,大部分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从刚上小学开始。在早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学生处于被引导的状态,自身并未有过爱国主义的感知。其次,衡量爱国主义教育的截止时间则是动态变化的,因为,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教学的途径开展。

2.爱国主义教育的可持续性指的是大学生感知爱国主义内涵在变化中的反映

可持续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爱国主义内涵出现变动后大学生能够及时做出反应。首先,爱国主义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爱国主义的程度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在过去,中华民族陷于危难之中,无数的仁人志士不惜生命保卫祖国,危难之间,祖国的荣誉强于个人,爱国的情感高于生命。但新时代的大学生并没有经历过中国历史上艰苦的日子,甚至大多数没有社会经历。

3.爱国主义教育的可持续性指的是大学生认可爱国主义教育在观念里的强度

大学生认可爱国主义教育往往直接体现在行动中——当国家突发社会事件或正经历着某种变动,以在此过程中对事件进行反映的行动效率为基准。如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北京学生群情激愤,立刻组织游行示威,维护国家主权不可侵犯。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教育的可持续性受三个要素影响:持续时间、内容变化、观念强度。具有可持续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指即使在毕业后,不再接受校园教育,但仍没有停止对祖国的热爱,通过其他形式继续接受爱国教育,时刻关注并接受爱国内容的变化,保持高度的爱国感。

三、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持续性的创新路径分析

新时代下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可持续性主要从内容创新、载体创新以及管理创新三个路径进行分析。

1.内容创新

当下,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主渠道在思想教育课程中。首先,在思政课内容上,紧联当下现实,把握基本国情,统筹世界局势。不能让课程内容流于形式,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当下国情态势。从整体上把握态势,在课程教学上,结合历史传统,把控历史脉络,推崇现史融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为我们彰显了爱国情怀,传递了爱国信念,留下了爱国事迹。“中共一大召开时毛泽东是 28 岁,周恩来参加中国共产党时是 23 岁,邓小平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时是 18 岁。”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以历史为明镜,将优秀传统文化浸染到每一位学生的脑海中,需要激发当下大学生的时代感、使命感。最后,在理论体系上,铭记党的纲领,维护党的尊严,坚持党的领导。

2.载体创新

如今,大学生思维活跃度高,接受新事物快,价值理念更新快,如果总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让课堂成为说教场所。因此,要改变传统课堂。首先,以课堂改革为新起点。教师要一改传统课堂模式,从以教师为主导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通过这种模式,学生才能真正领悟爱国内涵。其次,以实践活动为新形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堂学习理论,实践检验真知。让学生以最真挚的情感悟大国情怀,以最赤诚的心践行爱国诺言。最后,以网络媒体为新高度。如今,网络时代的信息化、碎片化、复杂化,使大学生在虚拟空间花费的比重加大。

3.管理创新

一个民族精神的传承必然缺少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首先,以制度为根基,以法治为保障。其次,以网媒为载体,监管为主导。最后,以宣传为手段,财政为支撑。要加大爱国主义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结语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相信我们国家未来会更辉煌,前途会更光明。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爱国爱国主义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