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药资源普查对《中药鉴定技术》教学的积极影响

2020-01-11

中文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普查药材性状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系,山东 烟台 264199)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检验和控制中药的品种质量、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考证与整理中药的复杂品种、开发与利用中药资源的综合性应用技术课程[1]。为中药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许多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如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中医基础理论等。本门课程涉及的中药材品种繁多,知识分散,学习有一定难度;另外,课程具有很强的理实结合特点,通过运用课堂所学,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正确识别 400多种常用中药材。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实物教学、比较教学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操作能力[2]。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于 2009年开始筹备,2011年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陆续在全国 31个省(区、市)开展[3]。山东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于 2014年开展,普查试点共有 19个县(市、区)[4]。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联合栖霞市卫生局承担了烟台市唯一的普查试点栖霞地区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并在后期顺利通过验收[5]。2018年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又负责烟台地区(蓬莱、莱阳)两个地区的资源普查任务。到目前为止两个地区的野外调查、腊叶标本的采集与制作、药材标本的采集、照片整理等已经完成,后期数据整理与上传等也陆续进行。从 2014年开始到现在组建的三支普查队伍均是由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药用植物识别技术、中药鉴定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相关专业的老师和中药专业的二年级学生组成。本次普查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专业素质。5年来,我们将中药资源普查与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相结合,分析其对拓展课程教学内容与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和增强学生专业素质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为中药资源普查与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深度结合、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中医药人才提供发展思路。

一、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形式多样化,更加显现了中药鉴定技术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中药的鉴定方式包括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这四大传统鉴定方式是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重点也是核心内容。其中性状鉴定是最基本的鉴定方式,也是中药专业学生的必备基本功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这是重点要讲述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生动形象的展示各药材的特征外,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本中的大部分中药的饮片分发到学生手中,做到人手一套中药饮片标本,加深理论知识的巩固。但是,有些市场上少见正品的中药,就比较难以实现,如柴胡。柴胡来源于伞形科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市场上极难寻见正品狭叶柴胡的根。我们在普查的过程中发现,蓬莱、莱阳有较大范围的野生狭叶柴胡。通过采集其原植物做成腊叶标本,采挖其地下药用部位作为药材标本,将实物拿到课堂上,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柴胡的性状特征。中药的性状不仅有饮片特征还有个子药材的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等。无论是分发到学生手中的中药、药材市场上的中药还是药房里的中药,大多是以中药饮片的形式存在。对于个子药材尤其是根及根茎类中药的性状的学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短板。药材标本的采集是中药资源普查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三个地区栖霞、莱阳、蓬莱的普查过程中,我们采集到了许多常见根及根茎类中药的药材个子,如白蔹、苦参、丹参、防风、南沙参、远志、白头翁、葛根、地榆、徐长卿、天花粉、山药、禹州漏芦等。实物药材的充分应用,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四大传统鉴定法一般是以性状、显微鉴定为主,理化鉴定为辅,基源鉴定为次。因此,基源鉴定是学习中药鉴定的一个薄弱环节,通常一句话带过。实际上,基源鉴定是从源头上保证了中药的品种的准确性。以全草为入药部位的中药,大部分经过干燥切碎后,药材皱缩不完整,性状鉴别非常困难。观察全草类中药的原植物能更好地掌握其性状特征。中药资源普查,就是把课堂搬到野外,让学生直接接触植物,观察各个器官的细小特征。比如在野外学生们能准确区分作为青蒿药材使用的黄花蒿与植物青蒿,区分作为车前草药材使用的车前、平车前与常见混淆品大车前,认识了茵陈、仙鹤草、萹蓄、瞿麦、益母草、薄荷、豨莶、紫花地丁等药材的原植物。另外,资源普查中遇到了许多中药的正品与伪品原植物,真伪特征比较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药材的性状特征。如翻白草与委陵菜、紫花地丁与早开堇菜、黄花蒿与白莲蒿、萹蓄与习见蓼、沙参与桔梗等。这些中药在烟台的这三个地区都普遍存在。我们将资源普查过程中制作的大量的药用植物的腊叶标本,采集的大量的药材、拍摄的大量的原植物图片,都充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没有参与普查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中药资源普查的成果。

莱阳地区与蓬莱地区的资源普查的野外调查工作是从 2018年9月份开始,一直到 2019年11月份结束,跨越四季,见证了许多中药原植物的生长过程。比如芫花的花先于叶开放,的开花期在 4月中旬,所以要在 4月中上旬采集;播娘蒿的种子要在 4月初采集;远志植株矮小不容易被发现,所以最好是在开花时采挖;紫花地丁的花期采收期为 4月份;黄花蒿的采收期为 9、10月份;酸枣的采收时间为 10、11月份等。不同的植物在不同季节时期原植物形态不一样,比如茵陈、益母草等,有助于判断其最佳的采收时机。将这些中药原植物进行采集、加工做成腊叶标本及药材标本、储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些中药的全面认识,更好地掌握了药材的特征。

另外,中药资源普查中走访当地中药材市场、各个药店医院,拜访当地的中医,调查当地的中药种植情况,收集民间药方,了解用药情况。这些都为中药鉴定技术这门课的教学扩充了内容,更加体现出了中药鉴定技术这门课程的实用性。

二、提高了中药鉴定技术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参与中药资源普查的学生都是大二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完药用植物识别技术这门课程,中药资源普查与中药鉴定技术的学习正好同步进行。药用植物识别技术是中药鉴定技术的的基础,这两门课有极其密切的联系[6]。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只是单纯地能够鉴别中药饮片或中药材,对于原植物却一点都不了解,这样对于某些中药的鉴别是不利的,比如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全草类中药。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药用植物学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了中药的性状特征的同时也熟悉了中药原植物特征,让所学内容更加立体丰满,加深了中药鉴定知识点的记忆。在资源普查过程中熟练地识别中药的原植物,促使学生养成了只要到野外就会下意识去寻找是否有可入药的植物的习惯。所以中药资源普查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鉴定技术的主动性。在实践中巩固和理解理论知识。

中药资源普查分工明确,找合适的样套、拉样方、定位、识别、记录、拍照、采标本、做标本、采种子、挖药材等野外工作是每名队员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学生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高温炎热、荆棘遍布、山高陡峭、天气多变、路途崎岖等,磨炼了大家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普查中我们使用了高清摄像机、GPS系统,配制置了轨迹仪、PDA等设备,每名队员都能够对这些仪器熟练运用,掌握了新技能[7]。在野外作业过程中植物的准确识别、腊叶标本的制作,药材标本的采集等都需要学生细致耐心地去完成。在整个资源普查的全过程中我们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在专业老师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都一一克服,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参与到中药资源普查这一科研课题中,影响着他们将来的学历的提升以及专业方向的选择,也为将来科研工作积累宝贵经验。随着资源普查工作的不断推进,成果的不断累积,每名队员心中都有满满的责任感自豪感。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将所获得的综合技能在中药鉴定技术及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

总之,将中药资源普查的丰硕成果充分地运用到《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中,拓展了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资源普查过程中“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主动性,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他们将来的深造与工作都有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普查药材性状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学习调查要“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