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的能力素质需求及其现状分析
2020-01-11赵睿刘峰朱坤
赵睿, 刘峰, 朱坤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的延伸及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入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渐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核心力量,其承担着全方位、全过程的负责式健康照顾[1]。全科医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2011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的新一页[2]。2016年12月,《“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卫生人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评价机制[3]。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指出,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4]。因此,正确认识全科医生的能力素质需求,全方位地提升全科医生的素质和能力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1 全科医生的能力素质需求
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骨干力量,除了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之外,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协调者和管理者[5]。在英国,其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的价值观是:协同服务、人人平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尊重、爱心、致力提高医疗质量[6]。皇家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学院(RACGP)对申请成功的人员会进行专业知识技能、沟通能力、人权健康水平等多方位、多角度的培训,全部项目考试合格后才能颁发全科医师资格证[7]。美国的家庭医生更强调注重医疗照顾的连续性,要求学生在培训期间就要与部分患者保持持续健康照顾的关系[8]。因此,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相比,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责,应具备更全面、更综合的素质。
1.1 崇尚的人文素养
全科医生的人文精神尊崇以人为中心,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为指导,尊重患者与家庭的情感需要,关注个人与家庭的身心健康状况,注重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9]。全科医生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①尊重和关注患者,全科医生应该能够以共情的角度体恤患者、关注和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并能够从全方位的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回归正常生活和社会角色[10];②坚守医生职业道德,全科医生应时时刻刻把患者的生命意义、生活质量放在生存指标维持之上,把生死观、疾病观、价值观的培养放在技术发现与社会财富的医疗消耗之上;③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全科医生关注的不仅是疾病,更需要了解疾病背后的心理、社会等因素;不仅要诊疗个体,还要了解其家庭和社区环境[11]。
1.2 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执行者,其不仅要具有知识面宽、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而且还要懂得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对患者及其家庭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理解与照顾[12]。同时在接受过规范化的全科医学知识训练后,能够掌握基本的社区医疗实践技能。美国的家庭医生是以诊所、医院和护理服务为主导,对个人及家庭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服务内容,并对慢性病等特殊疾病患者提供持续追踪服务管理[13]。英国的全科医生在正式上岗之前必须要通过理论考(AKT)、实践操作考(CSA)、日常评分(WPBA)等三个方面的七大考核之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14]。综合来说,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应该能胜任以下几项工作:①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②初步处理危重急症患者、做好相关转诊工作;③对慢性病进行精细化管理;④建立社区范围内的健康档案,并进行有效管理;⑤对社区重点人群(老年人、儿童、妇女、伤残人等)进行健康照顾;⑥掌握预防保健、康复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⑦根据需要提供家庭照顾服务;⑧对社区群众、健康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健康服务;⑨进行社会调查、筛检,对社区健康状况进行分析[15]。
1.3 出色的医疗管理决策能力
全科医生应具备贯彻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推进卫生政策的执行能力,对解决基层医疗卫生健康问题能够提出建议与对策,可以协助制定和实施卫生工作计划,能够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全科医生还要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16]。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团队的主心骨,其需要与社区护士、康复师、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等合作,建立完善的医疗保健团队,这就需要全科医生在团体环境中具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17],以及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和策划能力。德国在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时就特别增加了医院行政及特定岗位管理的特色培训,以此满足全科医学人才多方位的岗位需要[18]。
1.4 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下,良好的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对于建立医患双方信任、达到共识、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等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19]。良好的沟通可以使医生迅速了解病人状态、掌握病情,同时给予有效的治疗。耐心地倾听,适时地表达理解和同情,必要的共情,全面、简单地解释病情和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等是形成良好沟通的基本环节。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医疗实践表明,全科医学是适应现代人群对健康多方面、高需求的发展方式,更是节约社会医疗资源、改善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的重要途径[20]。
1.5 执着的科学精神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全科医生必须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执着的科学态度和自我发展能力。法国是第一个通过“医学继续教育法”的国家,要求全科医生及其他专科医生必须主动接受医学最新知识和技术,并且定期进行评估,通过立法来保证教育质量[21]。全科医生应以严谨的、孜孜不倦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会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汲取新知识和新信息,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以此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22]。
2 我国全科医生能力素质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数量已得到较大增长,但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落后[23]。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作用和发展正经历着来自能力素质水平的制约。
2.1 基层医疗知识和技能发展不均衡
医疗知识和技能是全科医生的核心职业能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全科医生因在基层工作,忽视了对基层医疗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再加上基层医疗机构条件受限,导致这一问题的持续发展。侯志远等[24]研究分析相关数据显示,基层医生缺乏基层医疗知识和基本技能:首先是缺乏急救知识技能;其次是对慢性病的防治和合理用药知识欠缺。胡亚飞[25]通过对上海市全科医师社区健康教育服务能力研究的结果显示,仅有45%的调查对象能够基本胜任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社区全科医师最希望提升的能力为健康宣教能力和社区诊断能力。张铎龄等[26]通过调查大连市社区医生业务能力,对6个维度的总体能力进行分析,包括社区管理能力、保健指导能力、疾病诊断能力、健康管理能力、急救管理能力、科研管理能力,结果显示,大连社区医生的总体业务能力自评水平较低,且各辖区医生业务能力自评水平之间有较大差异。
2.2 人文综合素养差距较大
在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当下,医生的技能和素质应得到同样的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医疗行业的功利主义、过度诊疗等问题仍然层出不穷[27]。李乔亚等[28]通过对重庆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学员的问诊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员问诊时仪表、举止、态度以及询问患者主要症状的能力较好,但是表达共情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孙蕊[29]通过研究政府官网和卫生服务部门的相关数据,对张家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市社区医疗队伍建设相对落后,人才极度缺乏,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人文意识薄弱,整体素质水平较低。Watt等[30]学者通过回顾1998—2013年相关文献,总结发现,全科医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对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全科医生的人文素质应得到更多关注,特别是平等待人、批判性自我反思方面训练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2.3 能力素质与群众需求不匹配
由于全科医疗在我国起步较晚,许多居民未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全科医生,这就限制了居民的就医理念和医疗需求模式。米婧婧等[31]通过调查昆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发现居民对社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满意度不是很高,居民对基层医疗工作者的信任度不够。许多学者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和对全科医生技术水平的认可程度是影响基层医疗就诊率的重要因素[32-34]。除此之外,我国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健康问题的挑战,如慢性病“井喷”、老龄化社会、空巢老年人的养老和护理等问题及社会压力导致的精神系统疾病高发等现象,传统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远不能满足目前社区群众的健康需求[35]。
3 建议与对策
我国新医改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目标,为此,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前提和保障,重点是人才培养。
3.1 加强全科医学体系建设,稳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
借鉴国外的全科发展经验,依据我国国情,可以从两个方面建设全科医学体系:①大力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力度,优化培训形式。可参考国外的“三阶段”培养体系[36-37],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注重“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可采用启发式的培训模式,提高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要注意全科医生基层医疗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夯实基层首诊的“守门人”制度。②加强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学科的建设,充分发挥双向转诊作用,积极探索组建医疗联合体。
3.2 强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引导高校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以岗位为特征的全科医学人才,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是全科医生担任相应职业角色所应该具备的胜任力的总和[38]。高校在培养全科医学生时应以“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人文素质教育和社区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人文素质和医学知识技能的协调互补[39],拓展综合能力素质教育教学形式,全面提高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3.3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团队服务建设,推动医疗模式的转变
综合文献发现,多数发达国家会根据本国未来几年经济、人口和疾病谱的变化等因素对全科医学人才需求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全科医生培养计划[40]。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在基层卫生服务层面上,尽可能地使全科医生能力素质与社会需求形成同质化的标准。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医疗服务团队,整合多方社会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质量,以此推动医学模式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转变。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重点内容,全面了解全科医生的综合能力素质需求,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建设一支以高素质全科医生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久、深入、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