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上“减负高效”之舟 徜徉“趣味生成”课堂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做到减负高质
2020-01-11天津市静海区蔡公庄镇四党口小学刘凯
天津市静海区蔡公庄镇四党口小学 刘凯
引言
减负的重点不是减轻数学本身的知识点难度,而是减去大量重复作业。即改变现在数学的学习方式,老师说学生听,真正的数学教育应该以问题为出发点,设计一个较好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从中去探索和理解,通过“解决现有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模式进行数学学习,学生能够把对问题的理解通过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包括符号、语言、图形、表格、图表等方式。本文就如何对学生进行减负以及课堂高质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与思考。
1 控制学生作业量
首先是严格控制中小学生的作业量。如何评判“量”的多与少?如何在既能做到“量少”又兼顾“质高”是需要进行讨论的问题。大部分老师参与的课题研究是“分层布置作业,减轻课业负担”。然而,课题的研究进程却不顺利,成果不显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因目前缺乏技术条件和手段,教师对处在动态中的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不能及时掌握,通常语数学科的老师只能凭着感觉把学生们分两个层布置两类作业,这就导致了分层作业布置得不精准,程度掌握得不好,收效甚微。(2)对于学习习惯差、做作业效率低、缺少家长监督的孩子,即便是布置有限的“精炼”作业,他们也能做到晚上十点以后去,或者第二天照样做不完。(3)分层作业依然要面对“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如果像重点小学那般保持较多的作业量,则“减负”的效果就没了,如果要求“精炼”就会导致学生对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记忆不够牢固引起成绩波动。
2 创新教学观念
大部分学生之所以会感受到大量的作业和任务,是因为老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所运用的作业布置方式还是传统的方法,将所有学生的思维、认知程度、智力划上等号,没有意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性,所以即使布置再多的作业,也无法真正有效地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作业难度的均衡度,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看他们是否能接受这样的作业难度,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不然他们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失去信心,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其次是老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要注意教学方法,及时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和认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根据学情不断地转换教学方式。且老师要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差就不重视他们,对于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都要给他们鼓励与支持,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们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学习成绩也不是评价这个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老师不能一昧地使用陈旧的讲授法,再者老师若是在课堂中缺少激情,那么学生也会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兴趣,那么教学的质量就无法得到提升,要想减负和高质同时进行,那么就需要改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参与实验,这样通过动手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图形的面积公式这一内容时,学生就要通过动手来让图形融入到自己的意识之中,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教师要知道学生的兴趣点在哪,如何与学生共同沟通,对于教学方法的不足要多加反思,同时要多和自己的同事进行交流,以此来集思广益,分享教学经验,从而为素质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老师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评价模式,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更有动力学习,并且这个评价模式要符合素质教育的标准,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已然不是唯一的标准,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已经是未来的一种趋势,所以更要注重学生思维逻辑的方向发展以及潜力的激发,也要注重老师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在学生中的威望等。
4 结论
从新课标改革的实施以来,小学数学的课堂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高效与减负是最近几年来呼声较多的内容,所以教学课堂任重道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思考,通过不懈的努力,小学数学教学状况有了一定的改观,其结果也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所以推进素质教育注重课堂的有趣性和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从而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