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利弊之我见
2020-01-10陈帆
陈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4-0012-01
在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下,课改的风潮吹遍了大江南北,我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开始“学习培训”“外出取经”和“内化打造”是我校课堂改革有了自己新的模式,近两年通过组织我校教师观摩了其他学校新教学方法的学习活动中,我始终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着,学习着,同时也感悟着,现将自己的感想整理如下。
在听课中,发现这些课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1.目标导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教师下发的导学案,能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基础知识有基本了解。通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一些基础知识能够自行解决。
2.课堂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自信。通过小组探究,小组成员需要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观点,给了每个同学发言展示的机会,不致于使成绩较差的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班内的展示更是使学生充分展现了自己各方面的才能。
3.高度总结,构筑完整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信息量较大、知识关系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学生只通过阅读文本来理解很难达到整体感知的效果。许多教师尝试利用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建构示意图,这样有利于学生用联系或发散的思维探究,梳理信息间的关系和结构,直观形象地表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
4.以媒导航,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利用多媒体,特别是图片、录象,更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例如,在进行《新集体 新面貌》这一课教学时,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些图片,展示了学生的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来判断这些做法正确与否,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听课中,也发现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现结合这些现象,和各位同仁一起切磋:
1.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该做些什么。
在听课时我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学生明确目标开始自学后,有的教师还在不厌其烦的指导着,提示着,询问着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这种做法严重地打断了学生的思维,也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些许紧张。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阅读,思考等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教师在这时最好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路,以保证学生思路的连续性。那么在这时候,教师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学生自学时,教师的任务是:①收集信息: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如何以便把握好回收课堂的最好时机;教师适时、恰到好处地在学生中间巡视、指导、观察,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加以归类、整理,作到心中有数,以便讲解时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②小范围地参与学生讨论,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向正确处、深处引导。③对有困难的个别学生进行知识上、学法上的指导。
2.教师如何进行点拨。学生自学时,有许多知识可能吃不透,也有一些知识存疑待释,渴望老师的诊断,而且他们所学的知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因此,我认为教师用10-15分钟的时间来帮助学生整理提高很有必要。在听课中,我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难点,学生也进行了讨论,但是教师的点拨释疑不够,最后也没有高度的概括。例如,在南村中学,如果不是我问了学生教学内容,在听完课以后,我连老师讲的是哪一课都不知道,因为教师没有出示课题,教学目标或者重难点,最后也没有进行归纳总结。只是轰轰烈烈的搞了几个活动。我自认为,教师点拨释疑应从三个方面做:①指导学生通过议论、思考,总结,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设法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②精讲。教师点拨时不要再面面俱到,要讲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讲学生渴望“确诊”的知识,讲容易混淆的知识,讲自学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而且点拨要精当,点在适当时、关键处。③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后,把大家的智慧高度凝聚,总结成能够为大多数学生接受,准确简练的语言,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教给他们总结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中困惑:
1.由于考试的评价体系没有变,升学率仍然是悬在老师头上的一把“剑”,课程改革理念很好,但教师依然要面对中考和高考,很多时候,社会上乃至教育行政领导,还是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好坏与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师不得不把眼睛盯在学生分数上进行竞争。在课程改革和应试教育的双重要求下,教师感觉压力很大。
2.学生毕竟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材的驾驭与教师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确实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是只依靠学生自己的讲解是不够的,教师适当的点拨,精讲还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认为课堂上应该有属于老师的时间。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老师们能够脚踏实地地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创新尝试工。有些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太多,课时太少,担心考试成绩,不少老师“旧鞋”之外套“新鞋”,根本達不到新课改的目的。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