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微创新”的治理生态研究
——基于微创新多种案例的探索性研究

2020-01-10牛亚丽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微创新范式消费者

牛亚丽

(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南阳473061)

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应逐步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活动的创新浪潮。进入2015 年,其更进一步强调“必须着力推动面向市场需求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此情况下,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大量创新主体开始积极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创新模式,而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生力量更是被视为探求创新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赵付,2012;胡海波等,2017)。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微创新可被看成是新一代互联网背景下,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陆续出现的一种新形态,具有以用户为中心、社会实践为平台以及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特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产品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越来越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而基于需求为导向可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缓解市场竞争的压力(金错刀,2010;李文博,2015)。企业的微创新往往正是“基于消费者为发展中心”“基于消费需求为发展导向”,并以此为基础对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当然,消费者也需借助于微创新来满足自身特性化、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消费需求。鉴此,企业的微创新在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的背景下,不仅逐步受到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与青睐,而且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因其迥异于传统技术创新的众多优点,而渐渐被看成是企业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一、企业动态能力桎梏与“微创新”提出

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信息技术、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现代移动终端与前言技术的广泛运用与普及,互联网行业的技术范式面临这样一种深刻的革新:从基于PC 互联网陆续转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变迁(张娜等,2015)。作为技术与市场双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促进的结果,在通常意义上,技术范式革新常常被视为造成企业组织竞争环境变革的“直接诱因”和“典型表现”。而对由技术范式持续、快速革新所产生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问题”,任何组织均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以应对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战略困境,而且还应对已有的管理理论进行创新的研究。

一些对能力理论进行长期探索与研究的学者认为,当重大的、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范式开始产生时,企业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精心培育与积极发展的核心能力,很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陆续失去市场的竞争力,进而逐步成为限制企业发展与快速成长的“核心刚性”。值得注意的是,与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动态能力却可充分维持自身的竞争力。但是,目前已有研究对技术系统革新与演化过程中的动态能力分析,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某一技术范式周期范围之内。期间,很多较为具体、微观的问题还有待继续深入分析,进而探索出合理、有效的解决之道。例如,在技术范式陆续发生“转变”时期,在实践过程中强力支撑企业创新战略成功实施的动态能力一般具有怎样的特质,其内涵与外延是什么?企业在新技术范式形成与发展的背景下,应怎样实施渐进式创新战略,进而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目的。企业的创新战略以及创新行为一般会发生何种形式的演变?互联网企业微创新成功实现价值创造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充分表明:关于企业动态能力支撑企业创新战略的分析,尚存在较为明显的“理论缺口”,亟待构建一个崭新的理论切入点对此进行剖析与诠释。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互联网企业通过实施微创新战略,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效。最早提出“微创新”概念的是乔布斯,其著名论述“微小的创新能够改变世界”,正是基于从改善用户体验出发、从消费者驱动出发的“微创新”逐步造就iPod 的辉煌与奇迹。360 公司董事长周鸿祎(2010)较为明确地指出,企业的产品不可能做到完全尽善尽美,可以具有一定的缺陷,但在很大程度上只要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将问题妥善解决好,有时便完全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这种“单点突破”便可被看成是企业的“微创新”。其进一步指出微创新应主要体现两点:一是基于“小处”为突破点,逐步贴近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二是快速出击,不断试错。微创新的“独特之处”体现为,它并不是一定要呈现出大规模和革命性的突破。恰恰相反,微创新往往是在某些关键、前沿技术方面,能提供相对灵活且多样化、实际性的产品开发和服务路径。在我国互联网行业领域,著名企业腾讯立足于微信的革新,百度基于电子地图的变革、新浪立足于微博的变革,以及暴风影音立足于消费者在线视听体验的革新等等,所有这些微创新的效果非常显著,并陆续开拓出大量互联网行业的经典成功案例。

在我国,理论界对“微创新”的关注,也是近年来的事,一些学者从业界的视角研究了微创新的一些特性,这对理解微创新的内涵及运作机理具有一定启迪价值。微创新是借助于仔细分析与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与体验,时间一长便极可能会颠覆一个行业或产业的模式(Christensen,1997)。马晓苗(2015)指出,所谓企业的微创新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模式”。然而,现有研究对微创新的内涵界定较为抽象和感性,而且并不完善且缺乏基于学理角度的剖析,仅从个体企业以及产品的视角注重面向客户的产品创新。实际上,微创新不仅能对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行业的持续、快速以及稳定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而且还能对不断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具体而言,一方面,作为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微创新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有助于陆续丰富以及逐步拓展创新创业的理论研究体系,特别是对微创新主要特征以及基本类型的分析,可为进一步拓展微创新理论的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崭新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以及创新方式,微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能为企业在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积极探寻适应自身的创新模式提供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与分析思路,进而完全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崭新的选择与方式。

二、微创新战略的核心理念与行动指向

1.微创新的基本理念

企业的微创新从基于消费者体验的视角,逐步做微小的改进,不断地在某一领域做相对较小的改进和创新,这些“改进和创新”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最终成功实现范围较大的改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能做到“深层次”的完善。而逐步进行细微、渐进式的创新与改进可被视为对“微”的意义的诠释(吴云,2015)。此外,微创新一般开始于被大公司所忽略的领域,从一定程度上看,其本质并非仅仅体现于企业创新的程度,而是表现为企业选择与管理的方向,进而有效避开被竞争者所关注与深耕的热点,创新性且精益求精地对市场进行深耕细作,最终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微创新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规模颠覆性、革命性的激进式创新,也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小规模持续性、积累性的渐进式创新,而是体现为一种基于新的“市场分析范式”和“技术范式”,在“关键技术”领域尽可能地提供一整套崭新的关于产品开发、服务的发展思路,而这种思路常常彰显相对灵活化、多样化、实际化的特征。微创新获得成功的标志一般体现为从“量变”发展到“质变”,并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一系列的微创新组合对已有的主导设计产生强有力的冲击,进而成功实现前沿性、颠覆性的创新。在这里,微创新己经突破组织技术层面的含义,上升为一种创新方法论(罗仲伟等,2013)虽然微创新是对已有的产品或服务在技术、商业模式等上的微小创新,并在此基础上极有可能引起连续性的“市场中断”,从而进一步造成市场“破坏性变化”。但是,微创新与破坏性创新、延续性创新凸显较为明显的差异(表1)。

表1 微创新与破坏性创新、延续性创新的特征比较一览表

微创新的价值理念一般可从三个层面上进行理解:(1)微创新主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完善消费者体系为企业导向。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企业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正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兴起。在此情况下,企业应逐渐改变以往“技术之上”的理念,逐步转为“用户体验”的理念。企业在微创新的发展逻辑中应把深度理解消费者、不断升级消费者需求以及系统化和多样化的应用创新看成是微创新始终要贯彻的价值导向(魏江,2012)。(2)以消费者需求为引导逐步确立企业微创新的“突破点”。此“突破点”能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企业经营管理、运作模式、营销服务中的一系列的“关键环节”。通常而言,微创新理念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十分注重“突破点”与消费者需求、体验的密切互动和充分结合,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引导,使之逐步贯穿于企业产品服务、管理机制以及运作模式的全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持续引领、不断革新微创新的路径与方向。(3)从某一细分市场入手,对企业的目标消费者群体进行充分的定位,进而产生客户的关系网络。企业的微创新常常从被忽略的小众市场着手,在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充分结合的基础上,提供给特定消费者具有特色化以及特定内涵的产品价值,而这些特定的消费者便是企业的目标客户群。在很多时候,目标用户群并非一开始就被企业所选定,其极有可能是在实现“突破点”的前提下,借助于对消费者的动态化跟踪和持续化关注,陆续满足企业所要实现的关于微创新的阶段性成果。“目标客户群”常常能在某种程度上为企业带来生存与发展的“第一桶金”,而这可被逐步看成是企业进行持续努力的“发展起点”(孙兆刚,2014)。有效依靠对不同消费者需求的高效挖掘,特色化、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便可逐步转为大众化、普及化产品,而多样化、小规模、特色化的消费者群体,亦可在某种程度上陆续实现大范围、多领域的市场突破。

2.微创新战略的行动方向

微创新作为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逐步被实业界、学界以及相关政府机构所关注的创新方式以及创新思维的革新,其主旨主要体现为:企业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坚持需求导向与产业化相结合的发展方向,进而借助于不断促进科技与经济的互动结合,陆续实现创新价值。从率先开展微创新探索的企业实践来看,大体而言朝着以下四个方向行动:

(1)客户导向。当今的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商品的品质,既表现为耐用性,也涵盖精密性、专业性以及人性化的细腻程度。感受意识本质上是有大量微小细节累积而产生的情感反应。微创新的主旨一般表现为尽量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客户消费意识的探寻、把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供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微创新不仅可被看成是新一代信息经济深入发展背景下技术模式与商业模式“同质化”发展的必然,而且也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消费者话语权提高和消费者“主权意识”苏醒的结果(Berghman,2012)。其一般注重创新的“应用性”“实践性”“体验性”,立足于“客户”为经营管理运作的主线,且常常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坚持“为用户高效解决问题”的核心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借助于逐步探寻、分析、改善消费者体验以及为大量的客户不断创造崭新的价值,进而逐步实现企业发展价值的不断提高。因而,微创新应在科学、合理把握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将一系列被市场以及竞争对手所忽略的细节做好,进而为用户创造一体化和丰富的体验;这可从苹果的发展案例中得到验证:苹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其对消费者的深度理解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在苹果iPhone的开发中,其紧紧抓住消费者的内心,探寻全方位的体验与应用,且不断赋予消费者投票权,进而让这种投票权成为一种战略。此外,360董事长周鸿祎是微创新模式的积极倡导者,其认为:微创新若要“做得好”,则必须千方百计的挖掘消费者隐藏的“消费心理”“消费需求”,尤其是经营管理者必须把“自己当成是普通的用户”,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性地体验产品,如果一味地跟随和模仿,肯定抓不住用户体验的“精髓”。

(2)定点突破。微创新需要从细小环节进行着手,既非大规模、革命性以及高强度的“全面创新”,也非“小修小补”的全面改进。其一般基于“单点突破”,十分注重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一点”,然后这个“点”亦是企业突破的着力点,且在条件具备时诱致微创新系统的整体能量。创新由产品转为流程再陆续过渡为战略,在每个层面反思得失,探寻突破的机会,试图基于“点”的层面打动用户,探寻出可打动消费者消费需求的“点”,并以此为突破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满足消费者需求。而此处的“点”便可被看成是企业运作模式和产品服务中的关键逻辑和关键环节。此“单点突破”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为“企业必须尽量与客户需求进行有机统一起来”,对密切关注消费者体验,进而用“一点”突破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表层”定位的严重限制,并在此基础上将消费者的独特需求逐步贯穿于企业产品服务、经营运作、商业模式以及流程管理的始终,最终引领微创新的发展路径和方向。腾讯公司十分重视挖掘以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长期以来通过“微创新”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多方面、不同领域的开发,而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收入模式”的开发过程,便主要体现为这样一种发展理念,即:腾讯公司不仅充分依赖QQ 平台,不断拓展其它方面的重要业务,而且充分借助于QQ 平台为其它领域的“发展平台”尽可能地提供大量的用户,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社交、沟通、媒体、游戏等四大平台(Emma,2015)。在这方面较为成功的企业还有奇虎360,从“清理流氓软件、打补丁、开机加速”等较为“冷门”的软件服务着手,逐步渗透到杀毒、浏览器等消费者使用较为广泛的软件以及互联网服务领域。

(3)精微极致。微创新持续快速的特征注重“时间”层面的积累性,而其精微极致的特征一般注重“空间”层面的价值累积性。在确定在某一“点”进行微创新之后,企业必须投入相关的资源在此领域进行持续性的“深耕挖掘”,不断地积累重要的知识、先进经验以及核心技术,进而充分依靠一系列的发展方式将微小的产品、服务尽可能地做到“极致化”。这种“价值累积性”的获得,在通常意义上对企业的“专业精神”做出了相对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把追求高质量、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深深“注入”到企业运作管理之中,对每个“细微环节”进行不断改进和持续性的创新,进而以此为基础逐渐取得微创新市场价值的“点滴积累”以及持续性增长。例如,小米的微创新不仅体现为对网络销售、定制系统的优化和完善,而且还表现为对小米社区、营销的持续性创新积累,更为重要的是将这两方面进行高质量的优化整合。实际上,小米微创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其独特化、个性化的“兴趣”所陆续产生的“关系联盟”。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2012 年B2C 购物网站销售规模排名”中,位列我国第四大电商网站,而小米社区论坛日均活跃用户量达到20 多万。这些论坛用户几乎均是小米的消费者或忠诚的“小米粉丝”,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是小米的“潜在消费者”,这些活跃的论坛用户,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被看成是“企业”与其“目标客户群体”密切联系、融合互动、良性反馈的表现。

(4)系统开放。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可被看成是持续、动态、开放的系统,而无论是员工,还是客户,抑或是产业链上的一系列“环节”,甚至大量的“跨行业主体”,从某种意义上均可被看成是微创新系统中异常重要的“单个节点”,把这些形式各样和对企业生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节点”,充分纳入到微创新系统之中,然后使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切配合以及相互激发,从中所形成的发展能力可为企业的微创新提供持续、稳定的发展驱动力。一般而言,企业微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基本属于“开放式”“动态化”“多样化”“系统化”的创新,其既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为“产品创新”,还能在现实发展过程中体现为渠道、技术、战略等领域创新。企业微创新尤其注重企业内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充分协同,总体上体现为自下而上、全方位的创新模式(Luo,2015)。微创新之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可获得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商业运作模式的“微创新系统”,该系统把企业、企业利益相关者,均有条件、分步骤、分批次地纳入参与、反馈的系统中,并以此为基础与企业发展系统中各方要素紧密互动,激发微创新系统的“正能量”,诱使市场逐步发生巨大变革。例如,我国很多服装企业的“终端店”便是采用微创新系统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其发展理念体现为:“终端店”充分参考和模仿跨地区、跨行业发展的宝贵经验,高效吸收和借鉴汽车4S 店相对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与管理流程,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出形式各样、主体特色鲜明的服装4S 店的“终端店”,这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满足客户更高质量、更优质化、更个性化、更人性化的“购物体验”,而且还可在很大程度上高效推动经营管理、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三、微创新多种形态与治理逻辑的案例研究及启示

1. 企业微创新多种形态的实践:百度和阿里巴巴支付宝案例

企业在进行微创新探索行动时,一般会选择多种组合方式,进而不断增强产品性能以及逐步增加消费者群体。一般而言,“微创新”涵盖技术型创新、功能型微创新、定位型微创新、模式型微创新、包装型微创新、服务型微创新、营销型微创新、渠道型微创新、整合型微创新等。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不同的微创新,积极应对中国经济发展“基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企业在进行微创新时总体上会倾向于采用内部研发型与产业联盟型创新。同时,为有效引领产业发展由结构不合理渐渐转为结构优化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互联网企业应充分以用户、运营商生存为载体,广泛开展微创新的实践活动,科学、合理地选择领先用户推动型与供应商推动型相结合的“复合式创新”。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微创新无论是在技术领域,还是在商业模式领域,均应充分坚持创新的理念,对已有的发展模式进行逐步突破。在此意义上讲,创新性程度完全可被视为微创新类型的重要划分标准之一(刘锋,2015)。由于微创新必须要统筹技术和市场,而其成败与否也应站在消费者的视角进行判定,故而顾客在现实过程中所感知与把握的创新是否能导致市场中断,亦应被看成是微创新类型的一个划分标准。此外,创新在通常的意义上看,也应更加地接近现实以及贴近市场,尽可能地让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进行紧密结合,而市场需求在现实中并非完全由技术的先进性、前沿性以及重要性程度所决定,但却必定要与市场或消费者的需求的实现程度紧密相关、密切相联。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企业间的微创新活动能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消费者对企业创新活动的理解与认同,因此创新领域的重复性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完全可被看成是微创新形态的第三个划分标准。基于创新性、市场中断以及创新领域的重复性三个划分标准,我们可把微创新进一步划分为模仿式微创新、延续式微创新以及自主式微创新三种形态:(1)模仿式微创新。模仿式微创新是对已有产品技术、服务、工艺、商业模式等领域进行的微创新,其多属于适度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黄兴,2011)。模仿式微创新分为展销会学习型创新(企业依靠展销会获取信息和技术,进而按照外部需求进行创新)、供应商推动型创新(企业从供应商获取市场信息或因供应商原材料的变化促使其对产品进行创新)、领先用户推动型创新(企业为提高产品性能,按照用户需求进行创新);(2)延续式微创新。延续式微创新是为保持已有市场而对现有产品或服务进行的微创新,其多属于渐进式创新。延续式微创新分为政策诱导型创新(政府按照有关政策来决定企业是否进行创新或选择哪种创新方式)、技术更替型创新(企业由于行业技术更替较慢而进行的创新)、市场维系型创新(企业为维系市场竞争优势而进行的创新);(3)自主式微创新。自主式微创新是指企业进行自主性的创新活动,其多属于根本性创新,有时亦可能是渐进性和适度性创新。自主式微创新分为内部研发型创新(企业内部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外包型创新(企业把技术研发活动外包给科研机构、高校等组织,而其自身进行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过程)、产业联盟型创新(企业依靠产业技术联盟等方式进行的创新)。

以百度搜索产品的微创新实践为例,对微创新的核心理念与三种形态进行说明。百度公司一直努力为消费者全面提供较为简单、可依赖以及可便捷使用的互联网搜索产品与网络服务。其微创新实践主要体现为:(1)自主式微创新实践。2000年,百度公司借助于在企业内所广泛开展的研发创新,逐步推出世界最大、最快以及最新的中文搜索引擎,进而造成国内搜索市场的革命性以及颠覆性的变化,最终全面进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领域。2002年,百度联盟正式成立,与联盟企业进一步挖掘流量的推广价值,不断推出多样化、新颖性的业务,借助于产业联盟型创新,不断开拓用户群体,共同开创合作共赢的局面;(2)模仿式微创新实践。自2000年起,百度公司先后为搜狐、新浪等国内各行业领先者以及相应的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借助于为领先用户提供一系列性能更优、价格实惠的产品与服务,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在保持已有市场份额的前提下逐步拓展销售渠道,进而不断增加用户群体。百度既可为国内的消费者提供一揽子的网络服务,还能与日本、巴西等国外领先市场的用户进行密切合作,进而为全球用户提供相关的服务;(3)延续式微创新实践。为有效应对云存储、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的普及,2012年进一步推出百度云,以此应对行业的技术革新以及消费者多变的需求。另外,为全方位满足大量网民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不断增加的搜索需求,百度移动搜索不断对搜索模式进行创新,尤其是还进一步提供“多入口化”的搜索方式,并以此为基础提高竞争力,最终不断增加相应的市场份额。总之,百度公司充分借助于内部的研发创新,通过各种方式千方百计地对技术、服务、商业模式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微创新活动,表现出广泛性、渗透性等特征,借助于推出中文搜索引擎,不断引起国内搜索市场的颠覆性变化(Liux,2013)。百度公司还基于“用户”的特色化、多样化需求为中心,依靠现代、前沿的“平台化”的市场操作方式,体现用户体验至上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拓展用户群。此外,其还与百度联盟企业、新浪等领先用户开展广泛的合作创新,以展示出公司全面开放性的特征。

表2 企业微创新实践的百度和阿里巴巴支付宝案例研究

微创新体现为一种自组织、自适应、自诊断的创新行为,而大量的微创新究其本质而言,就是企业所有者个体的行为,这种行为与企业本身所追求的目标表现为较强的一致性。除百度之外,阿里巴巴“双十一”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与支付宝微创新的强有力“支撑”密不可分,支付宝实践是自主式微创新模式(内部研发型、产业联盟型创新)、延续式微创新模式(市场维系型、政策诱导型等)、模仿式微创新模式(领先用户推动型等)的生动写照。支付宝作为阿里巴巴“内部研发型创新”的产物,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推崇,依靠“市场维系型创新”推出手机支付等一系列服务;与快的打车等领先企业展开密切合作创新;这些立足于“用户需求”为导向,基于技术、商业模式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创新,均折射出全面开放性、用户体验至上、广泛渗透性的特性。当然,任何类型的微创新方式,无论是百度的微创新实践,还是阿里巴巴支付宝的微创新模式,不仅应注重基于用户体验的视角,逐步对某一领域进行微小的改进,借助于点滴的进步与不断累积来实现较大的完善(邹宗根,2013),而且均应更加强调立足于“创新”来陆续增强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特色化、个性化需求,充分借助于市场维系、技术更替等一系列的发展手段来不断维持市场的竞争优势。

2.企业微创新的治理逻辑:腾讯微信案例

企业微创新是互联网环境下涌现出的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在技术范式转变的重要“窗口期”,动态、新颖、持续、快速的微创新是维持企业差异化优势,进而不断提高企业持续竞争能力的关键。企业微创新若要获得成功,应保持强大的动态能力和紧抓技术范式转变的诸多重要战略机遇:动态能力被视为企业积极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重要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调整企业在技术范式变革时期的创新战略,从而为热衷于创新的领先者塑造强大的竞争力,使之可摆脱跟进者的模仿,而技术范式的变革亦能逐步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使之可对企业创新战略的调整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以腾讯微信的微创新实践为例,对企业实施微创新进行诠释。2017年11月8日,微信入选中国商业案例TOP30榜单,腾讯微信微创新战略之所以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是因为其深刻洞察市场以及对市场信息进行捕捉且做出适宜的响应,并快速嵌入市场和抢占市场份额。依靠微创新来完成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从而获取相应的竞争优势,最终成为市场的领先者。此外,腾讯微信不断对自身发展模式、管理机制以及创新战略行为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将微创新的成果渐渐累加为“系统性、结构性”的变革,由渐进式创新陆续过渡为持续性微创新,产生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革命,陆续战胜和淘汰米聊等强有力的竞争者,颠覆了原有市场格局,从而为消费者创造巨大的价值。技术范式转变提高了腾讯的动态能力,使之不断增强对创新战略调整的支撑力度。腾讯微信把握技术范式变化机遇,从而完成大量“惊险跳跃”的能力源泉,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动态能力:微信依靠立足于消费者体现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把一系列的微创新进行有机连接,不断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这显然折射出腾讯微信动态能力整合、重构的手段。

表3 企业微创新实践的腾讯微信案例研究

3.企业微创新实践成功案例的启示

微创新是随着互联网行业发展而来的一种创新方式和创新思维。为适应经济发展“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的新常态,百度、阿里巴巴作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新一代互联网企业,在进行“微创新”时一般会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选择多种微创新组合的方式,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有效地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活动,扩大用户群体。腾讯微信微创新实践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范式转变(PC互联网范式向移动互联网范式)的机遇,依靠持续的组织学习和高效的集成能力,从组织内外部搜寻技术知识,在此基础上依靠高效的微创新质量控制,大幅度减少创新失败的概率,逐渐成为支撑第三方服务的平台级产品,凸显出较高竞争力的价值创造(吴隽等,2016)。无论是百度、阿里巴巴多种微创新形态的实践,还是腾讯微信在技术范式转变下基于动态能力的成功进行的一系列微创新的实践,均非常重视对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意识和注重调动员工进行微创新的热情、尊重员工创造成果,以及有效协调微创新与围绕核心技术研发创新间的关系等。

一方面,企业应不断强化对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意识。企业必须要采取各种必要的激励以及支持手段大力倡导这类创新,其必须要善于布局,从宏观上对企业内部的微创新进行合理规划,对于已经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微创新成果,应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提高竞争对手模仿的门槛,有目的、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微创新进行推进(Larrane⁃ta,2012)。尤其是,企业应尽可能地把大量的微创新通过知识产品、专利的方式进行关联与重组,增加被竞争对手模仿的难度,使之难以识破企业微创新的发展机理。还应千方百计地致力于平衡“微创新”与“围绕核心技术研发创新”间的关系。企业一般存在探索式创新和挖掘式创新两种方式:就前者而言,企业注重长远,不断进行尝试,这是基础性研发所重点关注的创新方式;就后者来讲,企业主要是在已有产品领域的持续性改进与不断的“深耕挖掘”,这显然可被看成是基于系统性、长期性、多样性为主要特征的应用性研发以及微创新的“关注点”。值得注意的是,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前者可能会进一步造成企业“仅关注短期利益”的发展风险,而过度重视后者则会导致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乏力”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妥善平衡好这两方面的关系,进而不断促使微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激发企业员工进行微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企业应在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逐步改变对员工的雇用理念。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机制发现知识型、创新型员工,尊重其首创精神,借助于完善员工微创新的一系列激励机制及其相关政策设计,使其在实践过程中的“成功创新”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相对丰厚的“利润回报”。至于所面临的微创新的失败,则也应尽可能地给予充分的包容。还应尊重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律,避免过度、过多的控制与干预(杨美玲,2017)。一般而言,企业的组织机构较为复杂,也十分庞大,而管理层往往有强烈的控制以及垂直式管理的冲动。特别是,一些企业的管理高层希望把其内部员工的“职务创新行为”高效融合到“企业统一管理体系”之中。这显然与微创新固有的内在发展逻辑相悖。微创新的生命力在于较强的灵活性和不受干预性,且具有较为明显的“草根性”。通常而言,一线员工对市场的运作情况、发展动态以及发展前景较为熟悉,其往往比管理人员“更熟悉市场”和“贴近消费者的特色化、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若被强制纳入“统一创新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固化、僵化的管理,这些一线员工在实践中很有可能就会逐步丧失“自由裁量权”,进而造成此类创新行为的衰退甚至消失。因此,企业必须要留出足够多的灵活性,给员工腾出开展微创新的活动空间。

最后,还应给予企业员工更多的支持。企业管理层应在把握组织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为员工提供微创新的支持。企业在了解员工的微创新之后,应聘请相关专家帮助员工进行微创新,还应向进行微创新的员工不断提供时间、营销以及财务等全方位、多领域的大力支持。其次,应陆续拓展信息来源渠道,进而向员工提供较为广泛的需求信息支持。企业应收集有关顾客需求的渠道,为员工提供用户需求与反馈信息,且将这些问题合理反馈到不同区域以及专业的员工处,进而帮助员工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此外,企业应逐步塑造灵活的反应机制,充分调动一系列的资源,不断对流程进行微调,积极配合员工的微创新。合理制定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充分注重对核心知识以及隐性知识的管理,尽可能地组建团队,把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资源陆续渗透到团队之中。这是由于在现实中涌现的很多微创新常常是基于“无法言传”的隐性知识,任何竞争对手若不投入巨额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直接参与产品研发,是难以甚至根本不可能知晓其中的诀窍。

猜你喜欢

微创新范式消费者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知识付费消费者
企业微创新与平台化组织结构
龙湖 试水“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