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生耐力素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01-10张艺
张艺
摘要:针对我国学生体质状况日趋下降的现状,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以及文献资料法进行了调查研究,找出我校学生在身体素质中的耐力素质发展现状和影响学生耐力素质发展的因素。从中得出适合我校学生耐力素质发展的有效对策,为提高学生耐力素质提供一些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耐力素质;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4-0286-01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得出,耐力素质的发展最佳年龄段为12~18周岁之间。然而在这年龄阶段,学生会有两个年龄阶段因为升学等各种压力导致锻炼时间减少,耐力素质得不到有效发展。在我国学生耐力素质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了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到目前为止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能力的进步,生活条件越来优越,学生生活成本大量增加,营养过剩接踵而来,肥胖应运而生;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也导致了大部分青少年业余时间花更多精力投入电子虚拟生活中,沉迷游戏世界中,课外时间大部分使自己的身体处于静止状态,身体得不到锻炼,无法释放自己的情绪,这些种种因素严重地制约着青少年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国家中学生体育测试标准中的数据也可以看出,测试的标准也在逐年下降。标准的降低,从根本上是无法解决学生身体素质对社会适应的需要。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面前,学生的身体素质却与之成反比发展,这个现状令国人担忧。而评定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就是耐力素质,如何来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就成为了我国学校体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对国家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考验。我校学生的年龄阶段正是发展耐力素质的黄金时期,所以对我校学生的耐力素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出提升我校学生耐力素质的相应对策,为学生未来走上社会有更好的资本尽一些绵薄之力。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我校学生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分层抽样。样本为:学生279名,家长141名。
1.2 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对279名学生和141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纸质为主,电子问卷为辅。问卷回收率98.8%。
1.3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研读前人的研究,网络数据以学生体质健康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相关网页,最后进行总结分析。
2.周宁职中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现状
2.1 耐力素质的定义。
我们从各种研究资料和文献查阅得出:耐力是指在长时间的进行体育运动时人体的承受的能力,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耐力素质是身体素质的一部分。耐力素质可分为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综合耐力等。因此不仅仅是在我们平时一接触耐力时,所认为的体力好就是耐力素质好。所以我们学校在测试各种耐力素质时,不但有常见的男子1000米和女子800米,往往还涉及到了30米*8或者50米*8的一些折返跑,用于检验学生的耐力素质。
2.2 学生及家长对耐力素质的理解比较模糊。
在谈到体育运动的目的或是一项运动的目的时,几乎就是身体健康,强身健体;而谈到耐力素质时90%的家长和学生基本上认为就是体力好之类。在这个问题上面,作为我们体育教师要充分对学生进行教导,让他们懂得,耐力素质的有氧运动里面不仅对人体生理结构有很大好处,还有对于我们人体的氧储备能力以及与大脑的记忆有积极的帮助,提高脑细胞的耐受能力,提高大脑和身体的抗疲劳等能力。从而使学生和家长明确耐力素质的好处,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2.3 我校学生耐力素质的状况。
与本文相對应的男生耐力素质检测的结果如上表1。在年级不同的素质测试中,学生的平均成绩基本和国家学生测试标准合格。极少数可以到达优秀,少数同学不合格。从数据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还的加强耐力素质的锻炼才能达到优秀。现在学生对于耐力的练习不太重视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大多数还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调查中80%以上同学有所谓的长跑恐惧症。所以在练习过程达到极点的学生不多,大多都坚持不下来。所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是我们体育老师的重要任务。
2.4 学生进行耐力素质锻炼的环境与条件不够完善。
在调研中学生每天锻炼时间有70.6%达不到1小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场地因素的制约。而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学生更加是无处可锻炼的境地。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由于各地对学校体育方面投入较少,使得学校更多的是以室外篮球场,田径场等体育设施为主,体育场馆,大型综合馆等体育设施的投入较少。另一个方面,学校体育场地也受学校本身占地面积的制约,发展空间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资金投入也难以扩展,处在无地可用的尴尬局面。当然这是硬条件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和家长的影响。
2.5 青少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志品质。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志,不仅是目标还包涵了意志力。当今青少年学生在优越的社会环境中已经失去了目标,更谈不上意志力,意志力本身就是达到目标的催化剂。
根据调查,在我校学生中能坚持长期耐力素质练习的仅占我校人数的4%,60%以上的同学可以在专人的看护下完成耐力素质练习,超过80%的同学是本身对耐力训练有着畏惧的心理。众所周知,耐力训练在体育训练中必须要达到自身的极点之后才会有效,而且耐力训练是一个长期性的体育锻炼活动,而不是一两次就可以达到运动目的的,更不能提高运动能力。所以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拥有坚定的耐力素质训练的信念,才能使学生的耐力素质得以提高。
2.6 家长与社会的负面思想干预。
在我国家长与社会方面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会被认定为是一个不好的学生,虽然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这方面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但是部分的社会习惯存在,还是对学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作为体育人应加强对家长及社会体育教育的宣传,去改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知。
2.7 体育课的单一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产生。
我们在对学生的调研中,体育课的兴趣这一内容发现,学生的兴趣不大。大多数同学认为体育课上课方式比较单一没有丰富的内容,提不起学生的锻炼兴趣。还有部分同学是因为自己身体素质较差完成不了教师给予的教学任务而失去信心,开始抵触体育课。而现目前在我们国家体育教学中还达不到分层教学,差异性教学的高度,不是教师能力不足,而是教师资源的匮乏,满足不了多个层次学生的锻炼需求。所以怎么来加强学生的锻炼兴趣就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3.对策
3.1 加強社会及家长对耐力素质的认知。
最好在学校条件的情况下设立一个体育健康机构,再健身和体育锻炼方面给予指导,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耐力素质锻炼的好处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而是对人体各方面都有所提升,达到我们智力和运动能力的双丰收。
3.2 对体育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丰富体育课堂,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灌输终身体育的观念。
体育课堂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生对课堂的吸引力。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自立意识还不是很强,教师的教学手段成为了学生对课堂评价的好坏。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定期给予教师培训机会,跟上社会发展的补发,将更多利于现在学生所接受,才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课堂的教学中,达到体育兴趣的培养。学校及教育相关单位应更多地让教师走出去与社会接轨,给予更多的进步机会。
3.3 学校对体育场地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资助,完善体育设备。
体育设施的完善可以更多地给予学生体育锻炼的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体育设施完善,体育设施不仅给了学生锻炼的环境还是大多数学校必不可少的标志性建筑,体育设施的完成也是学校进步标志。
3.4 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课外活动的成功是学校体育的最大助力,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自信心大多数是在课外体育活动时得到发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的进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体育设施的不足。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学校利用校外体育设施开展体育活动,做好相应的学生保护措施。
综上,我们要想提升学生的耐力素质,就要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我们要想改善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它的影响因素多样又复杂,不仅是教师的责任,更加需要学校、社会、家长及教育各部门的互相努力和配合,根据实际出发使相关部门都重视起来,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锻炼意志进行磨炼,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钱云梅.中医药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 方士敏,孙俊涛.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综述[J].运动,2013(09).
[3] 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