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
2020-01-11何德昌
何德昌
(四川省荣县高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43121)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而引发的传染性疫病,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 非洲猪瘟病毒是引发非洲猪瘟的原因,通过侵蚀猪体内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引发心跳加速、停止采食以及高热等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病毒的存活率很高,在正常条件下可以存活18 个月,在腌制产品中也可以存活5 个月,但是在60℃的高温环境下加热30 分钟就可以将非洲猪瘟病毒灭活[1]。
1.2 传染源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以虫为传播媒介的DNA 病毒,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家猪、野猪、蜱虫等对象,已经感染的猪与携带病毒的猪都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染源。
1.3 传播途径 现阶段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首先是直接传播,健康的猪在接触已经感染的猪与携带病毒的猪以后都会被感染,同时接触带有病毒的器具、设备、饲料等也会使猪感染病毒;其次是软蜱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寄生在软蜱体内,叮咬健康猪以后就会导致健康猪感染非洲猪瘟;最后是其他途径,非洲猪瘟病毒可以存在于已经制成的肉制品当中,进而通过产品的流通形成病毒的传播与扩散。
2 综合防控策略
2.1 加强动物卫生管理 针对环境的管理,一方面养殖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圈舍做好清洁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完成对环境内部的消毒,避免任何外部人员进入养殖区域,进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养殖区域的环境符合生猪的生长需求[2]。 另一方面,受到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气候的影响,养殖区域内很多地方都比较阴暗潮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细菌和病毒的滋生,猪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将会大大降低免疫水平、 提升其患病率,因此养殖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养殖区域进行通风,保证圈舍内部的干燥,从而有效提升猪的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生继发感染的概率。
2.2 加强饲喂管理 猪的饲喂管理是生猪养殖的重要环节,因此养殖管理人员应加强对饲喂管理的重视程度,尽可能地保证为猪提供更为充足的营养;反之,如果猪在进行饲养的过程中因饲喂环节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则会大大降低猪的抵抗力,进而提升患病的概率。 因此,养殖管理人员应加强猪的饲喂管理,一方面要选择质量高营养好的饲料,并加强饲料储存的管理,避免因霉变降低饲料质量;另一方面是要在饲料中加入足够的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在保证猪营养充足的同时,提升猪的综合免疫能力。
2.3 实施隔离饲养 在发现病猪之后应第一时间加以隔离,最大限度地对其传播进行控制。 与此同时,还应在第一时间做好无害化处理,可以采取成群扑杀的方式处理病猪;采用深埋、焚烧等方式处理死猪,加强对病死猪的处理可以进一步避免更多的猪被传染,控制经济损失。 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分点隔离饲养的方式,进而有效降低猪的发病率。
2.4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 当前,很多不法分子为提升经济效益会进行“洗猪”、“炒猪”等违法交易行为,这样的违法行为将会大大提升非洲猪瘟的感染率,并随着猪肉制品流通到全国各地,加速了非洲猪瘟的扩散,对全国生猪养殖行业都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进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严格把控生猪养殖、运输、屠宰、销售等各个环节;同时应加强对动物防疫法律的学习,树立严格的法律意识,在参与生猪养殖环节的时候也要最大限度地遵循生猪行业从业人员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