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重症肌无力:从诊断到治疗

2020-01-11姚舒洋李小雪农靖颖张毅

中国肺癌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类固醇肌无力心肌炎

姚舒洋 李小雪 农靖颖 张毅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的时代,ICIs明显延长了多种实体瘤患者的生存时间。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的免疫治疗药物或者与化疗联合应用。

作为医生,我们一方面惊喜于这类药物的疗效,一方面也受到大量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的困扰。虽然大部分患者的irAEs是不需要特别处理且不需要中断治疗的I级-II级反应,最常见的部位是皮肤(44%, 95%CI: 38%-49.5%)、消化道(35%, 95%CI:29%-41%)[1],但是随着上市的药物越来越多,适应证越来越广,而且ICI已经从晚期肿瘤治疗领域推进到围手术期,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早期肿瘤患者接受ICI治疗,之前少见甚至是罕见的严重irAEs的数量会相应增多,这就对肿瘤科医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篇包含了9,208例患者、59项有关ICI临床试验在内的研究[2]发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 CTLA-4)抑制剂相关的神经系统irAEs发生率为6.1%,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抑制剂相关的神经系统irAEs发生率为3.8%,而CTLA-4抑制剂与PD-1抑制剂联合应用的发生率为12%,其中大部分为1级-2级,以头疼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而PD-1/PD-L1抑制剂所致3级-5级严重irAEs发生率为0.4%。还有其他文章也得到类似的结果,3级-4级神经系统irAEs发生率小于1%[3,4]。虽然神经系统的irAEs发生率远低于其他器官的irAEs,但不能排除有医生误诊或者过低的上报,而低估了其真实的发病率。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是神经系统irAEs的一种。我们最近救治过1例相关患者,病情变化非常迅速,治疗及时而积极,患者完全恢复。然而,这一不良反应的患者如果不能早期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病死率非常高。在此,对ICI相关MG的诊治特点,我们进行了综述。

1 ICI-MG发病机制

irAEs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异位抗原的表达、抗体依赖性反应、细胞因子的增多、遗传倾向等因素有关。由于irAEs患者组织活检结果非常多样,反而影响了我们对irAEs发病机制的理解:不仅患者不同组织表现出不同的发病机制,而且出现同一种irAE的2例患者,其发病机制也不相同。

有关ICI-MG发病机制的研究非常有限。1例使用纳武单抗治疗后发展为MG/肌炎/心肌炎的患者在治疗前后接受过外周血粒细胞的基因表达分析,发现CD8+T细胞增多、细胞溶解活性标志物表达增高;而CD4+T细胞数量减少,T调节细胞活性受到抑制[5]。还有1例使用纳武单抗治疗后发展为MG/肌炎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8/CD4比率为1.4[6]。CD4/CD8比例倒置提示抑制性T细胞致敏,说明了ICI引起免疫应答过度激活。肌肉组织活检发现中重度的坏死伴有巨噬细胞和T细胞局灶性聚集浸润,形成假性肉芽肿结构[7]。不管这些结果是否与MG发病相关,但确实与ICI治疗有关。

2 ICI-MG的诊断

ICI-MG可以是既往MG病情的加重或复发(在ICI治疗前就有明确的MG病史),也可以是ICI治疗后新发的MG(既往没有MG病史,ICI治疗后出现的);单纯的MG比较少见,更多的是MG合并肌炎和/或心肌炎,而后者更常快速发展成肌无力危象,需要重症监测和机械通气支持。

2.1 ICI-MG的好发时间 ICI治疗后,患者首次出现MG症状的中位时间为4周(6 d-16周)[8],大部分出现在ICI治疗2周期后。与其他系统的irAEs相比,MG更常发生在ICI治疗的早期。在ICI治疗开始的3个月-4个月内需要提高警惕。

2.2 ICI-MG常见临床表现或体征 ICI-MG的常见临床表现为眼部症状(50%以上的患者有上睑下垂和/或复视)、四肢肌力减退、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约2/3的患者出现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 MGFA)分级为5级的严重肌力减退,约45%的患者快速进展出现危及生命的呼吸肌肌力减退[8]。这些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性的,给早期诊断造成了很大挑战:很多患者出现乏力、轻度肌肉疼痛和四肢肌力减退,这与晚期肿瘤的相关表现难以区别,很容易被患者和肿瘤科医生忽视;而且患者在症状轻微时,多隐忍不说,到症状明显的时候才与医生沟通,很容易丧失最佳诊断和治疗的时间窗;肿瘤科医生缺乏神经irAEs的诊疗能力;而神经科医生也会因为这些表现非常不典型,而且对ICI药物不熟悉,而面临诊断和治疗中存在的很多困难。

2.3 ICI-MG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特点 需要对患者进行脑核磁、脑脊液、肌电图、大量的抗体检测以排除其他,如血管性疾病、肿瘤进展(脑转移、脊髓压迫和脑膜转移)、感染性疾病、副肿瘤综合症或中毒、代谢性疾病,完成鉴别诊断。需要胸部CT除外胸腺的病变,心脏超声明确左心室功能。必要时进行骨骼肌和心肌活检明确是否合并有肌炎和心肌炎。值得注意的是,只有59%的患者存在乙酰胆碱能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AchR)阳性[9]。当患者合并有肌炎和/或心肌炎时,会有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的明显升高,合并心肌炎的患者会出现肌钙蛋白的升高。

2.4 ICI-MG与自发性-MG(idiopathic MG, iMG)的不同特点 ICI-MG与iMG有明显的差异:①根据MGFA来判断MG的严重程度,iMG患者4级/5级约占2%-10%[10,11];而ICI-MG 4级/5级的患者占50%;②从出现MG症状开始进展为4级,iMG缓慢进展,需要2年-3年的时间[12];而ICI-MG患者,中位进展时间为7 d(24 h-60 d);③与iMG相比,ICI-MG更常合并肌炎和/或心肌炎。有文献[10]报道,30%的患者合并肌炎,25%的患者合并心肌炎;而iMG合并心肌炎的患者仅为0.9%[13],iMG更常见的伴随疾病是胸腺瘤;④ICI-MG的AChR阳性率明显低于iMG,而ICI-MG的肌炎相关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没有胸腺瘤的iMG;⑤治疗上来说,胆碱受体激动剂更常应用于iMG的治疗,激素可能会加重iMG的症状;而ICI-MG的治疗过程中,激素为主要治疗手段。

3 ICI-MG的治疗

虽然只有完成所有相关鉴别诊断才能明确ICI-MG的诊断,但是,肌无力症状的出现与ICI用药时间的密切关系非常有助于肿瘤科医生作出诊断,并迅速开始相关治疗。因为,早期治疗对本病的预后非常重要。

3.1 ICI-MG对症治疗 在暂停ICI治疗的基础上,主要有3种治疗方式:对症治疗(抗胆碱酯酶抑制剂:吡啶斯的明)、慢性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和快速免疫调节剂[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和血浆置换术(plasmapheresis,PLEX)]。目前,暂停或永久终止ICI治疗并使用皮质类固醇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抗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抑制剂(吡啶斯的明)大多用于维持治疗阶段,它单独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除非患者症状轻微而且症状稳定无任何进展。鉴于皮质类固醇药物的诸多副作用,也有推荐吡啶斯的明与类固醇药物的联合应用,以降低类固醇药物的用量[9]。

一项MD Anderson医院的回顾性分析[8]结果发现把IVIG或者PLEX作为一线治疗的患者预后优于一线只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MG症状改善率:95%vs63%,P=0.011),而且前者起效快。皮质类固醇,常用强的松1 mg/kg,每天1次,能使1/3-1/2的患者出现暂时性症状加重,但最终会有70%-75%的患者达到明显缓解或好转[14]。值得注意的是,暂时性症状加重可能导致10%的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来改善呼吸衰竭。因此,可以对入院患者进行一线皮质类固醇联合IVIG或血浆置换术的治疗,这也是与其他irAEs治疗有明显区别的,因单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有加重MG危象的风险,在ICI-MG的治疗中,可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

3.2 ICI-MG的预后 总体来说,有19%的患者MG症状完全缓解,55%症状改善,26%症状恶化。有一半的患者出院后仍需要长期的维持治疗,其中84%的患者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32%接受抗胆碱酯酶抑制剂,16%接受IVIG[8]。ICIMG大部分患者的死亡发生在MG首发症状之后的6周(3周-26.5周),绝大多数合并了肌炎和/或心肌炎。CK和/或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病情进展更为迅速(29%vs13%)、死亡率更高(29%vs6%)[8]。

3.3 ICI-MG的后续ICI治疗 ICI-MG症状好转后,是否能继续应用ICI治疗目前尚无定论,还没有充足的病例数来证明恢复ICI治疗的安全性。MD Anderson的研究者[8]总结的65例患者中有6例新发ICI-MG患者在MG症状缓解后继续使用了ICI。其中3例发病时仅有眼部症状和轻度的乏力,其他3例出现更明显的乏力。这6例患者在症状完全缓解之后,一直使用ICI-MG的维持治疗。从MG初发症状到再次应用ICI的时间为7 d-17.75个月。5例患者再次应用了之前的药物,1例患者更换了ICI药物。这些患者未再次发生症状闪烁的情况。其他研究[15,16]也报道了继续使用ICI治疗后并没有再次出现MG症状恶化的病例。

ICI-MG治疗后再次使用ICI治疗之前,要对患者的肿瘤ICI治疗反应、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分级为1级、2级以及一部分治疗后症状快速消失的3级)、继续MG维持治疗的可能性和当前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而且,需要与有神经系统irAEs治疗经验的神经科医生保持密切合作。再次使用ICI时,可以使用原来的药物[17],也可以换用其他类型的ICI[18]。

4 总结

ICI-MG是一种在ICI应用早期出现的危及生命的irAE,具有症状特异性不强、发病急、进展迅速的特点。早期多学科的联合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因为发病率低,目前的治疗意见仅仅来源于经验性资料。我们需要更深入的临床前的研究来了解这一irAE的发病机制和发展特点,也期待着能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来寻找最理想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类固醇肌无力心肌炎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类固醇治疗肾病综合征儿童致激素性青光眼的相关进展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预防护理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面部整形术后水肿的治疗进展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六)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及意义观察
类固醇激素的低温等离子体质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