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IgE水平的影响
2020-01-11万红
万红
小儿哮喘为小儿常见肺部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反复性咳嗽、呼吸困难等。流行病学指出,此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1]。小儿哮喘的病因研究尚在探索阶段,猜测其与遗传基因、气候、种族等因素有关,但具体病理机制尚待深入探索。小儿哮喘发生后对患儿生活、学习、活动影响较大,控制不当可致哮喘迁延不愈,损伤患儿肺功能,严重时可致命[2,3]。现阶段研究指出,小儿哮喘的发生与EOS水平及血清IgE水平升高有密切联系,临床治疗中可通过观察患儿EOS及血清IgE水平判定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并评估临床治疗效果[4]。在小儿哮喘治疗常用药物中布地奈德具有良好抗炎、止咳效果,且给药方便,患儿依从性良好。但单一用药疗效欠佳,本文为研究联合用药方案与单一用药方案对患儿血清IgE水平的影响,特选取9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持续咳嗽≥4周;②干咳居多,检查未见感染;③无严重药物过敏;④患儿及其监护人对此用药方案知情;⑤无严重精神性疾病或神经病变疾病。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等疾病;②患有其他可能对本次多项观察指标产生影响的疾病;③年龄≥12岁;④一般资料不详;⑤治疗期间转院;⑥不满足纳入标准。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联合治疗组(1~45号)和常规组(46~90号),各45例。其中联合治疗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5.96±1.69)岁;平均病程(1.02±0.12)年。常规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91±1.37)岁;平均病程(1.04±0.11)年。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情且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即接受常规化痰止咳、吸氧等常规治疗。常规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52)0.8 mg/次,2次/d,持续治疗2个月。联合治疗组患儿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Merck Sharp &Dohme Ltd.,国药准字J20130053)4 mg/次,1次/d,持续治疗2个月。
1.2.2 血清IgE检查方法 清晨空腹取静脉血3 ml,静置1 h后离心,转速3000 r/min,时间5 min,分离血清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ELISA)完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球蛋白E检测。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TNF-α、IgE水平,并测定两组患儿ECP水平及EOS比率。
1.3.2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
1.3.3 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咽部疼痛)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TNF-α、IgE水平比较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常规组IgE水平分别为(625.96±58.69)、(1074.63±123.47)U/ml,TNF-α 水平分别为(563.14±71.52)、(869.57±108.57)ng/L。联合治疗组TNF-α、IgE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16、15.811,P<0.05)。
2.2 两组ECP水平、EOS比率比较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常规组EOS比率分别为(0.08±0.01)、(0.13±0.02),ECP水平分别为(15.24±4.14)、(23.14±5.41)μg/L。联合治疗组EOS比率、ECP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000、7.779,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治疗组发生头晕1例、恶心2例、咽部疼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9%;常规组发生恶心1例、咽部疼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5,P>0.05)。
2.4 两组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常规组FEV1水平分别为(0.74±0.22)、(0.63±0.16)L,FVC水平分别为(0.78±0.21)、(0.65±0.17)L。联合治疗组FEV1和FVC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3、3.228,P<0.05)。
3 讨论
小儿哮喘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病也尚无根治方案,一般情况下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哮喘症状可逐渐减轻,发作次数可逐渐减少,但在儿童阶段哮喘急性发作期未有效控制则可加重病情,损伤其肺功能,严重影响患儿成长发育,危害性较大[5]。近年来空气污染等因素所致,小儿哮喘发病率逐年上升,有关治疗方案越来越受重视。
关于小儿哮喘的研究中指出,本病与EOS分泌、IgE所介导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有密切联系。IgE可与嗜碱性细胞对应抗原结合,诱导肥大细胞释放化学物质,继而促使机体出现气道高反应症状。EOS属于毒性细胞,可衍生神经毒素等颗粒对患儿器官造成损坏[6]。ECP可促使EOS释放组胺,引起机体气道平滑肌痉挛,造成气道黏膜水肿,并对患肺组织及气管有一定损伤作用,也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症状,属于参与哮喘急性加重的主要炎性因子之一[7]。IgE在机体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介导EOS释放碱性蛋白,而大量碱性蛋白作用在患儿气道上皮细胞后,可诱使气道出现炎症反应,因而临床治疗中控制患儿IgE水平在小儿哮喘急性加重中可起到良好效果[8]。
目前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治疗中,布地奈德为常用药,其作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患儿气道高反应性,并具有一定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的效果,吸入后还可对刺激性咳嗽起到良好的缓解效果。其主要作用机理为诱导机体脂皮素合成,抑制磷脂酶A2,有效控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诱导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减轻患儿多种炎症反应;抑制白介素1、白介素3等多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改善患儿慢性炎症;促进肾上腺素β2受体表达等[9]。临床应用中具有给药方便等优点,但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单一用药局限性较大。
孟鲁司特作为小儿哮喘治疗中常用药物之一,属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诱导机体辅助性T细胞(Th)1分泌干扰素(IFN)-γ,抑制Th2细胞分化,控制白介素4细胞因子生成,促进Th1与Th2细胞恢复平衡,抑制患儿体内EOS增殖,达到良好的炎症抑制效果,从而缓解患儿临床症状[10]。将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联合用于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中,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特性,可控制患儿气道炎症,缓解其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本研究中,治疗后,联合治疗组IgE、TNF-α 水平分别为(625.96±58.69)U/ml、(563.14±71.52)ng/L,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074.63±123.47)U/ml、(869.57±108.5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EOS比率、ECP水平分别为(0.08±0.01)、(15.24±4.14)μg/L,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0.13±0.02)、(23.14±5.4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FEV1和FVC分别为(0.74±0.22)、(0.78±0.21)L,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0.63±0.16)、(0.65±0.17)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治疗中给予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患儿体内IgE、TNF-α、EOS、ECP水平,整体治疗效果确切。而在不良反应观察中,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此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安全性。但此次研究病例数收集较少,实验结果可能受部分未知偶然因素影响,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补充样本量。
综上所述,给予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IgE水平,整体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性较高,可积极推广。但相关研究指出此治疗方案中布地奈德使用剂量对最终临床疗效有一定影响,最合理剂量的确定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