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在放牧绵羊除草剂中毒症治疗的应用体会
2020-01-11徐菊梅
徐菊梅
(甘肃省肃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34400)
玉米秸秆是牛羊等反刍兽主要的粗饲料。近年来随着国家“粮改饲”政策的实施,饲用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牛羊产业饲料紧缺的问题,但玉米种植过程中除草剂广泛用于防治田间杂草和有害植物,为提高单产量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一部分种植户过量过频使用除草剂,导致大量除草剂在玉米秸秆利用时来不及挥发和效解,导致牛羊采食后蓄积性中毒引发死亡、母畜流产和生产性能降低。笔者在临床救治绵羊除草剂中毒症过程中,用本地丰富的甘草(人工种植)煮水后灌服病羊和群体饮用,取得了一定疗效,在此与大家分享。
肃南县地处祁连山中段北坡、河西走廊南部,是一个以饲养牛羊为主的牧区县。近年来,祁连山生态保护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为了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牧民脱贫增收双赢的目标,每年的9~10月份开始,肃南县有近10万只牛羊转移至与其相邻的农区地区,利用河西地区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优势,海拔较低、气候温暖的自然优势,进行放牧、育肥和母羊产羔,提高了养羊综合效益,实现了秸秆资源化利用、饲料过腹还田、有机肥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
1 发病情况
肃南县大河乡东岭村牧民赵某某,养殖甘肃高山细毛羊230只,2018年10月中旬租赁高台县许三湾村玉米茬地进行异地放牧。2019年2月18日,母羊发病50只,5d内死亡30只。当地个体兽医进行了治疗,效果不明显,随报告县疫控中心。
畜主主诉:自家羊群在此地租赁放牧2年,一直没有出现养殖大批死亡的情况。为了提高茬地利用率,自己用铁丝网把地圈成东西两块,先在西边放牧,一直到20d前后才移到现在的东边1块地放牧,发病初期羊只出现厌食、沉郁流延,反刍减少、瘤胃迟缓,鼓气等症状,2-3d后,发病数量增加到15只,中毒较重的羊出现共济失调、体温下降到36℃以下,眼结膜发绀,数天后病羊持续增多。
2 临床检查
现场有病羊11只,其中6只较严重,表现卧地不起,精神痿靡,呼吸促迫、磨牙,瞳孔散大,鼓气;舌色发紫,鼻端、四肢、蹄部末梢厥冷,四肢不时抽搐。其它病羊则表现精神沉郁,呆立不动,反应迟钝,或膨气、或共济不调,呼吸音粗厉,体温正常或稍低。
3 剖检情况
对病死2小时的羊只进行现场剖解,发现腹腔内有大量积液呈深黄色;肝肿大、边缘钝圆呈黄红色,胆囊空虚;脾轻度肿大、色暗黑,肾肿胀色淡质地软;肺水肿。胃、肠黏膜广泛出血。
4 诊断与治疗
经询问畜主:出现病羊后,当地个体兽医先后使用了青霉素、磺胺类、小苏打等药物无效。根据临床表现、剖检情况以及在放牧地实地查看玉米茬地上部分和耕作空行间杂草生长分布情况,初步诊断可能是由于田间残余除草剂中毒引起。
除草剂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为此则采用对症治疗和预防相结合。①利用当地种植甘草优势,采用煮甘草水全群饮水进行预防治疗;②针对表现临床症状的,采用静脉滴注葡萄糖、维生素C,肌肉注射阿托品、复方甘草酸钠针剂。卧地不起的羊只早晚各1次,尚站立的羊只每天1次,同时灌服大黄苏打片。连续用药2d未发生死亡,且站立的病羊大多开始有食欲。上述药物去阿托品,继续使用3~5d病羊先后治愈。
5 诊治体会
5.1 甘草具有补脾和中,润肺止咳,清热解毒,调和百药之功效。入药部分主要为根茎,因甘草根含有甘草糖甙,水解后生产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对乙酰胆碱酯酶及拟胆碱有强烈的对抗作用,且能增强肾上腺素的强心功能;葡萄糖醛酸有结合毒物因子,具有解毒作用。因此,用甘草煮水的溶液,发挥了很好的强心、解毒和对抗毒物吸收。
5.2 目前常用的除草剂有 “草甘膦”、“百草枯”、“2,4-D丁酯”等。大多数动物的 LD50为100-500mg/kg体重,代谢产物大都存在于肝脏和肾脏,长期采食引起蓄积中毒,主要侵害牛羊神经系统,所以广大养殖户必须重视和防治除草剂中毒,放牧前向种植户了解除草剂使用的次数和最后一次使用的时间,注意防止草食畜发生除草剂中毒。
5.3 掌握作物根部除草剂残留甄别。一是观察农茬地中空行间是否有杂草,如果有且较多,预示没有使用除草剂。如果没有或仅有少量且杂草尖端部干枯而根部及相近部分尚未枯死,则预示使用了除草剂。
5.4 在租赁农茬地放牧过程中,如出现以上连续发病但一次数量不多、症状相似、或流产、或拉稀、膨气等症状且体温不高的病羊,则首先考虑有除草剂中毒的可能。应尽可能消除引起中毒的因素,同时灌服或饮用甘草水,或甘草绿豆汤、红糖水等实施解毒,并配合临床症状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