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20-01-11魏小龙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牛气气肿病畜

魏小龙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丰台工作站,744300)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年龄为0.5-5岁,尤以1-2岁多发,死亡居多。本文主要从牛气肿疽的病原、流行病学、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进行阐述,仅供参考。

1 病原

气肿疽梭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支持运动功能的鞭毛,是引发气肿疽的病原,并且能够在体外形成专性厌氧的芽孢。肉牛感染气肿疽主要是由于消化道感染而引起,此外深部创伤在临床中也能够引起气肿疽的感染。

2 流行病学

2.1 气肿疽的主要传染源就是牛,其中幼龄牛最易感染,一旦感染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肉牛在采食过程中如果食入的饲料或者饮水中污染了气肿疽梭菌,病原就会通过多种途径侵入牛的血液中,从而造成牛发生全身性感染的症状。

2.2 气肿疽流行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方性,而且具有突出的季节性流行特点,比如气温偏高的夏季有蚊蝇进行比较频繁的活动,所以属于气肿疽感染的主要阶段,一旦有牛感染就很容易导致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流行,具有比较大的影响。

3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通常在3-7天,个别的潜伏期在1-2天,还有潜伏期比较长的能够达到7-9天之久,病程1-3天呈急性经过。初期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停止并出现跛行,伴随病情加重病畜无法站立,在肩、胸、臀、腰等肌肉处出现气性肿胀,初热痛后变冷无痛、肿胀部皮肤干硬呈黑色或暗红色、指压有捻发音、穿刺后有液体流出呈黑红色,伴有气泡和酸臭气体;患病后期严重病畜结膜发绀、体温下降、呼吸困难、最终衰竭死亡。

4 病理变化

病死畜尸体迅速腐败、高度膨胀,有泡沫血样液体从阴道、肛门和口鼻流出;局部淋巴结出血肿胀;患部肌肉呈黑红色切面呈海绵状,肌间充满气体有酸臭味,受损肌变性坏死;腹腔、胸腔和心包有积液呈暗红色;肝脏、肾脏肿大呈暗黑色;其他脏器有坏死灶或败血样等变化。

5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的方式主要是从肉牛的患病情况为切入点,同时还要结合对疾病具体流行情况的调查,如果符合上述的特点即可诊断为气肿疽。

6 治疗措施

6.1 早期可用抗气肿疽血清,静脉或腹腔注射。牛一次用量为100-200ml,重症病例12小时后重新注射1次。

6.2 早期在水肿部位的周围,分点注射3%双氧水或者0.25%普鲁卡因青霉素。也可以用1-2%的高锰酸钾溶液适量注射。

6.310 %磺胺二甲基嘧啶钠注射液100-200ml,静脉注射,每日一次。

6.4 发病中、后期,将肿胀部位快速切开,将渗出物和腐败组织除去,再用3%双氧水进行充分冲洗后涂撒磺胺粉。同时可以根据病畜病情,进行强心补液等对症治疗,使用50ml10%维生素C500ml10%葡萄糖,一次静脉注射,2次/d,连用2-3d。

6.5 中药疗法 以清热解毒、散瘀消毒为治则,可试用以下方剂。 方 1::生姜 25:g、黄连 30g、大黄40g、夏枯草 50g、苦胆草 50g、金钱草 60g、马鞭草50g、棘黄连80g、三颗针100g,水煎后候温灌服给病畜,2 次 /d。 方 2:紫草 60g、黄连 20g、升麻 15g、黄柏 30g、白芷 30g、黄芩 30g、干蟾(焙焦)15g、栀子30g、甘草30g,共研细末,温水调服。

7 预防措施

7.1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驱虫,本病流行期间严禁在受到污染的牧场放牧,按程序接种气肿疽梭菌疫苗,于每年春季不论牛只大小一律皮下注射5ml气肿疽菌苗,幼牛至6个月时应加强免疫1次,能够有效预防牛气肿疽病的发生。

7.2 加强圈舍内外消毒。病牛舍及场地要用20%的漂白粉溶液或者3%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

7.3 一旦发生本病,要对牛群逐头进行检查,对病牛或者可疑牛都要就地隔离治疗。而对其他牛则要及时接种气肿疽菌苗。

7.4 病死的牛不准食用,要同被污染的粪、尿、垫草、垫土等一起烧毁或者无害化处理。

猜你喜欢

牛气气肿病畜
反刍动物气肿疽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
牛气冲天
知识快餐店 牛气冲天
牛气冲天
“牛气冲天”的我们
羊气肿疽的诊断及防制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家畜疾病的合理辅助疗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