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通过实践教育提升“第二课堂”德育育人成效的实践探索
——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构建学生媒体中心为例

2020-01-11

中文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宣传员第二课堂师生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一、背景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汹涌巨浪下,新媒体得以迅猛发展。而今,新媒体传播信息所具有双向传播、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固定场所、传播行为个性化、即时传播、传播内容多元化等特点彻底颠覆了普罗大众以往“被动式”接受资讯的方式。

如何帮助中职学生在大量繁杂的互联网资讯中自觉甄别出积极有用的资讯,并通过接收、积累、运用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中职教师在“第二课堂”课程思政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行为自觉和情感认同及适应时代要求的动手能力作为一块巩固、拔高学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点金石”,组建出一支学生宣传队伍。在教师专业化系统指导和培养下,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和方式向身边人讲述“学校好故事”“班级好故事”“宿舍好故事”“师生好故事”等新时代“职教好故事”。这样既可以满足教师对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把控需求,又可以丰富充盈学校的宣传阵地,实现在新媒体环境下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近年来,学校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可行性的实践探索,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第二课堂”深挖出蕴含其中的德育教育丰富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用“知行合一”指导构建学生媒体中心

新时代中职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新媒体紧密相连。只要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各种人、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网络言论并非没有边际,而要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通过构建学生媒体中心,将媒体中心的学生宣传员们在学校、班级、课堂、宿舍发生的大小事以他们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角度、自己语言通过微信、微博、贴吧、自媒体等新媒体讲述出来辐射出去,形成正能量“小圈子”。无数的“小圈子”和“小圈子”碰撞形成大量的 “大圈子”,最终形成学生积极向上、乐学善学的生动局面,教师也就达到宣扬正能量、教育引导掌握学生意识形态的目的。

1.学校构建学生媒体中心的创新实践

为了加强学校宣传阵地,学校尝试通过以构建学生媒体中心的方式,在校内招募、培训、选聘一批积极有为的优秀学生作为宣传员,以推动学校宣传工作多渠道多载体高质量发展。

1.1 建立健全学生媒体中心管理组织机构

负责学校宣传工作的主管部门联合学校团委、德育工作委员会创建学校学生中心,作为学生宣传员的管理组织机构。学生媒体中心组建前期,就明确了管理章程、人员招募条件与规则、指导教师、学生成员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等。教师团队由学校分管宣传工作的副校长任主任,学校宣传工作负责人、德育组组长任副主任,学校文化专业科德育组、语文组教师、学校宣传干事任组员。通过实践教育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育人模式,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自我发展。

1.2 严格把控宣传员录用程序

在宣传员招募初期,学生媒体中心明确了组建宣传团队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聘用条件与规则,同时通过各专业科、各班级,深入新生入学时期开展动员宣传活动。学生中心根据报名人员筛选并组织面试,面试后最终确定初试名单,接着进行为期两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宣传工作的职责、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工作流程等。通过以上招募与培训,学校便新增了一个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学生团体。

1.3 悉心辅导宣传员全面发展

学生媒体中心在宣传员管理方面,除了健全管理组织机构、严把宣传员录用程序、严格实施职责考核、及时处理宣传员的反馈意见,也着重加强对宣传员自身发展的培养与心理辅导。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关系模式,使宣传员与学生媒体中心、指导教师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与心理依赖,宣传员在受到悉心的培养与帮扶的过程中,学校宣传阵地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成人成才成功的“孵化器”。

2.组建宣传员团队的管理效果分析

在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下,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焦点、思维方式、学习意识总会不自觉地影响着他们对讯息中是非的判断能力。很多新媒体运营者的阅读量不够大,阅历不够丰富,只是在四处照搬别人已经讲烂的故事,再用插科打诨的语气改编一下,这种低门槛同质化的内容已经接近饱和,让大众感到审美疲劳。宣传员要掌握的本领精髓是用贴近生活学习的真情实感来感染师生,传递有温度有共鸣的真善美。

2.1 宣传员个人综合素质方面

中职学生拥有优良的综合素质是他们在升学深造、就业创业中成功的“助推器”。在校期间,通过参与新媒体宣传活动,策划主题宣传推文,将微信、微博、百度贴吧、抖音等自媒体作为新载体,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提升学生的学识、技能,品格、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并加以磨炼,提炼与升华。

2.2 宣传员与师生互动方面

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媒体中心的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运用新媒体的技能、技巧,更多地将教学重点放如何引导宣传员挖掘“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的校园里各式各样的人文素材,以某个学科教学、某个社团活动、某个主题活动以点及面地将全校师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榜样是无声的教科书”,以此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3 师生对青年媒体工作评价

在新生入学、五四表彰、国庆、校庆、宪法日等在各个重要的宣传节点,学生媒体中心策划出系列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板报制作、微信推文、现场播报等方式营造宣传氛围,达到主题活动的预期效果。全校师生通过这些宣传载体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活动、增强他们的参与性、互动性。学生媒体成立至今,策划实施的各项宣传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称赞。师生、家长们在学校官方微信号下转发、评论、为学生媒体中心的日常管理、发展规划建言献策,不仅助推了中心的发展建设,增强了学校的美誉度,更以此增进了师生互动、家校互动,不断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向深处。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学生媒体中心的德育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通过“第二课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职业教育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1.用“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指导学生宣传员团队,有助于学校宣传阵地不断完善与改进服务工作

学生媒体中心的指导教师团队必须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学生宣传队伍的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教师们爱党、爱祖国、爱校、爱生的“大爱精神”通过自身的言行,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教师们用坚守岗位、乐于奉献,“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指导学生宣传团队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师生通过具体的一项项宣传活动、通过一张张图片,表达初心与守望的。学生媒体中心的师生们俯下身去、沉下心来,细察实情、敢说实话、动真情,不断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宣传作品,感染师生,提高自我,成就自我。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落细落小落实,力求使之像空气一样弥漫在生活中,日用而不觉,从而激发全校师生筑梦、逐梦、圆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用“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组建学生宣传团队,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群体现状与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青少年学生在面对“铺天盖地”的繁杂讯息,是否能坚持理想、稳固信念、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点、难点。学校、教师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思政育人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我们不仅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新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更要增强阵地意识,敢于发声、敢于亮剑,主动掌握学生在面对新媒体、面对网络舆论意识形态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

结语

在“互联网+”宣传的大环境下,新媒体作为“第二课堂”育人载体的功能日益凸显。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协调培养,组建一批学生宣传员不失为一条好举措。学校学生媒体中心从一年级新生中选聘,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宣传员,用2-3年时间内(一届)就能将宣传工作覆盖到学校各专业科、各班级、每位同学的身边,从而辐射到全校师生,将宣传工作推广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学生媒体中心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深挖思政资源,教师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学习实践,组建成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教师队伍,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师生合力形成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听党话、跟党走的宣传队伍。

猜你喜欢

宣传员第二课堂师生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加强医院宣传员队伍管理 提高医院智慧服务能力
第二课堂
争做“宣传员” 当好“践行者” 福建各级妇联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共青团大学生网络宣传员队伍建设探析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当好秀山丽水“宣传员”开创党报全媒体新未来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