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初探

2020-01-10张田田柳承吟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留学生汉语

张田田, 柳承吟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上海201209)

0 引言

“一带一路” 倡议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 年9月和10 月先后提出,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一带一路”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对策,这一倡议不仅给来华留学生教育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产生了挑战[1]。机遇有两个方面: 一是来华留学生的来源国开始慢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指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增长幅度超过10%[2]; 二是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留学生的数量稳步增加。笔者认为,学历教育(本科教育、硕博研究生教育)比非学历教育(通常所说的语言进修、短期交换等)更受留学生的重视,更能反映这个国家留学生教育的质量和发展空间,以及这个国家乃至学校的吸引力。

随着人数和国别的增多, 特别是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留学生人数的激增,其内部在语言交流、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对现有的留学生招生、管理工作和留学生教学工作都产生了全新挑战。近年来,从“一带一路”角度来探讨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文章数量逐年增加,层次也越来越高,涉及的范围也更加广泛。笔者分析了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到的“一带一路”和“留学生教育”相关主题的论文,其研究方法主要有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宏观角度,从“一带一路”倡议角度研究来华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应对对策; 微观角度主要是有以下3 个方向:“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研究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提升;“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研究留学生课程设置,以期适应新形势下的课程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研究国际汉语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培养模式等。

从上述分析来看,大多数研究者的视角并非从学习者本身出发,而是从外部环境和相关因素来考察新的发展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问题。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和国别的增加,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感更加强烈,如何在短时间内消除留学生对异文化的陌生感, 如何将留学生培养成知华友华、学有所成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 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于1966 年提出,海姆斯从社会学角度提出语言应更加注重“得体性”,即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应该更加注意符合具体社会环境的要求, 如时间、地点、谈话对象、谈话内容以及说话方式[3]。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更强调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环境下所表现出的交际能力,即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交际时,应该具备强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识别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异文化带来的困扰,最终顺利完成交际的能力[4]。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语言规则转换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等多种能力组合在一起的复合体[5]。笔者认为,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摒弃以往只重视培训语言技能的做法,应更注重培养学生挖掘隐藏在语言背后的多元的、灿烂的中国文化,以及对留学生目的地——中国的现今国情、制度和政策的了解。因此,需要建立起系统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基于留学生管理、留学生课程、国际汉语教师师资力量以及校内外留学生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共同建设和发展。

2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

2.1 建立健全留学生管理机制

高校应从留学生管理角度充分认识到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各高校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应制度、采取系列措施促进留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快适应来华生活,更为具体地说,适应求学所在地的学习生活。

(1)从规章制度入手。中国有句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留学生教育虽然有其特殊性, 但留学生仍是在校大学生的一份子,各高校仍需建立起完整规范的留学生规章制度,实现趋同化管理。通过编纂中英文版的《留学生手册》,利用入学教育对留学生新生进行宣讲,帮助留学生掌握学校相关制度并真正发挥制度在培养工作中的保障和规范作用,让日常的留学生工作有据可依,同时也让留学生成为“懂中国法律,守校纪校规”的合格大学生。另外,来华留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通过建立留学生联谊会,遵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的宗旨, 进一步提高留学生参与各项工作的积极性,让留学生找到归属感。

(2)紧跟国家新形势。2014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留学生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 留学生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大局。”[6]“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深刻影响着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高校有义务帮助留学生了解与此相关的国情政策。除了开设《中国概括》相关课程外,有些高校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如上海某高校启动“1 对1”的国别、国情调研学术研究项目,通过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结对子的方式,共同研究“一带一路”诸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各自的文化和宗教背景等专题,完成相应的调研报告。另外,高校还应为留学生提供参加大型比赛和活动的机会,如“汉语桥”“诗歌朗诵”“龙舟比赛”等文体比赛都是留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好平台, 通过上述比赛不仅可以提升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还能让留学生真正沉浸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

(3)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目前,留学生教育普遍存在“宽进宽出”的现象。高校为了实现招生上的突破, 适当降低录取标准, 在之后的教学管理中,对留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力度也不够。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加大对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把控, 从学院、教师和留学生3 个方面,三位一体、全方位监控整个教学进程,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跟踪教学动态,真正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如上海某高校开展“外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问卷调查”(网络版),对留学生来华初期和半年的适应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并根据留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情况和相关管理方法进行适时调整,以便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在华学习和生活。

(4)加强信息发布渠道。高校应鼓励“互联网+”思维,加快中英文网站的建设,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搭建“ 留学生乐园” 等网络平台, 让留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国家、学校的相关政策、学院的相关活动动态,为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透明的信息,同时也容易消除留学生来华后的陌生感。

(5)完善奖学金制度。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完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制度,制订奖学金评比细则,将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结合起来。奖学金主要偏向于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的留学生,而助学金主要偏向于资助家庭条件困难的留学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保证来华留学生工作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让留学生多种渠道了解中国的政策和制度,消除文化隔阂和心理障碍,这是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在保证。

2.2 优化留学生课程设置

(1)加大全英文课程的建设。一直以来,汉语是绝大多数留学生来华的最大障碍。根据陈荣明[7]调查结果,只有17%的留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汉语课的内容, 83% 的学生面临着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困难。语言不通是导致留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使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产生了抗拒和排斥心理, 不利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如果高校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开设相关的全英文课程,必然会吸引大批的来华留学生,同时对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产生正反馈。

于是,他回到纽约,开始为商业广告机构工作。在家的时候,他则用摄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幻想世界。1961年,威特金应召入伍,期间他记录下那些演习中发生的事故——以及事故有时导致的灾难。他志愿加入越战,成为一名战地摄影师,曾试图自杀,后被军队遣送回家。

(2) 加大当代中国国情教育等课程的比例。有学者指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很不完善且相当陈旧,除了中医、汉语等之外,比较缺少特色[8]。高校应努力将汉语教学和文化教学、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积极结合,让留学生能够全方位了解中国文化,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多元性,结合自身的跨文化适应经历,能够欣赏其他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留学生建立多元文化共存意识,通过开设中国概况和国情教育等课程,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各地的学子, 加强留学生对当代中国的认知、了解和认同,达到“知华”的目的。

(3) 加大课程中实践环节的比例。在完成相应的语言技能课程,增加《中国概况》《中国国情》等相关课程的前提下,加大课程中实践环节的比例,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让留学生真正走入中国社会和社区,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形成系统全面的认知观,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感。

(4)加大教材的编写力度。目前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发生了较大变化,严重缺乏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国情的汉语教材。对于沿线各国的留学生,应充分考虑到其语言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特定国家地区编写教材, 在教材中充分体现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9]

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是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在推动力。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对教材的需求角度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需要能够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需求的教材,以适合以上地区留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增加教学效果和文化认同感。

2.3 加强国际汉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国际汉语教师教学水平和素养是培养高素质留学生的关键因素。由于教学对象在年龄、学习动机、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提升执教水平。黄娇瑛[10]指出,“国内对外汉语专业教师的培养,亟待在教学上加强教学实践能力这一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汉语教师在实践操作上的要求应远远高于其他类教师,这是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具体方法有:①坚持以老带新,由有经验的教师悉心进行传、帮、带,对青年教师授课进行听课指导; ②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观摩教学录像,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等,要求教师完成教学日志,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③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语言和文化培训项目,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考取《国际汉语教师证书》,真正做到持证上岗;④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相关教研课题,积极开设慕课,运用现代化手段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其次,加大交流学习,树立多元化教学理念。支持中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校访学、调研、参加研讨交流会议、派遣青年教师去国外孔子学院任教, 同时聘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助力教师扩大视野,增加国际化教学经验,提升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与教学能力。在国外高校访学和孔子学院任教的过程中,汉语教师能够领略到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情, 文化习俗, 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以便汉语教师回国后更好地认同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来华留学生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加强处理不同文化背景带来冲突的能力,树立起多元的文化理念,积极引导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立。

总之,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汉语水平, 还需掌握全面的汉语教学基础知识、有能力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完成。在文化课程的讲解中, 一位优秀的汉语教师更需具备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刻意蕴,提高阐释文化的自觉性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国际汉语教师不仅要深刻理解本国文化,也要对留学生所在国的国情、制度和文化有所了解。只有教师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才有可能更好地承担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4 加快留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

加快留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焦满金[11]指出,“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实践活动大多缺少科学的规划和指导。社会实践作为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因而需要我们把它纳入教学计划作长远规划,制定总体设想。”来华留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来华之初面临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带来的摩擦感和不适感。因此,想要在短期内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来华生活,减少不同文化带来的冲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需要加快留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

首先,充分利用校内文化实践基地,达到资源的高度整合。文化课程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利用高校本身、高校与高校之间现有的资源, 包括场地和人员,达到资源使用的最优化。如上海某高校,“中国传统美食的和上海美食”的实践安排活动可利用“上海暑期学校—— 中华餐饮项目” 的相关资源来完成,“上海的民间手艺和传统文化”这一实践模块则可利用应用技术设计学院的陶瓷工场和琉璃工场来完成。通过整合学校的现有资源, 积极发挥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其次, 加快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目前, 上海不少高校都有固定的留学生实习基地,如东华大学已和11 家名企合作设立了留学生实习基地[12]。留学生实习基地不仅让留学生将课本知识上升到实践环节成为可能,也让留学生对中国企业文化有所了解。实习基地为留学生拓展视野、实习锻炼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加强了留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促进了留学生与中国人民深厚感情的建立,从而最终实现教育部关于来华留学生“ 知华友华” 的教育培养目标。

实习基地建设和课程设置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两方面同步进行从外部和内部共同保证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质和高效培养。

综上所述,高校可从以上4 个方面来考虑建立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且这4 方面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缺一不可。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后同样也会反过来促进这4 个方面,成为一个良性的发展态势。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所研究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图Fig.1 Training mod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foreign students

3 结 语

一直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非常重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留学生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了达到培养出“知华友华”国际性人才的目标,更应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也无法简单地通过单一的教学环节得以实现,而是多种因素共同配合、相互促进的结果。本文所建立起的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是一次重要的尝试,以期通过该模式实现留学生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和课程内容的优化设置,从而更好地实现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跨文化留学生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