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就业为根本,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转化路径
2020-01-11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进程不断加快,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显。针对这一困境,国家方面上也相应出台了很多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以及活动。教育部所制定的《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在十九大报告中肯定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巨大。未来社会,创新创业驱动市场和社会发展存在着巨大潜能。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据大学生就业问题等相关研究显示,目前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
1.个人因素
指毕业生心理的内在影响因素,包括升学愿望、就业意向、心理素质、职业生涯规划、价值取向等。其中,地域、薪资和行业待遇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2.组织因素
指高校在组织层面对毕业生的影响。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吸引企业前来招聘毕业生的关键因素,是否能够达到企业要求目标,满足其行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开设专业的最大吸引力。
3.外部因素
指对口企业支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这部分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主要是不确定能够与高校签订就业契约,保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不确定能与高校深入合作,参与学生课程的制定、提供实践机会等等。高校与相关对口企业的合作交流是影响学校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的又一关键性因素,高校能否获得来自相关企业的第一手资讯信息,这决定了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满足当前市场的要求,能否更好地从事本专业,并获得良好的态势发展。
4.宏观因素
指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从就业岗位的增减情况、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程度、能否提供官方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等方面来确保大学生顺利就业等。
二、创新创业模式——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1.以“扶上马送一程”“老带新”模式参加创新创业项目
中医药院校类的学生平时学业繁重,无暇顾及除了学习以外更多其他的活动、更高要求的社会挑战;大多数医学生都会面临升学的压力;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更偏向于学术方向等等情况,导致中医药院校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开展一直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而我校针对这种现状,积极采取了“扶上马送一程”和“老带新”等模式,以在校研究生和经验丰富的大三学生为主对整个项目进行指导,大一大二学生从中学习并拓宽自己的双创思维增长自身的参赛经验,为将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奠基。
2.以科研苗圃工程平台为载体,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推进科教融合,要让学生尽可能早地融入并参与科研,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扩大科研基地面向本科生的开放程度,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我校科技处依据《河南中医药大学科研苗圃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按照“自主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扶持、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完成。最终经各学院推荐以及学校审核后,研究确定资助项目共计 104项。科研苗圃工程项目的实施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尽早地参与和融入科研工作,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3.以创业基地为为导向,激发大学生双创思维
创业是基于驱动市场发展活力的条件下考验创业者追寻机遇和把握机遇的能力。河南中医药大学为更好地落实这一行动号召,特此成立了创业基地。这里有成立于 2002年的白云苹贫困生基金会和白云苹超市,在全校大学生之间倡导“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传承文明、播撒爱心”之精神宗旨,成立 18年来,白云萍贫困生基金会成员为贫困学生捐赠棉被、衣物及生活用品 12000多件,价值 27000多元;还成立了体育文化部落、之痕花艺、文印店、等各具实用性且方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创业项目。创业基地内各类型创业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供了一份安全可靠的兼职机会,还起到了帮扶贫困学生以减轻其生活负担,同时还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学校、各种组织开展公益类活动提供平台,打造河南弘扬、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品牌。
4.以双创学院为平台,打造创新创业新教育体系
自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提出以来,河南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主动作为,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并于 2019年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开设了必修课《创新创业基础》,下发了关于创新创业工作要求等文件,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活力。为此,我校成立了第一届“双创实验班”。“双创实验班”的建立,旨在营造我校更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提高我校在校生的整体创新创业能力,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就业质量;学员们充分利用本次平台和资源,积极踊跃参与创新创业各类竞赛,锻炼实践能力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对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转化路径及其内涵
1.搭建大学生双创实践的平台资源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必须要有基本的平台资源,包括房屋、实验设备、生产设施、信息平台等。如果这些平台资源不能事先提供并实现配套,必然使大学生进行双创一开始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双创可以凭借多平台以及信息体系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的一切可用资源,如校企合作、产学研平台、优秀创业校友等沟通平台,为大学生双创所用。
2.完善大学生双创实践教育体系
培养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是推动国家健康产业发展和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尤其是在创新创业科技竞赛中,既是创新创业的锻炼平台,又是理论与实践的连接通道。只有把科研成果转换为实际生产力,其双创的内在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创新创业思维培养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内与课外相得益彰、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
3.大学生创新创业转化的内涵
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培养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学府,为祖国医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进行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技能,还应注重减少专业性强而带来的就业以及创新创业局限。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是各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区别于其他常规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意识、增强创新创业实践水平、开发创新创业实践潜能,对于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政治制度践行、社会和谐前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着许多的新情况与新问题。文章以我国中医药院校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现状,挖掘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譬如: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成效不明显、创新创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具体问题,同时,结合新时代情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开展调研和思考、研究。探究和构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保障体系,通过研究旨在为中医药院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能够给中医药创业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