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2020-01-11冯金娟
冯金娟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王村工作站 744304)
牛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是指母牛分娩后12h内胎衣未排出。正常情况下,母牛在分娩后3~5h即可排出胎衣。奶牛比肉牛多发。正常奶牛分娩后胎衣不下的发生率在3%~12%之间,平均为7%。产后胎衣自行分离和脱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产后胎儿胎盘血液循环停止,胎儿胎盘的绒毛萎缩与母体胎儿的张力减弱,在子宫微弱的阵缩作用下,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分离而被排出体外。因此,目前认为胎衣不下的发病机理是胎盘分离障碍和子宫阵缩无力造成的,但对胎盘分离障碍和子宫阵缩无力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胎盘发育不良有关。
1 病例资料
2018年8月26日,笔者接到王村镇光明村养殖户宋某电话主诉:患牛已8岁,8月25日产犊(第4胎),8月26日仍不见胎衣排出,卧地不起,食欲废绝。随后笔者出诊发现该牛体质较差,精神萎顿,反刍、排尿、排粪停止,卧地不起,强迫站立后即卧下,鼻镜干燥,口色青白,体温偏低,心音弱,脉搏70次/min,呼吸16次/min,瘤胃蠕动音弱。经检查发现阴门外有长约30cm的胎衣,子宫颈口开放,子宫内有大量的胎衣,与子宫粘连,胎衣有弹性,宫内黏液较多,无色、透亮、无腥臭味;诊断为胎衣不下。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
2.1.1注射药液:静脉注射 10%氯化钠500mL,20%的葡萄糖酸钙与25%葡萄糖溶液各500mL,碳酸氢钠500mL,配合鱼腥草20ml与林可霉素20ml混合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d。
2.1.2中药疗法 (益母生化汤):黄芪100g、当归50g、川芎 50g、桃仁 100g、益母草 100g、红花 20g、瞿麦 100g、车前子 100g、荆芥穗 100g、香附 100g、木香50g、干姜50g,水煎服。每日服一剂,连服三剂。
2.2 手术剥离
2.2.1术前准备 手术剥离者应注意将指甲剪短磨光,避免手术剥离时划破奶牛生殖道黏膜造成出血不止。术者的手臂首先用肥皂水冲洗干净,涂上液体石蜡或碘甘油,作用是起到预防感染和润滑的作用。将奶牛保定,让助手将牛尾拉至一侧便可进行手术剥离。
2.2.2剥离方法 术者左手握住外露的胎衣,并轻轻向外拉紧,右手沿黏膜表面,将五指并拢伸入子宫内,首先要摸清粘连部位的大小,再有远至近进行剥离母子胎盘剥离时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子叶基部,用拇指推压子叶顶部,将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分离开来。剥离子宫角尖端的胎衣比较困难,这时可轻拉胎衣,再将手伸向前方迅速抓住尚未脱离的胎衣,即可较顺利的剥离。在剥离时切勿用力牵拉子叶,否则会将子叶拉断,造成子宫壁损伤,引起出血而危及母体安全。常规剥离方法如难以奏效,要采用捻转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扣住子叶,旋转分离部分粘连较致密的胎衣,用力要均衡,由轻到重,避免子宫内膜的损伤,待胎衣全部剥离后,要检查子宫内壁有无异常增生或淤血块等病理产物,如有较大的淤血块可随即用手托出。针对不同的病变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2.3剥离后的处理 由于奶牛产犊后,只有少部分胎衣外露于阴门外,经过畜主等人多次向外用力拽拉或剥离不当,使子宫内壁出现撕裂损伤,而形成较重的子宫内膜炎。在排出胎衣后,用灭菌生理盐水1500mL,青霉素80万单位3支,经过稀释后,一次注入子宫内。第二天,用生理盐水500mL和5g土霉素粉,一次注入子宫内,每日一次,连用3d方可康复。
3 体会
3.1 科学的饲养管理 干奶期奶牛饲养日粮中应适当提高蛋白质水平,保证奶牛营养平衡,如钙的吸收能力、Se等微量元素的补充。
3.2 配种前积极治疗 子宫内膜炎随着奶牛胎次增加,产道损伤几率增多,导致感染机会加大,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提高,也使新生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易粘连,所以应在早期正确诊断并有效治愈。3.3 产前产后护理 怀孕期间可适当增加活动量,怀孕初期,活动量相对要少些,但怀孕8~9个月时,活动量相对要大一些,每天舍外运动最好不少于4h。
对有过胎衣不下病史及体质差、胎次高的牛只,产前1周可肌注1次维生素ADE注射液;在离母牛预产期45d和15d时,各肌注1次亚硒酸钠,每次5ml;对经产母牛,产后立即采取补钙、补糖措施;对产后2~3h后胎衣排出不多的奶牛注射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等,这些措施可因具体牧场条件而定,一般都能有效地减少胎衣不下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