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辅助鼻内镜功能性鼻窦手术治疗儿童鼻息肉
2020-01-11吕萍宋伟
吕萍 宋伟
鼻息肉可单发,也可多发,既可发于单侧,也可发于双侧,临床常见双侧、多发患儿需及早实施治疗,消除炎症病变组织,避免其持续发育,出现外鼻组织畸形,诱发呼吸困难、打鼾等症状,影响患儿智力发育[1]。临床对儿童鼻息肉多实施手术治疗,本次选择30例儿童鼻息肉患儿,实施低温等离子辅助鼻内镜功能性鼻窦手术治疗,评估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接收的30例儿童鼻息肉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男8例,女7例;年龄8~16岁,平均年龄(12.0±4.0)岁;病程0.5~5.0年,平均病程(2.6±2.1)年;慢性筛上颌窦炎5例,慢性额窦炎2例,慢性蝶窦炎4例,鼻息肉伴鼻窦炎4例。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年龄6~16岁,平均年龄(11.0±5.0)岁;病程0.5~6.0岁,平均年龄(3.2±2.7)年;慢性筛上颌窦炎3例,慢性额窦炎3例,慢性蝶窦炎4例,鼻息肉伴鼻窦炎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课题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患儿及其家属均知情,且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伴有闭塞、浓涕患儿;②临床资料齐全患儿;③嗅觉减退或消失患儿;④经保守治疗无效患儿。
1.2.2 排除标准 ①沟通障碍患儿;②肿瘤患儿;③依从性较差患儿;④精神障碍患儿。
1.3 方法
1.3.1 实验组 给予低温等离子辅助鼻内镜功能性鼻窦手术治疗,手术前7~10 d对鼻腔组织进行冲洗,行全身麻醉,患儿取头高脚低位,在鼻内镜引导下于鼻腔内放置利多卡因棉片10 min,并于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2]。使用射频消融系统对中鼻道、中鼻甲等息肉组织进行切除,充分暴露中鼻道,使用等离子刀于中鼻甲腋下方行一弧形切口,将钩突切开,在切割同时进行消融止血,分离钩突与中鼻道外侧,借助咬切钳取出残余钩突组织,开放筛漏斗,暴露鼻囟门、上颌窦自然口,使用等离子刀对上颌窦口进行修整、扩大,并在内镜引导下对鼻息肉进行消融、切除,手术完毕对鼻腔组织进行冲洗,常规止血,使用纳吸棉填塞鼻腔,并于术后6~10 d初次换药时取出[3]。
1.3.2 对照组 给予常规鼻息肉手术治疗,根据患儿具体病变情况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 显效:窦口开放良好,且未见脓性分泌物;有效:窦口部分开放,伴有黏膜组织水肿及少量分泌物;无效:窦口闭塞[4]。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并发症 包括鼻腔粘连、眶周青黑、窦口闭锁、眼内直肌损伤、鼻腔出血等。
1.4.3 临床指标 患儿疼痛程度(参照)、住院时间、鼻腔情况(参考SNOT-20量表评估,得分与鼻腔情况呈反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93.33%(14/15);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6例,临床总有效率60.00%(9/1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4,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发生眶周青黑1例,并发症发生率6.67%(1/15);对照组发生鼻腔粘连1例、眶周青黑3例、窦口闭锁1例、眼内直肌损伤1例、鼻腔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46.67%(7/1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64,P<0.05)。
2.3 临床指标 实验组住院时间(7.46±1.53)d,SNOT-20量表评分(7.16±0.52)分,疼痛评分(1.25±0.58)分;对照组住院时间(11.65±1.95)d,SNOT-20量表评分(13.22±0.94)分,疼痛评分(2.69±1.05)分。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SNOT-20量表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472、21.8482、4.6494,P<0.05)。
3 讨论
鼻息肉为临床常见病,儿童发病率20%左右,是由鼻腔组织黏膜长期水肿引起的炎症反应,以进行鼻塞、头痛、嗅觉障碍等为临床症状,对患儿生活质量、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5]。既往常规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通过手术对鼻腔内病变组织进行清除,恢复鼻腔、鼻窦组织生理功能,避免其再次受到致病因子侵袭,出现复发情况[6]。
鼻内镜功能性鼻窦手术配合低温等离子法治疗中,将筛窦组织作为主要手术部位,较常规手术对鼻腔组织损伤更小,且在鼻内镜引导下手术,可提高对病变组织定位精准性,在清除鼻窦组织息肉基础上,对鼻腔、鼻窦通气状态情况进行重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7]。本次手术配合低温等离子法进行,治疗时刀头温度较低,患儿耐受性较好,可明显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且消融术在内镜引导下进行,使其可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减少消融过程中对周边组织的损伤,加之该手术方法对鼻腔组织损伤较小,故手术可提高鼻系统功能恢复速率,降低鼻腔组织评分[8]。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0.00%,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7.46±1.53)d短于对照组的(11.65±1.95)d,SNOT-20量表评分(7.16±0.52)分、疼痛评分(1.25±0.5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22±0.94)、(2.69±1.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低温等离子辅助鼻内镜功能性鼻窦手术治疗儿童鼻息肉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鼻息肉患儿实施低温等离子辅助鼻内镜功能性鼻窦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借鉴。但该研究未对治疗后生活质量、预后效果等资料采集,后期可扩大样本采集范围,提高临床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