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牛翻胃吐草治疗效果分析
2020-01-11张向东
张向东
(甘肃省清水县郭川镇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技术服务中心,741421 )
翻胃吐草指家畜脾胃虚弱、阴盛阳虚导致的吐草行为。常见的范围吐草分胃热型和虚寒型两类。以牛为例,很多牛虽然都是翻胃吐草症状,但病发类型不同,病症在中兽医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治疗方法也因此有所不同。
1 辨证
1.1 虚寒型翻胃吐草
虚寒型牛翻胃吐草临床表现为反刍并吐出带有浠水的草沫。随着病情的加重,吐出的草含水量增加,伴有夜间加重症状。此外,病牛具有较为明显的眼鼻浮肿、唇色偏白、脉搏细沉、身体打寒颤、被毛杂乱等症状。间歇持续性虚寒型牛翻胃吐草会导致牛食欲下降,体重减少,精神消沉,主要原因是由于脾胃虚寒所致[1]。
1.2 胃热型翻胃吐草
胃热型牛翻胃吐草临床表现为精神低沉、食欲不振,伴随反刍频次减少,鼻镜干燥,唇色偏红,舌苔偏黄、脉象虚数、被毛杂乱等症。病牛饮水增加,饮水的同时伴随着即时性吐水,吐出的草水酸而臭,主要原因是脾胃虚热所致[2]。
2 治疗
要结合脾胃虚寒型和胃热型牛翻胃吐草的临床症状先辨定病发证型,然后再对证用药。
2.1 虚寒型治疗方法
处方一:茯苓 35g、半夏 50g、陈皮 35g、甘草20g、干姜 50g、党参 65g、白术 65g、砂仁 50g、木香35g。煎汤灌服,每天两次,连续给药2-4 天。该处方主要选用温热性中药材,对症行气止痛、止吐补气、补脾祛湿,从而起到较为全面的治疗脾胃虚寒及吐草症的目的。
处方二:泽泻 35g、猪苓 50g、代赭石 65g、香附子 35g、麦芽 50g、建曲 35g、大枣 20g、甘草25g、生姜 65g、砂仁 25g、丁香 30g、炒白术 45g、半夏 35g、白芷 25g、茯苓 45g、陈皮 35g、厚朴 45g、白豆蔻35g、木香35g。每天两次,煎汤灌服,连续给药2-3 天。该处方在处方一基础上加减,增加厚朴、白豆蔻等温和止吐、行气消食的药材,更换了代赭石等一些镇胃止吐效果较好的中药材。
2.2 胃热型治疗方法
处方一:甘草 25g、大枣 45g、麦冬 65g、党参65g、白头翁 65g、枳壳 45g、木香 45g、生姜 45g、半夏 45g、白芍 45g、黄芩 50g。每天两次,煎汤灌服,连续给药2-3 天。该处方虽用药较少,但黄芩及白头翁清热泻火、白芍止痛补虚、枳壳理气宽中、党参及麦冬补气养元,在初诊后治疗胃热型牛翻胃吐草方面有着姣好的效果,后期可根据牛用药后病症的变化加减药物及用量。
处方二:葛根 50g、大黄 35g、黄连 30g、甘草35g、陈皮 35g、半夏 35g、竹茹 45g、党参 50g、麦冬45g、生石膏 65g、竹叶 50g。每天两次,煎汤灌服,连续给药2-5 天。该处方具有清热泻胃火、调节脾胃的功能。葛根、半夏、竹茹等中药材具有良好的止吐止泻作用;黄连、生石膏、大黄、竹叶等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麦冬、党参、陈皮等具有益胃生津、补气养元、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以上伍配在治疗胃热呕吐型牛翻胃吐草方面效果明显。一般3 天可见效果,重症者5 天可见效果。
3 讨论
牛翻胃吐草是一种长期不良的饲养习惯引起的疾病。由于长期不良的饲养习惯导致牛形成脾胃虚寒或胃热,肠胃系统免疫功能降低,引发慢性翻胃吐草。因此,牛翻胃吐草还可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炎症或气血不足病症。根据中兽医学牛翻胃吐草的理论,气血不足、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治疗牛翻胃吐草时首先要仔细观察牛的行为、病症及呕吐物,确定其为脾胃虚寒还是胃热型翻胃吐草,然后在对症下药。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牛翻胃吐草,止吐、调节脾胃功能的中药材是处方的核心药材。一般脾胃虚寒型牛翻胃吐草常采用暖胃健脾、止吐止泻的中药材,胃热型牛翻胃吐草常用清热泻火、止吐开胃的中药材。发现牛出现翻胃吐草症状时,首先要更换饲料,科学搭配,改善不良的饲养习惯。在对症止吐、止泻、调节脾胃功能的基础上,部分病牛伴随有胃炎、积食、胀气等症状时,要对处方用药进行加减。伴随积食症状时,要增加开胃消食的中药材,如山楂、麦芽、神曲等。伴随胃炎症状时,要增加抑菌消炎、止血止痛的药物,如砂仁、厚朴、木香、柴胡等。通过对症用药,可有效的提高中医治疗牛翻胃吐草的效果,预防该病的反复发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牛翻胃吐草症,需要结合虚寒型或胃热型牛翻胃吐草的症状及其本病特征,对症用药解决脾胃虚寒或胃热症状。虚寒型牛翻胃吐草常用暖胃健脾的中药治疗,胃热型牛翻胃吐草常用清火止吐的中药材治疗。此外,还需要加强饲料管理,科学配比精饲料与粗饲料,做好牛饲养中的脾胃保护工作。通过管理和针对性治疗,可有效的减少牛翻胃吐草症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