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绿色高产栽培集成技术(二)
——浅谈淮北地区小麦春后田管技术

2020-01-11安徽省利辛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马振

河北农机 2020年4期
关键词:赤霉病纹枯病摄氏度

安徽省利辛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 马振

引言

淮北地区在立春过后,天气渐暖,雨水增多,田间湿度增大,各种病虫害常有发生,是最容易造成小麦减产、品质下降的关键期。特别是近几年大量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但是因还田质量不高,极易造成反春后苗黄苗弱、失肥严重、病虫害偏重等问题,所以春后田管不容忽视,特别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纹枯病的防治

纹枯病在皖北小麦麦田发生较为普遍,特别是2005 年、2006 年、2007 年以及2016 年发病较为严重,造成小麦后期大量白穗进而减产。

1.1 纹枯病的发病规律

小麦纹枯病首先在头年的秋季由土壤中的秸秆病残体或未腐熟的有机物渗染麦苗(幼芽或根),造成冬前感染,进入冬季后(5 摄氏度以下)病害扩展停止,返春后(15 摄氏度以上)病害迅速蔓延,抽穗、扬花期(20~25 摄氏度)危害达到高峰,病菌也由表层侵入茎秆,造成茎秆萎缩、小麦白穗、灌浆后茎组织老化。温度继续升高,病害趋于缓和。

1.2 影响发病的因素

播种早、群体大、氮肥多、湿度大、田间秸秆多和施未腐熟的有机肥等,致使后期发病重。

1.3 发病的部位及症状

小麦根部、茎基部腐烂,变黑褐色,后期不能抽穗或抽穗后白穗。

1.4 防治方法

于3 月上中旬用井冈霉素、素青水剂、爱苗、纹霉清等杀菌剂兑水混匀后均匀喷施于小麦的近地茎基部。

2 追施拔节肥

小麦拔节至孕穗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各类麦田都必须追施拔节肥,这是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性措施。

2.1 追施拔节肥的原则与时机

早播早施、晚播晚施、普施重施。一般掌控在小麦群体叶色变淡,第一节间定长的3 月上中旬。

2.2 追肥的多少与方法

每亩以10~15 千克尿素为宜,一般遇雨撒施。

2.3 追肥的意义

能提高成穗率,增加亩穗数,促进茎秆粗壮,有利于大穗形成。

3 蚜虫的防治技术

蚜虫2014 年、2015 年发生严重,从3 月中旬的苗蚜虫到5月中旬的穗蚜虫都非常严重,会造成大面积减产。

3.1 蚜虫的发生规律

每年3 月以后温度升高(15 摄氏度以上),雨水增多,田间湿度增大(60%~80%),加之追施氮肥(蚜虫喜氮素养分),造成蚜虫暴发。温度超过28 摄氏度后生育停滞。

3.2 蚜虫的发病部位及症状

蚜虫早期黏附于小麦底部叶片的背面,有一定的隐蔽性,接着发展到心叶、穗部。蚜虫早、中、晚期分别为白色、绿色、黑色,危害后叶片上出现浅黄色的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枯死。

3.3 蚜虫的危害及防治的方法

苗期影响小麦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生长延缓;穗期灌浆不足,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

使用吡虫啉、金好年、啶虫脒、吡蚜酮、抗蚜、吡虫啉、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氰戊氧乐果、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在3 月中旬至4 月下旬喷施于适宜部位。

4 “一喷三防”技术

“一喷三防”是促进小麦绿色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指在小麦穗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剂经过二次稀释后均匀喷施于叶面,以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增粒、增重、增产、创优质的目的。

4.1 采用“一喷三防”的原因

小麦抽穗至灌浆这一时期温度升高、雨水增多,田间湿度增大,是蚜虫、吸浆虫、红蜘蛛、赤霉病、条锈病交织发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进行“一喷三防”有事半功倍、一石多鸟的效果。

4.2 使用的药剂

20%的三唑酮乳油或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加10%的吡虫啉或菊酯类农药再加1%~2%的尿素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水溶液后,再加15~30 千克水,经二次稀释后用喷雾机均匀喷施于小麦叶片上。

4.3 注意事项

配制农药时一定先用少量的水先行稀释;喷施的时间最好在半阴天或者晴天的下午4:00 以后进行;使用的水最好是先用5~7 千克/亩没有经过雨淋的草木灰和水充分搅拌后再澄清的水;时间掌控在小麦初花期。

5 麦蜘蛛的防治技术

皖北小麦以红蜘蛛危害为多,多发生在3 月初,危害于3 月底4 月初。

5.1 发生的部位与特征

多见于叶片。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小黑点,小黑点逐渐变为黄、白、黑小点,严重时干枯死亡。

5.2 红蜘蛛的活动规律及防治方法

红蜘蛛一般在下午4:00 以后进入活动高峰,此时施药效果最好。施药时用20%的扫螨灵20~30 克或20%的哒螨灵1000~1500 倍液或2%的阿维霉素30ml 或48%的乐斯苯乳油25~30ml 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40ml 各兑水15~30 千克混匀后喷施于1 亩地的小麦上。

6 白粉病的防治技术

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若遇低温高湿天气,气温在10~15 摄氏度,田间湿度大于70%,易发病。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危害严重。

6.1 白粉病的症状

发病叶片上出现白色的小点,有突兀感,特别是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发病严重。

6.2 防治的药物及方法

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60 克;33%的纹霉清可湿性粉剂50 克;12.5%的特普唑可湿性粉剂30~50 克兑水15~30千克混匀后于4 月下旬均匀喷施于叶面上。

7 赤霉病的防治技术

2016 年皖北小麦赤霉病发生较为严重,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另外2010 年、2011 年、2012 年的减产也很严重,因此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不容忽视。

7.1 发病时间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赤霉病在小麦抽穗后5~20 天染病,一般在4 月20 日前后。此时若遇到三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且温度在25 摄氏度以上,该病将会蔓延开来。

7.2 发病部位与症状

发病部位在小麦穗部。发病时穗部呈现以红色为主基色的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红色变为黄色、白色、黑色。

7.3 危害及防治药物

病粒超过4%时,人食用后会腹泻、呕吐、四肢无力、头昏发热。一般用多菌灵、戊唑福美双、甲托可湿性粉剂等药物兑水在小麦抽穗初期(4 月10 日左右)均匀喷施于小麦穗部。

7.4 注意事项

盛花期不宜喷药;遇雨不喷施;喷药后6 小时之内遇雨再喷施;如病情较重,喷施一种杀虫剂效果不好时,应更换另一种与其理化性能不同的杀菌剂。

8 吸浆虫的防治技术

吸浆虫具有间歇性发病的特点,但它发生于小麦抽穗后,直接影响小麦灌浆,对产量影响较大。

8.1 吸浆虫的发病规律及症状

4 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穗部产卵,幼虫于颖壳内吸食麦粒汁液。表现为穗部有红色或黄色的卵或虫,有黏性,后期籽粒干瘪或空壳。麦秆却直立不倒,有“千斤的长势,百斤的产量”之现象。

8.2 防治的时间及药剂

4 月15 日前后用48%的乐斯苯20~30ml 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20~30ml,亦可用80%的敌敌畏150~200ml 拌碎土10 千克撒施于麦田。

9 叶锈病的防治技术

9.1 发病时间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叶锈病发病于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的小麦扬花、灌浆期,与雨水的多少密切相关。患病后叶片上出现大量的小白点,后期连成片造成焦叶。

9.2 防治的药物及方法

用20%的粉锈宁乳油45~60ml 或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35 克兑水15~30 千克混匀后均匀喷施于叶面上。

10 防小麦倒伏技术

倒伏也是造成小麦减产、品质下降的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分析倒伏的原因,找出预防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1 倒伏的原因

与品种的关系密切;播种不科学,造成群体过大;施肥不当,造成第一、第二节间较长;浇水不当,造成根部外露、歪曲;病虫害的影响;后期雨水多,风力大。

10.2 防治的药物

在小麦拔节期前用多效唑、壮丰安、麦业丰、爱久收、国光矮丰、烯效唑等进行化控。

因此,了解小麦病虫害发生的时期,了解小麦病虫害发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了解小麦病虫害发生的部位及症状,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也是小麦优质高产的保障,对促进小麦丰产丰收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赤霉病纹枯病摄氏度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守护1.5摄氏度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适应气候变化:气温上升3摄氏度的世界无安全之所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
跟踪导练(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