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猪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研究
2020-01-11冀桂伦
李 华,冀桂伦
(上蔡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上蔡463800)
在规模化猪场中,猪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率较高,生猪感染后不仅会引发腹泻、贫血等症状,还将引发继发性肠道疾病,导致养殖户遭受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对规模化猪场猪肠道寄生虫病种类及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希望能够有效降低猪群的感染率。
1 猪肠道寄生虫病种类及特点
1.1 常见猪肠道寄生虫病
规模化猪场实施封闭式管理,日常进行饲料统一配制和粪便统一清扫,能够达到有效控制寄生虫病的目标。但相较于普通寄生虫病,猪肠道寄生虫由寄生在猪肠道的球虫、蛔虫、食道口线虫等多种寄生虫引发,较多为人畜共患疾病,分布较广,难以达到有效防治的目标。比如猪蛔虫病的感染率高达100%。仔猪感染该种疾病,将导致肝、肺等器官受到损伤,甚至部分虫体将进入胆管、胰管等位置引发病害,导致猪出现营养不良,甚至造成猪肠阻塞或破裂。球虫病也为常见猪肠道寄生虫病,仔猪易感,成年猪多带虫,发病后将引起腹泻症状。食道口线虫寄生在猪的结肠,部分幼虫可以钻入肠黏膜,造成肠壁发生结节病变,导致猪吸收和消化不良。在规模化猪场中,猪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生常常造成僵猪,严重时将导致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较大损失。
1.2 猪肠道寄生虫病特点
在规模化猪场中,感染猪肠道寄生虫病将导致猪机体营养被慢性消耗,只有严重感染才会引发死亡。寄生虫适应温暖潮湿环境,使得寄生虫病呈现夏秋多发的特点。但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由于猪场环境温湿度稳定,使得寄生虫繁殖稳定,最终导致猪肠道寄生虫病成了一年四季均可感的疾病,带有常态化特点。采用配合饲料,使得规模化猪场中缺少中间宿主,因此蛔虫、鞭虫等无须中间宿主的寄生虫具有传播优势,在猪场中感染率较高。相较于传统养殖模式,规模化养殖需要达到较高饲养水平,使得生猪可以保持营养均衡吸收,拥有较强机体抵抗力。因此,即便感染寄生虫病,猪也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导致患病初期难以判断。而饲养管理水平不高,将造成生猪易感,猪场呈现疾病爆发趋势。
2 猪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2.1 制定科学驱虫计划
考虑到猪场四季均会发生猪肠道寄生虫病,在规模化养殖期间还应制定科学的驱虫计划,通过定期开展普查工作掌握地区猪肠道寄生虫病流行情况,根据发病种类和规律制定驱虫方案,完成有效驱虫药物筛选。现阶段,可以选用的驱虫药物较多,如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都属于广谱、高效的抗寄生虫药物,具有价格低廉和毒性低的特点。实际在用药方面,还应做到对症下药,选择具有显著驱虫效果的药物,确保寄生虫得到有效防治。考虑到规模化养殖需求,还应选择使用便利的驱虫药物,直接在饲料中拌入药物,通过统一喂食达到全面驱虫的目标,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降低驱虫成本,也能够在最大范围内进行寄生虫病防控。但采取何种方式,都应保证驱虫药物带有的毒性不会影响生猪健康。
2.2 掌握最佳驱虫时机
在规模化猪场,还应每年对猪粪便进行送检,通过随机抽取粪样加强检查,确定寄生虫病感染程度,从而做到适时驱虫。母猪拥有较长的生长期,期间容易频繁接触寄生虫。在怀孕期间,母猪的免疫力将有所下降,导致其容易感染寄生虫病。生产后,仔猪与母猪密切接触,也容易感染寄生虫病。因此还应把握母猪驱虫时机,以便使母猪和仔猪间的传播途径得到及时切断。具体来讲,可以在母猪配种前14 d和分娩前后15 d分别开展驱虫工作,确保母猪在怀孕和产仔的过程中无寄生虫病。针对后备母猪,还应在配种前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驱虫,继而使驱虫效果得到保证。在驱虫前后,还应做到科学饲养,保证饲料营养均衡,为猪群提供舒适生长环境,在提高生猪抵抗力的同时,降低应激反应发生率。
2.3 加强环境源头控制
猪肠道寄生虫病易感染和传播,因此还应将驱虫工作看成是系统工程,通过综合防治保证驱虫效果。猪肠道寄生虫病需要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发生,而集约化猪舍带有这种特点,要从源头上控制疾病发生,还要加强猪舍环境管理。猪肠道寄生虫都需要经过粪便排出体外,造成猪舍环境受到污染。日常应做到及时清扫猪舍,避免食槽等器具受到粪便污染,以免猪因食入带虫卵的食物而发生感染。保证环境干燥、清洁,能够使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在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的同时,应做到定期消毒,通过细致消毒将猪舍各个角落的虫卵杀死,从根本上预防疾病发生与传播。结合这一目标,需要对猪舍进行全面、大规模消毒,应注意选用毒性弱的消毒液,在保证生猪安全的同时,有效杀灭虫卵。
3 小结
规模化猪场中养殖密度较高,造成猪肠道寄生虫病传播范围较广,种类较多,在降低饲料转化率的同时,会导致养猪效益减少。结合疾病特点,还应制定科学驱虫计划,适时驱虫,通过环境消毒加强传染源头控制,继而使疾病得到综合防治,为养殖户获取经济效益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