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课堂教学中高效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方法与运行方式的探讨

2020-01-11

中文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画图计算机信息技术

(杭州市丰潭中学,浙江 杭州 310000)

合作学习是一种顺应新课改趋势的创新教学方法,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发挥着较大的教学价值,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也不例外。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将合作学习方式有机地融入自身的教学中,让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参与到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活动之中,让合作学习活动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健康开展,有利于提高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实效。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目前新课改的落实时间并不短,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现状还是不乐观,其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应引发各位信息技术教师的思考。

首先,虽然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青少年这一群体对信息化时代的新科技有一定的好奇心,但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却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的问题。究其原因,实际上是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1]。其次,有些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机会,教师过多地讲解课堂内容,会让学生丧失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最后,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基础水平是不一致的,有些教师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对学生开展了按部就班、统一不变的教学,并不利于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

在这些教学问题的影响下,教师可引进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为信息技术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改变信息技术教学的传统教学格局。其中,合作学习方式可成为教师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改革的“武器”,教师应思考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活动的健康开展。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价值

合作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融入与运用,改变了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让信息技术教学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在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运用过程中,它发挥了颇为重要的教学价值,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实际上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展开学习时,满足了自己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使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尽情地进行自我表现。第二,信息技术教师将合作学习方式引进来,可规范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完成分工的学习任务,使其逐渐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减少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玩电脑、不做学习任务的现象。第三,教师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展开信息技术教学,可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使其认识到每个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主动展现自己的实力,为协助小组共同完成任务作出贡献。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获得较强的学习成就感与满足感,这些愉悦的情感体验可驱动学生更主动地展开学习,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参与度,这对于保障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1高效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方法

1.1 根据学习水平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若要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则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确定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也就是教师在考察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信息技术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学习指标之后,可根据评定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比如在《计算机的应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组。首先,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可围绕着“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这一主题,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共同搜集计算机应用的生活案例,对这节课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地掌握。其次,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可组成一个讨论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交流。比如,学生可围绕着“计算机与人相比,谁更聪明”“计算机的数值计算和信息处理之间存在哪些不同”等话题进行交流。最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组成一个调查研究小组,针对计算机的具体应用展开深入研究,并学会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2 根据学习兴趣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教师若是要构建科学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还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方面入手,让具有相同学习兴趣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围绕着同样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展开合作学习。比如在《计算机的组成》一课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通过拆解电脑的方式来实际感知信息技术的知识点,教师可让这部分学生组成一个拆装小组,让他们实际参与到计算机的拆装活动中,对计算机的组成内容进行亲身的了解与掌握。有的学生则喜欢通过画图的方式建构知识结构,教师可让这部分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围绕着“计算机的组成”这一中心词,建构相应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剪贴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图片,将其贴在思维导图上,便于学生形象地记忆相关知识。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可让学生发挥更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来。

2.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行方式

2.1 通过任务驱动法推进合作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法就是一种利用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使其自主展开学习的新型教学方法,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是比较广泛的,教师可合理发挥任务驱动法的教学优势,推动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例如,在“充实主页”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合理布置学习任务:(1)了解主页的基本组成内容,找出主页上可充实的部分,比如主页上缺乏丰富的图片,没有滚动字幕,单元格属性也没有设置好,学生可将这些内容列入任务单;(2)了解主页的版本信息,明确版权保护的重要性;(3)主页内容的调整与美化操作,如页面布局、图文混搭等。

在这些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可在清晰的合作学习思路下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初步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交流,主动说一说自己有哪个地方不明白,或者操作不佳的地方,然后在同伴的建议或协助下解决学习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主页上插入图片时,图片大小没有符合要求,不懂得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此时,组内的成员可为同伴示范标准的操作步骤,帮助他解决疑惑。有的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暴露了一些操作问题,同伴也可及时指出。比如有的学生插入图片之后,没有保存好图片,网站被转移之后,就影响了网页上图片的正常显示。此时,组内成员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找出解决方案。经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可真正获得成长。

2.2 利用微课方式加强合作学习的开展

微课是当前教学领域比较流行的新型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学视频为知识载体,让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掌握好课堂的知识点。微课的运用,实际上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往往可以通过微课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2]。而在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也可尝试利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有效的指导。比如在“创建个人文件夹”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在微课理念下,通过微视频技术录制教学视频,将创建个人文件夹的过程和方法录制下来,制作形成一个微视频,将其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内容时,需进行分工合作,比如有的学生需了解资源管理器的构成内容,有的学生需整理好个人文件夹的创建步骤,有的学生则需了解文件夹树窗口的应用意义。当学生完成了分工合作任务之后,可共同整合彼此的任务信息,尝试真正创建个人文件夹。在创建文件夹的过程中,学生可反复观看微视频的内容,改进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不恰当之处,直到自己完全掌握了这一知识点为止。

2.3 基于项目学习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项目学习方式是一种由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探索,完成特定目标的新型学习方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将项目合作学习方式引进合作学习活动之中,可优化当下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展开探索学习,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性,同时也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加快合作学习的步伐,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3]。例如,在“画方形和圆形图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个合理的合作学习项目,即“运用画图工具制作规则图形”这一学习项目。学生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来。学生需要探索的内容包括:了解不同的画图工具;了解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画图工具制作方形、圆形等规则图形。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些知识要点之后,可合作完成“建造一间房子”的操作。有的学生可使用多边形画图工具,画出房顶;有的学生可使用矩形画图工具,画出房子的门或者墙壁;有的学生则可使用椭圆画图工具,画出房子的烟囱等等。当学生共同完成了这一作品,内心的成就感会油然而生。

结语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具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可有效改善当前依旧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应注重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并通过有效的方式,推进合作学习活动的健康开展,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活动的效果。

猜你喜欢

画图计算机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怎样画图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画图理解“多多少”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