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2020-01-11大王镇便民服务中心刘秀美
大王镇便民服务中心 刘秀美
1 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相对落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产品品质不高,导致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将大部分收入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却无法获得较高的收入,甚至会出现亏损现象,尽管现在国家已经采取加大农村资金扶持、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以及加强对农民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教育等措施,但是也不能完全解决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缺少从事农业生产的相关专业知识;(2)农民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具体内容理解不足;(3)无论从事何种农业生产都缺少具体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4)农产品缺少完整的生产销售体系,导致农产品出现滞销现象,影响农业产值。
2 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关系到我国农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现阶段,我国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及科学技术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并使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对农业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农业生产都在逐步落实环境保护观念,因此,必须加大力度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并将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及措施落实到农村农业生产中,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农业新技术,这样既可以保证提升农业生产实力又可以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3.1 提升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有关部门可以加大力度向农民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让农民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农民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次,相关部门可以帮助农民制订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保证农民科学种植,既可以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最后,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先让部分农民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中并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使其充分了解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之后,再带动其余农民投身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来,充分发展当地的生态农业,同时为改善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3.2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
若要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就应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管力度,对生态环境实行有效监管,因此,有关部门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的同时也要对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惩。有效实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实施分区监管,并将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同时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管理,进而有效监管农村生态环境;(2)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严厉处罚那些故意破坏农业生态环境的行为和个人,从而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3 增加资金投入,发挥生态农业示范区的作用
为了更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增加发展生态农业的专项资金投入,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和物质保障,防止资金不足而导致无法完成相关工作。另外,有关部门也可以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并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为其他生态农业经济建设提供相应的示范作用,当示范区生态农业发展成熟后可以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共同实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4 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
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应用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生产规划,既保证生态农业产品产量和质量,又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还可以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另外,也要充分结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应用现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保证农村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建立农村生态农业生产销售一体化体系,保障农产品的产销平衡,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想要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同时也要有效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新技术,最终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