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拟建四川昭觉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

2020-01-10秦永超沈洪江郑小敏

四川地质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昭觉县遗迹玄武岩

曹 俊,秦永超,杨 林,沈洪江,郑小敏,刘 明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环资所,成都 610213)

1 基本概况

拟建四川昭觉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境内,面积700 km2。西距州府西昌97 km,有省道S208、S307 贯穿区内,交通较为方便。

公园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系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接合部位,最高峰木佛山(海拔3 613.4 m),地形高差悬殊,地势险峻。

区内气候具有高原气候特点:冬季干旱,夏季暖和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1.9℃,日温差较大;极端最低气温-8.7℃,极端最高气温34.8℃。常年平均日照1 865.5 h,日照百分率42.2%,年均降水量为1 021mm,多集中在6~10月,年均无霜期230d。区内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彝族比例占97.3%以上[1]。

公园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陆块区(一级)、上扬子古陆块(二级)、康滇前陆逆冲带和四川前陆盆地(三级)、峨眉—昭觉断陷盆地带他和叙永—筠连叠加褶皱带(四级)。早志留世—中三叠世,区内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环境,沉积了泥岩、页岩、砂岩、砾岩、灰岩及火山岩建造;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区内为河流、滨湖沉积环境,沉积了泥岩、页岩、砂岩及含煤建造[2、3、4]。

2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分布概况

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类型多样,参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16〕83号)对地质遗迹的划分方案,有地质(体)剖面大类、地质构造大类、古生物大类、矿物及矿床大类、地貌景观大类、水体景观大类、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7大类,有地层剖面、岩石剖面、构造形迹、古植物、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典型矿物产地、岩石地貌景观、火山地貌景观、构造地貌景观、河流景观、湖沼景观、瀑布景观、泉、地质灾害遗迹景观15类,有地方性标准剖面、火山岩剖面、中小型构造、古植物化石产地、古无脊椎动物、古生物活动遗迹、典型矿物产地、可溶岩地貌(喀斯特地貌)景观、碎屑岩地貌景观、火山岩地貌、峡谷(断层崖)、断陷盆地或断陷湖、风景河段、湖泊景观、瀑布景观、温(热)泉景观、滑坡、泥石流17 亚类,共计84处地质遗迹景观[4-9](表1,图1),其中以恐龙足迹化石、竹核大小温泉、火山熔岩地貌为导向性地质遗迹景观,融稀有性、独特性于一体,具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观赏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和经济价值。

图1 拟建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分布图

根据《四川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10]成果,拟建地质公园属于凉山山原地质遗迹大区,昭觉山原地质遗迹分区以及小相岭—螺髻山中高山地质遗迹分区中的小相岭冰川地貌地质遗迹小区,昭觉县央摩租乡恐龙足迹、昭觉县竹核大小温泉2处列入四川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名录。

表1 拟建公园地质遗迹景观名录表

古生物 古无脊椎动物 竹核腕足化石、木佛山腹足化石、木佛山珊瑚化石 3古生物遗迹 古生物活动遗迹 央摩租恐龙足迹化石、昭觉县库莫乡吉尔博石1号恐龙足迹化石、昭觉县库莫乡吉尔博石2号恐龙足迹化石3矿物及矿床大类典型矿物产地 典型矿物产地 瓦吉玛瑙、尔喏觉玛瑙、乌坡铜矿、竹核石灰岩矿4地貌景观大类岩石地貌景观可溶岩地貌(喀斯特地貌)景观树坪石芽、木佛厄铺漏斗、木佛厄铺石柱、瓦洛竖井、瓦以托石芽、木佛拉阿莫石芽6碎屑岩地貌景观 觉甘石柱“蘑菇石” 1火山地貌景观 火山熔岩地貌景观 扯屋舍火山岩石柱、日子甲姑玄武岩柱状节理、李时拉达玄武岩柱状节理、足莫火山弹、木佛山、则觉玄武岩中柱状节理、拉依木陡崖 7构造地貌景观构造地貌景观 苦日拉打、来托依胡、黑桥、哈拉觉拉打、瓦格拉打、昭觉盆地、竹核盆地 7水体景观大类河流景观 风景河段 苦日拉打、比尔依木、哈拉觉打3湖沼景观 湖泊景观 树坪湖 1瀑布景观 瀑布景观 古路洛瀑布、吉克则者瀑布、尼坡阿木瀑布、尔喏觉瀑布、克作莫瀑布、瓦布格瀑布、苦日木来瀑布、7泉 温(热)泉景观 竹核大温泉、竹核小温泉 2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地质灾害遗迹景观滑坡 一且的滑坡、史后吉滑坡、洛河甲古滑坡2泥石流 洛河甲古泥石流遗迹 1

3 典型地质遗迹景观特征

3.1 古生物化石

央摩租恐龙足迹化石:位于昭觉县央摩租乡,发育于早白垩世飞天山组底部块状粗砂岩中,分布面积约160 m2,分布有恐龙足迹化石约60个,形成约13道行迹和有8个独立的足迹,均为兽脚类恐龙足迹。主要足迹形态包括大型的Jialingpus(嘉陵足迹)和小型的Minisauripus(小龙足迹)。前者大小约10~20 cm,后者大小不足3 cm(图2~6)。嘉陵足迹是中国西南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常见的兽脚类恐龙足迹,以硕大的跖趾垫为主要特征;小龙足迹是非常稀有的兽脚类足迹,全球只发现于四川峨眉,山东莒南,韩国南海岸。央摩租的小龙足迹与大型足迹共存是世界上首次记录,对研究足迹组合,古行为学都有重大的意义。

吉尔博石1号恐龙足迹化石:位于昭觉县博洛乡吉尔博石,发育于小坝组一段粉砂岩中,分布面积约25 m2。分布有兽脚类恐龙足迹和蜥脚类恐龙足迹,兽脚类恐龙足迹为Eubrontestype(实雷龙足迹型类),足迹约30个,行迹不清,只有一道可以明确识别;蜥脚类恐龙足迹为Brontopodus(雷龙足迹),仅一个孤立的足迹。

吉尔博石2号恐龙足迹化石:位于昭觉县博洛乡吉尔博石,发育于小坝组一段细砂岩中,分布面积约16 m2。为兽脚类恐龙中Eubrontestype(实雷龙足迹型类),至少3道行迹,且都保存了延长的跖趾垫。行迹大小约15.8×12.7 cm,共八处,相互间距为76 cm左右。

竹核腕足(珊瑚)化石:位于昭觉县竹核乡东侧公路旁,发育于黄葛溪组深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夹黑色薄层状泥岩中,分布面积约50 m2。泥岩和灰岩中均产丰富的生物化石,由珊瑚类,双壳类,腕足类等。腕足类主要有Protathyrisina kustsingensisChu(曲靖古准无窗贝),Dalmanellasp(德姆贝),Dalmanella testudinaria(龟型德姆贝),Hirnantia sagittifera(箭赫特贝)。珊瑚类有Crassilasma raritabulatumYu.et Ge(厚板珊瑚)Palaeofavositessp.(古巢珊瑚)等。双壳类有Ptychopteria(Actinopteria)mansuyiGraban(满苏褶翼蛤)(射翼蛤亚属)。

3.2 地貌景观

觉甘石柱“蘑菇石”:位于昭觉县则普乡觉甘,分布于沙溪组砂岩中,高1.6m,顶部呈圆形、直径为1.1m,底部呈柱状、直径0.6m,形似蘑菇,成因为紫红色细砂岩由风化、侵蚀后残留而成,具有较强的美学观赏价值。

图2 央摩租乡恐龙足迹化石行迹分布图

图3 Minisauripus(小龙足迹)

图4 Minisauripus 形态轮廓图

图5 Jialingpus(嘉陵足迹)

图6 Jialingpus 形态轮廓图

扯屋舍火山岩石柱:位于昭觉县尔古乡扯屋舍南侧,石柱直径约2.5m,顶端直径略小,高约5.5m,近于直立。岩性为致密块状玄武岩,风化色为浅黄色,新鲜面为深灰色。

李时拉达玄武岩柱状节理:位于昭觉县比尔乡李时拉达,玄武岩发育柱状节理,柱高1.5~2m,柱宽8~18cm左右,柱体为4~6边形。产状:层理122°∠41°,节理314°∠81°和162°∠79°。火山喷发过程中,火山内部岩浆外溢,但同时外部岩浆冷却固结成岩会阻止下部的岩浆的外溢,如果下部的岩浆积累了超过上覆岩浆所能承受的压力,就可以冲破外部冷却的岩浆而继续外溢,当下部的岩浆压力不足时,岩浆便留在火山通道中慢慢冷却,形成柱状节理,在地貌上形成陡崖。

木佛山:位于昭觉县城北西8km处,海拔3 613.4m,山体走向呈北北东向,山上东坡较陡,西坡山顶及山腰位置坡度缓,山脚处靠近河沟处坡度较陡。山上植被以草甸和高山杜鹃为主,部分位置发育矮小的竹子。该山峰为昭觉县最高峰之一,山上景色优美,视野极佳,可以俯瞰西侧的桩曲拉打河及对岸风光,向东可远眺昭觉盆地、竹核盆地一带的田园风光。

哈拉觉拉打峡谷:位于昭觉县竹核乡东侧哈拉觉村,峡谷两侧出露地层为阳新组、峨眉山玄武岩组,岩性为灰岩、玄武岩。峡谷长1.8 km,宽60~120m,深约470~840m,总体延伸方向为60°。峡谷两岸坡度较陡,局部直立。

昭觉盆地:位于昭觉县城,为山间盆地,呈北北东-南南西方向的椭圆形,分布面积约18 km2。盆地四周或迅速升高,形态为陡崖,或缓慢过渡,成为宽缓的山与盆地间的过渡地带,此处植被一般发育良好。盆地在古近纪时为内陆湖盆,沉积粘土、砂质粘土。第四纪湖盆被现代河流所沟通,发育砂-砾石层(冲积-洪冲积)覆盖于早期地层之上。盆地发育四级阶地,第二级-第四级阶地为更新统冰水堆积,一级阶地为全新统河漫滩沉积。盆底为第四系堆积,四周为中生代红层堆积,更高处为玄武岩。盆地位于昭觉向斜中央,为断陷盆地,夹于热克断裂与木佛山断层之间。

竹核盆地:位于昭觉县竹核乡,为山间盆地,呈北西-南东方向的椭圆形,分布面积约9km2。盆地西侧为中生代红层堆积,较宽缓;东西两侧为玄武岩,坡度较陡;东侧为志留系灰岩夹泥岩、二叠系灰岩、玄武岩,坡度也较陡。盆地在古近纪时为内陆湖盆,沉积粘土、砂质粘土。第四纪后湖盆被现代河流所沟通,发育砂-砾石层(冲积-洪冲积)覆盖于早期地层之上。盆地发育三级阶地,第二级和第三级阶地为更新统冰水堆积,一级阶地为河漫滩沉积。盆地东西两侧被断层控制,由于两处断层均为逆断层,使得盆地东侧下陷,西侧抬升,盆地内河流及盆地发育形态均受断层控制,为断陷盆地。

3.3 水体地貌

竹核大温泉:位于昭觉县竹核乡大温泉村。温泉高出现代河水面15m,出露标高1 880m,发育于北北西向竹核断裂与北东东向分支断裂交汇处,泉眼位于志留系黄葛溪组灰岩,属断裂上升泉。流量19.69L/s,水温56 ℃,pH值8.2,具H2S 气味,矿化度0.17g/L,总硬度60.1。属碳酸氢镁钾钠钙型温热级偏硅酸氟医疗热泉水,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竹核小温泉:距大温泉约1km,出露标高1 930m,发育于北北西向竹核断裂与北东东向分支断裂交汇处,泉眼位于志留系黄葛溪组灰岩,属断裂下降泉。流量11.47L/s,水温32 ℃,pH值8.1,具H2S 气味,矿化度0.2g/L,总硬度80.1。属碳酸氢钾镁钙钠型温热级含氟偏硅酸医疗热泉水,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古路洛瀑布:位于昭觉县拉一木乡古路洛,为悬瀑,瀑布下方为悬崖,瀑布宽4m,高约50m,水量较大。瀑布所在位置岩性峨眉山玄武岩组斑状玄武岩,玄武岩发育近垂直的节理,节理裂隙的发育使得玄武岩沿节理裂隙崩塌形成陡崖,促进了悬瀑的形成。

尼坡阿木瀑布:位于昭觉县城北乡尼坡阿木一带山沟中,为多级叠瀑,共5级。瀑布四周均为陡峭玄武岩,瀑布面较缓,约为60°。叠瀑每级高2~4m,每级瀑布下面均被冲刷出水潭,水潭深约1~3m。

苦日木来瀑布:位于昭觉县城北乡苦日木来,苦日拉打支沟之中。瀑布宽约2m,高约6m,瀑布受降水补充,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瀑布所在位置为峨眉山玄武岩组玄武岩,裂隙较发育。

瓦布格瀑布:位于昭觉县尔古乡瓦布格东侧200m处的山沟中,为三级叠瀑,瀑布宽3~5m,每级高1~4m,瀑布下方多发育水潭。水源补给为大气降水,瀑布水量不稳定,为季节性瀑布。瀑布所在位置基岩为杏仁状、斑状玄武岩。

图7 竹核基座阶地素描图

3.4 地质(体)剖面

竹核第四系基座阶地剖面:位于昭觉县竹核盆地西侧,阶地保存较好,特征明显(图7),为典型的基座阶地。阶地下部为沙溪庙组一段,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阶地上部为冰水堆积物,堆积物由下至上依次为黄色砾石粘土层、黄色粘土层、灰黑色碳质粘土层,顶部为灰黄色土壤层。堆积物ESR测年为17.63±1.5-28.2±3.5万年,堆积物中孢粉化石种属丰富,包含水龙骨科、禾本科、石竹科、毛茛科以及松属、槭属、香蒲属、瘤足蕨属、凤尾蕨属、紫萁属、原始莲座蕨属、莲座蕨属、卷柏属、禾叶蕨属等,为古环境、古气候等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央摩租飞天山组与官沟组接触关系:位于昭觉县央摩租乡洛伍依体,官沟组为紫红色薄-中层状粉砂岩与黄灰色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互层,其中粉砂岩为薄-中层状构造,粉砂状结构,层厚6~23cm;泥岩为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层厚20~63cm。飞天山组为紫红色块状中粗粒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块状构造,层厚大于3m,中至粗粒砂状结构,在飞天山组下层面发育Jialingpus(嘉陵足迹)和Minisauripus(小龙足迹)足迹化石60余个,其中最小的足迹长不足3cm,为中国第三例、世界第四例小龙足迹化石,世界罕见。飞天山组与官沟组接触面呈波状起伏,在飞天山组底部发育含砾砂岩,岩性突变,因此,二者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塔且遂宁组与沙溪庙组接触关系:位于牛牛坝乡塔且,沙溪庙组为灰色泥岩夹页岩,浅黄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其比例均为3∶1∶1;遂宁组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粉晶灰岩夹页岩,其比例约为5∶1。接触面较平直,上下地层产状近一致,无地层缺失,为整合接触。

则普拉打沙溪庙组与自流井组接触关系:位于昭觉县则普乡则普拉打,沙溪庙组为灰白色厚层-块状钙质粗砂岩,粗粒砂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单层厚85~210 cm;自流井组为浅灰-灰绿色泥岩,泥质结构,岩石风化程度较强,表层岩石呈碎块状,风化色为灰白色。接触界面较平直,两侧岩层产状一致,为整合接触。

3.5 地质构造大类

特角向斜:位于昭觉县乌坡乡特角一带,出露宽约30 m。褶皱两翼基本对称,岩性为嘉陵江组白云质灰岩,褶皱转折端岩石节理较发育。轴面产状:270°∠78°,东翼产状282°∠85°,西翼产状342°∠65°(图8)。

其德较巴向斜:位于昭觉县比尔乡其德较巴,发育于白果湾组砂岩中,褶皱形态完整,其中西翼产状为85°∠40°,东翼产状为230°∠42°,岩石中节理发育,密度5~7条/m,节理产状为154°∠58°(图9)。

波洛乡平卧褶皱:位于昭觉县波洛乡,岩性为新村组黄灰色泥质粉砂岩夹紫红色泥岩,单层厚16~28 cm,褶皱形态完整,为平卧褶皱群,产状为119°∠40°、295°∠40°、126°∠63°、302°∠74°。

李时拉达断层:该断层为普雄河断裂带的西侧边界断面,断层东侧飞仙关组、雷口坡组,岩石较破碎,发育石英脉,飞仙关组发育断层破碎带,破碎带中含有较多石英碎块及破碎的石英脉。断层西侧为峨眉山玄武岩组灰绿色致密状玄武岩。断层倾向278°,倾角73°,为逆断层,断层带上发育褐铁矿化。

图8 特角向斜

图9 其德较巴向斜

3.6 矿物及矿床大类

瓦吉玛瑙:位于昭觉县竹核乡瓦吉,玛瑙石分布于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砾岩中,含玛瑙矿层厚约2~3 m,可见延伸长度约50 m,围岩为块状砾岩,砾石含量约为65%,岩性主要为玄武岩和少量的砂岩、灰岩,砾径以2~12 cm 居多,砾石磨圆好,呈圆—椭圆形,砾石具有定向性,长轴方向大致为177°~195°,为基底式胶结,局部为接触式胶结,胶结物主要为粉砂、粘土。玛瑙石颜色以红色为主,其次有粉色、橙色、白色等,品位2%~4%。

尔喏觉玛瑙:位于昭觉县城北乡尔喏觉,玛瑙石分布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下部砾岩中,含玛瑙矿化层厚1~1.5 m,可见长度约60 m,品位1%~2%,砾岩层厚约1m,部分砾岩为玛瑙,玛瑙颜色有蓝色、红色、白色,磨圆较好,多为圆状,分选好,大小一般为10 cm左右。其余砾岩的成分为硅化砂岩、玄武岩,分选、磨圆好。

表2 测区其它自然人文景观资源表

4 其他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分布特征

公园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独特的民族风情造就了区内丰富的其他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代表性旅游景观资源有:昭觉彝族博物馆,附城、竹核、四开、俄尔觉春秋战国时期石板墓和汉代砖室墓,好谷乡东汉石表,碗厂乡博什瓦黑岩画,四开蜀汉军屯遗址,好谷利利兹莫衙门遗址,彝族服饰,彝族漆器,彝族银佩,彝族纹饰,彝族传统美食,火把节、珍稀动植物与天象景观(表2)[1]。

昭觉县为彝族聚居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彝族比例占97.6%,齐集什扎、所地、阿都、依诺四大方言,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有“不到昭觉不算到凉山”一说,服饰绚丽多彩,披擦尔瓦、羊毛毡,女子着百褶裙。砣砣肉、荞麦烙饼、酸菜汤风味独特。火把节、彝族年为传统节日,常举行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史诗《勒俄特依》、《玛木特依》、《阿莫尼惹》等广为流传,漆绘独富民族特色,“会唱歌”的口弦、月琴等动人心弦。

彝族克哲:“克哲”是彝族民间文学中一种特别的文体,是彝族婚丧嫁娶等重要活动的重要内容。以比兴特别是夸张的手法即兴口头创作,表现极其随意的韵文,没有固定的标题,甚至没有一首或一章绝对完整的作品。“克哲”是一种明显体现个人辩解能力和思维技巧的综合知识口头创作。作为彝族智慧结晶的“克哲”,最初起源于彝族人们的社会生产劳动,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习惯法、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2007年3月,被省文化厅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测区珍稀动植物的典型代表为大熊猫,2014年5月7日,在昭觉县宜牧地乡洼地宜牧地村发现一只野生大约两岁的雌性大熊猫,这是昭觉县首次发现大熊猫;2016年4月1日,在补约乡散普村散普社发现一只约重100kg的野生雌性大熊猫。

5 结论

拟建四川昭觉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较为丰富,成因类型多样,主要沿省道S307、S208 呈带状分布,计有7大类15类17 亚类84处地质遗迹景观,同时,公园所在的昭觉县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地质景观与民族文化资源交相辉映,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保护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猜你喜欢

昭觉县遗迹玄武岩
玄武岩纤维微表处在高速公路预养护中的应用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玄武岩纤维长径比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玄武岩纤维可用于海水淡化领域
河北承德玄武岩绿色矿山典型——承德市围场县舍土沟玄武岩矿调研报告
昭觉县核桃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对策
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现状分析
昭觉县精准扶贫实施状况研究*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