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强调“魅力质量”
——质量大师狩野纪昭印象
2020-01-10西土瓦
◆记者 西土瓦 / 文
编者按
第3届世界质量论坛暨13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位质量院士等300位中外嘉宾和代表集聚一堂,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世界级质量大师的风采。本刊特刊出“质量大师印象”稿,这是第一篇。
这届在上海举办的世界质量论坛暨上海国际质量会议,真是星光璀璨。狩野纪昭再讲他的“魅力质量”,沃森带来了他的“全面系统融合质量”,郎志正则着重阐述了“质量文化”……不少质量大师,记者采访过。本期,先写写狩野纪昭吧。
12月5日上午,在交大的开幕式演讲现场。当狩野先生走进大会会议厅时,会场一阵骚动。是的,听众中不少是他的“粉丝”。他的狩野模式,他著名的玛丽和约翰的爱情故事,他一贯的“不要拍照,不要录音”,大家太熟悉了。连主持会议的梅塔都说,狩野纪昭先生就不用我多介绍了……而他呢,一丝不苟的发式、笔挺的西装、微微颔首的站姿,候在场边。将近80的人了,仍给人精悍、谦恭的样子。当主持人说到他桃李满天下、会场交大教授中就有一位他的学生时,他会心地笑了。
狩野出生在1940年,是著名质量大师石川馨的弟子、东京理工大学荣誉教授,在日本国内,六次获日经质量管理文献奖、戴明个人奖等,欧洲、亚洲、美国都给予其诸多最高质量荣誉……他完全是当得起这些荣誉的。1979年,他与同事发表了《质量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一文,第一次将满意与不满意标准引入了质量管理领域;1982年,他在日本质量年会上发布了《魅力质量与必备质量》研究报告。1984 年,报告在权威杂志《质量》上正式刊登,标志着狩野模式的确立和魅力质量理论的成熟。
狩野模式,也叫卡诺模型(Kano Model)。“魅力质量”,也称顾客愉悦质量或顾客惊喜质量,是指通过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使新产品或服务达到顾客意想不到的质量标准。狩野模式定义了三个层次的顾客需求,即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和潜在需求。该理论强调的是,随着需求的变化,质量特性也随之变化。原来满意的,后来可以不满意;原来惊喜的,会变得稀松平常。这十分反映人性,所以狩野先生经常讲玛丽和约翰爱情变味和如何保鲜的故事。
2014年9月,记者曾专访他,那是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质量大会上。当时问了他好多问题,他都一一解答了。这里引几段:
记者:1984年您创立的魅力质量理论(卡诺模型)我们一直有听说,并且有所学习。这次您要讲的是魅力质量创造,从原来的理论到您现在要讲的理论,两者有什么不同?
狩野:魅力质量的定义没有变化过,但是怎样去做调查的方法有变化。因为今天的演讲时间只有20分钟,不能全部展开讲,但主要讲三个方面的。第一,会讲什么是卡诺模型,质量分成四种质量:魅力质量、一维质量(期望质量)、当然质量、无感质量(无所谓质量)。第二,会讲生命周期,最早的魅力质量最后如何演变成当然质量。第三,会讲魅力质量创造,实际上就是重新创造,变成当然质量后怎么激发创造力,重新变成魅力质量。回到你刚才的问题,第一方面讲魅力质量的定义是没有变化的,但解释有变化,第二和第三点在30年之前发明卡诺模型时是没有的,是增加的。
记者:卡诺模型的本质,是否就是持续创新?也就是今天我们所指的通过满足顾客要求,使产品不断质量升级,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转型发展、持续发展?
狩野:确实是这样。我可以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如彩色电视机,是上世纪60年代发明的,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但每隔十年都有持续的创新,现在的彩电和那个年代的彩电完全不一样了。包括它的遥控器,当初是没有的,刚出现时,具有魅力质量,但现在人们对它没感觉了,变成了当然质量。智能手机刚出现时,人们对它也是没有感觉的,而现在的苹果手机,你看,多有魅力(狩野教授一面说,一面把他的智能手机举了起来)。
记者:说起持续创新,我想问个问题:柯达胶卷的质量也很好,柯达公司也注重创新,但突然就被颠覆了,这又如何说呢?
狩野: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一定要注意,不能仅仅在一个框架里面搞创新,而要有突破框架的创新。框架内还是框架外,是一个机制的根本不同。
举个例子:像电饭煲,我小时候的“电饭煲”是烧柴禾的,后来变成机械的、煤气的,现在是用电的电饭煲,将来可能会变成计算机控制的。就拿电饭煲来说吧,如果我们老是考虑怎样燃烧木材才能更有效率,火更大,这就被限制在一个框架内了,这种创新是“问题解决型”的。如果跳出框架思考,不再用火而是用电,这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是一种打破现状的创新,我把它叫做“课题发生型”创新。
记者:作为一个企业怎样避免发生这种错误?防止这种失误?
狩野:就像一个漂亮的电影明星,但她的美丽能否持续到50年以后?企业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不同的是,企业可以持续发展,所以要有创新,所以我讲魅力质量的生命周期。
魅力质量的生命周期告诉我们,尽管我们拥有具备魅力质量特性的新产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成必备质量特性的成熟产品。所以,我们的任务是如何使成熟产品恢复活力,成为具有魅力质量的新产品。这其中的关键是创新,或者说是实现质量的过程和方法。
为什么这样说?你看柯尼卡,以前仅仅针对产品做市场调查,而不是针对顾客的需求进行调查。这种创新的过程,只能获得产品改善的数据,就像你手中这支正在书写的笔,让它更流畅,让它颜色更漂亮,这都在“问题解决型”的框架内。
时代在进步,需求在变化,作为一个企业高层应当具有敏锐性,能抓住时代变化的瞬间,发掘出满足顾客现在需求的新概念,从而实现变革式创新。
那么,如何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创造出新的东西?我们要摈弃仅仅针对产品做市场调查的思维和方法,而要注重顾客行为,要针对顾客行为去做调查,要了解顾客购买的目的,要全面掌握产品的使用情况,这样才能发现潜在的需求,才会有“课题发生型”的变革式创新。我会讲这种魅力质量的创造方法。
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有“问题解决性”创新,更要有“课题发生型”的创新。如IBM,在上世纪80年代,主要还是一家大型的硬件供应商,但现在已经是一个全面的方案解决商。所以,企业要制定一个新的愿景,促使企业转型。……
记得当时狩野教授一面说,一面在记者的采访本上用中文和英文进一步解释不同的创新。当时记者理解他的意思是,“问题解决性”创新是一种框架内的创新,而“课题发生型”的创新,是一种突破框架的创新。记者认为,狩野教授虽然每次演讲都强调“魅力质量”,但每次都是与时俱进的。真正理解了他所讲的内容,就会收获满满。
狩野先生很喜欢中国文化,记得那次专访中他透露,从小就爱看“三国”,喜欢诸葛亮。他与中国质量管理之父刘源张,也有很好的交情。刘源张2014年4月逝世时,他特地发来吊唁函。记者手头保存着这份电子版,摘录其中部分:得知刘源张教授去世的消息,我感到很悲痛。几周前我还收到他的来信,回复我纪念清水教授的文章……我记不得何时第一次遇到刘源张教授,或许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如科尔教授所述,他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当他讲述文化大革命痛苦经历的旧事时,他保持一种超然的语气甚至伴随一丝笑容,好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而不是他自己的经历……
这次狩野纪昭在世界质量论坛上的演讲,题目很长,叫做“无边界世界中超越满意的顾客愉悦的卡诺模型”。这次演讲,又有什么新意呢?我们特地整理了他的演讲笔记,准备刊登出来,将近5000字,比较原汁原味,读者们可以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新意。记者在现场听讲,也有感悟。总的体会是,魅力质量是取得竞争优势的质量,魅力质量也是设计出来的,包括颠覆式创新,也包括对成熟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前提是洞悉顾客潜在的需求。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而当下数字化时代需求变化会更快、更复杂。狩野强调,创造魅力质量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包括调查方式等,要多运用智能手机等现代数字技术。
狩野纪昭先生已年近80,每次演讲总还是有新意,一定与他持续不衰的学习劲头有关。在本届会议上,记者与他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看他认真听讲“质量文化”,记者用手机拍下了他专注的神情(见图)。
是的,他持续不断地讲“魅力质量”理论,那我们做得如何呢?在变化的环境中,我们有创造魅力质量、保持魅力质量的能力了吗?看来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需要一代接一代的努力。着力塑造以质量文化为底蕴的、眼睛看不见的深层竞争力,打好制造魅力质量、保持魅力质量的基础,我们必须持续积累、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