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黑龙峡景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
2020-01-10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成都611734)
黑龙峡景区呈北东-南西长条状位于华蓥山中段,距华蓥山市城区18km,东接瓦店村、芭蕉村,北连茶园村、红岩村,南临高顶村,面积约9km2。
黑龙峡景区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乡村扶贫为抓手,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发展片区。主要工程建设为“龙潭漂流”及其附属设施建设,包括服务上站、服务下站、游客集散中心、漂流通道、停车场等。黑龙峡景区分布发育21处小型规模为主的地质灾害体,开展该景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1 黑龙峡景区地质简况
川东黑龙峡景区地处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区的华蓥山中段西缘,渠江东岸;海拔400~1100m,相对高差700m;地貌上表现为低山-中山地貌,为典型的“V”字型陡坡狭谷,两岸岸坡20°~60°,局部岸坡坡度接近90°;陡坡地形加上沟水强烈下切侵蚀的持续作用,导致沟岸两侧斜坡易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现象。
华蓥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储量大,开采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目前基本上成为区域的能源、建材生产的重要基地。过去的工业矿业活动,加剧了地质环境的改变,成为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表1 滑坡点危险性分级统计表
图1 严家河右岸滑坡剖面图
2 地质灾害分布发育情况及评估
黑龙峡景区分布发育4处滑坡、10处崩塌、7处弃渣堆积体。
调查评估认为:4处滑坡点(表1)分别是严家河右岸滑坡、严家河左岸滑坡、芭蕉村滑坡、芭蕉村路边滑坡。其中,芭蕉村滑坡已经治理。严家河右岸滑坡(图1)及严家河左岸滑坡危险性等级为中等,芭蕉村滑坡及芭蕉村路边滑坡危险性等级为小。
10处崩塌点(表2)分别是杨家河上游崩塌、杨家河左岸崩塌(图2)、杨家河右岸崩塌、杨家河下游崩塌、茶园村路边1#崩塌、高顶村路边1#崩塌、响水河路边崩塌、茶园村路边2#崩塌、茶园村路边3#崩塌、高顶村路边2#崩塌。崩塌点威胁对象为沟道和公路,危险性等级为小型。
表2 崩塌危险性分级统计表
图2 杨家河左岸崩塌体剖面图
10处弃渣堆积体(表3)分别是双龙塘堆积体、穿石孔堆积体、响水河堆积体(图3)、新兴煤矿堆积体、屋基坪堆积体、茶园煤矿堆积体、桥店子堆积体。屋基坪堆积体等属于小型规模,其余属于中等规模。直接危险性等级为小型。由于其他堆单体规模多数属于中等,总量较大,现状处于基本稳定至欠稳定状态;在强降水作用下,极易发生滑塌甚至转化成泥石流形成中等或较大规模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对景区道路、设施以及游客构成威胁、危害。
表3 堆积体危险性分级表
调查分析认为,黑龙峡景区西北侧、南侧及中部东侧顺层斜坡地带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弃渣堆分布地带下方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大,沟道最高洪水位以下地带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大,总体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
黑龙峡景区西北侧附近、东侧、西侧逆向斜坡地带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其他大部分区域属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结合景区规划建设,以保护自然景观原始状态为先,进行相关设施的规划布置,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人工干预,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服务上站、服务下站、游客集散中心、漂流通道、停车场、道路等建设过程中,以采取墩、柱、桩等形式作为建构筑物的基础,尽量减少大断面的挖方、填方工程诱发地质灾害。
针对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措施建议:
1)滑坡防治措施:工程建设中,应尽量减少对坡体的扰动,尤其是对坡脚的开挖。对于已经存在的滑坡体,应加强监测预警,必要时可进行削方减载、设置排水沟、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工程治理。
2)崩塌防治措施:区内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坡体结构较差,工程建设中,应尽量减少对坡体的扰动,尽量避免爆破施工。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崩塌体,应加强监测预警,必要时可采取清危、嵌补、喷锚、支撑、主动网等工程措施,以消除隐患。
3)弃渣堆积体防治措施:工程建设中,应尽量减少对坡体的扰动,尤其是对坡脚的开挖。对于已经存在的弃渣堆积体体,应加强监测预警,必要时可进行削方减载分级放坡、设置排水沟、设置挡土墙、抗滑桩、坡面附绿生物工程等工程措施治理。
图3 响水河弃渣堆积体剖面图
4 结语
黑龙峡景区地质灾害较发育,灾害体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可防可治。景区规划建设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可有效预防、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可促进地方的旅游开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