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腐蹄病的综合防治探讨
2020-01-11孙永艳
孙永艳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畜牧兽医局,730600)
2019年08月24日,某肉牛饲养基地成年肉牛出现蹄部腐烂及严重的蹄壳变形症状,部分成年肉牛蹄壳脱落,经常卧地,走路瘸拐明显,进而出现食欲废绝、体质消瘦情况。根据该肉牛养殖基地患病牛特征,初步判定为腐蹄病,具体治疗与预防手段如下:
1 诊断
肉牛腐蹄病诊断主要是根据患病牛表现,逐一判定。一般患腐蹄病肉牛初期会出现趾间皮肤潮红、肿胀,进而出现喜躺卧、走路瘸拐现象;患腐蹄病肉牛后期会出现爬卧不起、蹄间溃烂并散发恶臭,此时,用手按压或叩诊,患腐蹄病肉牛会边纤维剧烈疼痛感;最终阶段,患腐蹄病肉牛会出现食欲不振、体温上升、卧底不起、体质消瘦情况。此时,利用小刀,切削患腐蹄病肉牛蹄部创面,可以看到蹄底出现流出乌黑色臭水的小孔、或者大洞。
2 综合防治
2.1 加强管理
病原微生物是肉牛腐蹄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肉牛饲养基地管理者应注意肉牛蹄部的护理、修整。并将肉牛舍内、运动场所尖锐物体完全清除,避免其对肉牛蹄部造成伤害。若肉牛已出现蹄部外伤,应立即利用1.5%硫酸铜溶液进行消毒。在发现腐蹄病类似症状牛之后,肉牛饲养基地管理者应及时将出现类似症状肉牛隔离,并将被患腐蹄病肉牛污染场所完全消毒,降低牛群发病率。
肉牛饲养用饲料与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调,或者蛋白质、维生素含量较低时,会导致肉牛机体无法满足日常所需,进而吸收骨骼、其他组织特别是蹄角质中的钙磷盐,增加肉牛患腐蹄病风险。因此,在日常饲料管理时,应为肉牛提供全价饲料,并适当搭配精料。在公牛采精时,应为其适当补充生鸡蛋、鱼肝油,保证饲料中钙元素、磷元素比例均衡。
肉牛蹄部长时间处于炎热潮湿环境,是导致肉牛发生腐蹄病的必要条件。因此,肉牛饲养基地管理者应以春夏季节为防控要点,及时将牛舍内粪尿清洁干净,保持牛舍、牛运动场所的清洁、干燥。
2.2 尽早治疗
石炭酸治疗、硫酸铜治疗是肉牛腐蹄病主要用治疗手段,其中石炭酸治疗法主要适用于患腐蹄病牛蹄部已出现移步困难、蹄部严重腐烂的情况。在石炭酸治疗期间,需要利用小刀,将患腐蹄病肉牛小孔创面适当扩展,随后利用15.0%石炭酸溶液,对肉牛患病部位进行彻底消毒。最后,在肉牛患病部位及周边进行石炭酸溶液的反复均匀涂布,以便促使肉牛腐烂孔洞内含有足量的石炭酸溶液。此时,可以利用肌肉注射的方式,为患腐蹄病肉牛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头日两次,次日一次,连续使用四天,可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硫酸铜治疗法适用于肉牛群大量发病的情况,需要在牛舍门口进行长*宽*深为3.0m*2.0m*20.0cm的水泥消毒池设置,并在消毒池内添加足量饱和硫酸铜融合,促使其浸没牛蹄,每天一次,每次持续半个小时,直至患腐蹄病肉牛病症减轻。在肉牛病症减轻后,可以将消毒池内饱和硫酸铜融合更换为25.0%硫酸铜融合,继续消毒。若患腐蹄病肉牛患处皮肤已出现化脓坏死,则可以在将化脓物清除后,利用0.5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随后填塞适量硫酸铜粉或者适量研碎的血竭,可以在用药后适当缓解患病牛痛苦。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碎的血竭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烧红的烙铁,促使研碎的血竭熔化且与患病牛角质充分结合。若患病牛化脓腔较深,则需要采用分层烙熔的方式,并进行绷带包扎。绷带包扎完毕后,应间隔4天进行一次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血竭脱落情况及时处理。
若上述方法无法发挥良好效果,肉牛饲养基地管理者可以选择中药组方治疗手段,常用的中药组方为血竭白芨散、青黛散等。其中青黛散具有清热消肿、止痛生肌、收湿解毒的功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病肉牛疮疡久溃、久不收口症状。在该方应用时,为了达到良好效果,可以在患处喷洒适量白醋,加速药效发挥。
2.3 细节防控
过高的饲养密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肉牛腐蹄病发生概率,因此,肉牛饲养基地管理者应控制适宜的饲养密度,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肉牛对环境的应激反应,降低肉牛腐蹄病发生率。
为了降低肉牛腐蹄病感染率,肉牛饲养基地管理者应以育种为切入点,观察种牛蹄、趾性状,特别是肉牛蹄背部长度、踵长、斜长及四肢位置,避免育种感染。同时肉牛饲养基地管理者可以引入坏死杆菌甲醛疫苗或其他商业性疫苗,适时接种,降低腐蹄病发生率。除此之外,硫酸锌在肉牛腐蹄病预防中也可以发挥一定效果,肉牛饲养基地管理者可以在咨询兽医后,向肉牛饲料内加入硫酸锌,达到防控腐蹄病的目的。
3 总结
综上所述,肉牛腐蹄病是发生于肉牛蹄部趾间的一种腐败性皮肤炎症,对成年牛饲养效益具有较大威胁。因此,肉牛饲养基地管理者应根据肉牛发病情况,尽早诊断,及时确定病症。依据尽早治疗、全面预防、细节护理的原则,加强饲养护理,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定期对肉牛蹄趾部进行清洁消毒,全方位防控腐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