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及绩效评价*
2020-01-10凌桂连
凌桂连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南昌 330100)
0 引言
休闲农业作为由一、二、三产业全面结合而形成的新型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既可以满足农民和城镇居民对旅游的双重需求,又可以在促进农业发展、拉近城乡差距、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村环境等方面发挥一系列的积极作用。城市周围的边远山区具备良好的休闲农业发展条件,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对于提高山区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1],是国家大力倡导的一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区域山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潜力及其发展成效对于进一步推动和扩大山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和规模具有重要意义。杨长军等[2]指出山区发展休闲农业潜力非常大,全国大多数大中城市周边农村都有发展休闲农业的条件;范水生等[3]结合山地型休闲农业的地域特征,从生态、生产和生活的功能出发,通过构建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山地型休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缪璐[4]从休闲农业、山地资源开发等相关理论和发展现状出发,总结发展山地型休闲农业的资源条件要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起一套山地型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方颖[5]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了福州市山地资源型休闲农业的开发状况;曹盼[6]、王静[7]和李嫣资等[8]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的指标,通过构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研究河北省、平顶山市和保定市的休闲农业发展潜力;顾丽原[9]以嘉兴江南休博园为例分析休闲农业绩效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刘红瑞等[10]分析了我国主要城市的休闲农业组织模式并评价其经营效率。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山区休闲农业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对于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以及对目前发展绩效的评价还相对较少,这将极大地限制区域山区休闲农业发展间的相互借鉴和参考,需要及时弥补。江西省生态环境良好、田园风光秀美、文化底蕴丰厚、山地农业资源丰富[11],为发展山地休闲农业打下良好基础,是帮助边远山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基于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江西省的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状况,文章从江西省边远山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潜力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目前其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绩效,以期为江西省山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1 研究区概况
江西地处中国东南部,北纬24°29′14″~30°04′41″,东经113°34′36″~118°28′58″之间,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长江。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略带平原。山地大多分布于省境边缘,主要有:东北部的怀玉山,东部沿赣闽省界延伸的武夷山脉,南部的大庾岭和九连山,西北与西部的幕阜山脉、九岭山和罗霄山脉(包括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成为江西与邻省的界山和分水岭。
江西省休闲农业发展迅猛,据省农业厅统计,截止2017年,全省各类休闲农业规模经营企业总数达4 190家,是2010年的17倍;农家乐经营户2.1万户,比2010年增加近6倍;有220个休闲农业专业村,占行政村总数的1.3%,休闲农业园区从无到有发展到70个;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3个、示范点20个、星级企业55个;被农业部认定的“中国美丽田园”1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3个,“全国十佳农庄”4个。江西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及“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数量,分别占全国总数的5.1%,3.1%,4.8%,均居全国前列。江西目前休闲农业从业人员接近100万人,其中农民有90万人,2016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100多亿元,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万元,较普通农民高出25%以上。2016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超过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7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
表1 江西省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指标评价体系
2 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AHP)作为一种较为科学的理论评价方法,广泛应用于区域发展和潜力评估体系中。因此,该研究在该模型框架下,通过构建江西省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和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赋值与权重加权计算各区域(赣东、赣西、赣南、赣北)的发展潜力指数和绩效指数,从而分析各区域的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具体模型构建过程及发展潜力和绩效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2.1 指标选取
在构建AHP模型过程中遵循基本的指标体系选取原则,以江西省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指标评价体系为总目标层,设计江西省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指标评价体系的系统层包括资源条件和经营水平2个方面,指标层包含13个具体指标,具体见表1。
在设计发展绩效评价体系时,以江西省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总目标层,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为系统层,在指标层设置了16个具体的子指标,具体指标设置详见表2。
表2 江西省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2 构造判断矩阵
在AHP模型的判断矩阵构造中,通常首先将各指标因素按层次进行划分,并根据两两指标间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判断并评分。设总目标层为A,与下层B1,B2,…,Bn有联系,构造如下判断矩阵M=P(A-B),
(1)
式(1)中,Bij>0,Bji=1/Bij,Bi表示比Bj的重要程度,并且比值越大说明越重要。判断矩阵中要素和指标的重要性数值通过权衡专家的意见和相关统计数据等多方面综合得到结果。通常Bij的取值为1~9及它们的倒数,其标度及对应含义见表3。
表3 判断矩阵标度及对应含义
2.3 一致性检验
表4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
2.4 计算方法
①判断矩阵的计算:
(2)
②计算Ni的n次方根:
(3)
(4)
④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
(5)
2.5 发展潜力指数计算
将各指标权重值与评分值的加权求和计算结果等价为发展潜力和绩效指数:
(6)
式(6)中,Wi为指标权重值,Fi为指标评分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分析
在该研究所设置的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评价体系中,在系统层中,资源条件的权重值高于经营水平;经营水平的指标中,游客接待水平的权重值最大,旅游经营效率的权重值最小,发资源条件的指标中,交通便利程度的权重值最大,区位优势的权重值最小;各指标分别在4个区域中的打分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根据发展潜力指数计算结果对四大区域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进行排序:赣南>赣西>赣东>赣北。出现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山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城市不同,其主要基于当地的特色山地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以及自然环境,交通便利与否是很多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首要关注点,尤其是在山区,交通条件更是重中之重。赣南山区开发较早,其交通和旅游设施较完备,故其发展潜力要高于其他三地,赣北山地较少,主要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故其山区休闲农业发展较其他三地稍弱。
表5 江西省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指标评价体系
3.2 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绩效分析
表6 江西省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该研究所设置的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绩效评价体系中,在系统层中,经济效益的权重值最高,其次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权重值最低;在经济效益的指标中,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权重值最大,农产品产量的权重值最小,在社会效益的指标中,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权重值最大,游客满意度和农业知识宣传度的权重值最小;在生态效益的指标中,农村环境改善程度的权重值最大,植物多样性的权重值最小;不同区域游客和当地农民对不同指标的评分值略有差异。根据发展绩效指数计算结果对四大区域当前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绩效进行排序:赣南>赣西>赣东>赣北,该结果与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排序结果一致。赣南山区属于客家民族聚集区,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文化底蕴浓厚,该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村民的可支配收入,解决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因此其休闲农业发展成效较其他区域好。赣东和赣西地区植被茂盛,覆盖度高,大量发展了观光农业和养生度假农业,主要突出体现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较弱。赣北地区主要以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为主,山地休闲农业发展相对较弱。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江西省边远山区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条件和旅游经营水平的差异,各区域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其中,赣南山区的发展潜力最大,发展成效最为显著。各区域应根据本地休闲农业发展基础和有利条件,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和方向,突出区域发展特色,激发休闲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4.2 建议
(1)各区域因地制宜发展山区休闲农业。山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由于区域基础条件的差异,各区域应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休闲农业。赣南地区可以着重发展以客家文化为代表的民族风情山区休闲农业,打造文化品牌,宣传和传承民族文化;赣西地区可以着重发展以森林氧吧为特色的山地生态农业养生旅游;赣东地区可以着重发展以观光为主的山地景观休闲农业;赣北地区可以着重发展以山区种植业为特色的现代山区休闲采摘农业。
(2)加强区域交通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限制边远山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交通条件,这也极大地阻碍了江西边远山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步伐,因此,山区发展休闲农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便游客进出旅游区,也可以方便山区农产品外运,增加农民收入。此外,政府部门也要加大财政支持,增加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从而推动山区休闲农业的发展。
(3)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如增加宾馆、餐饮行业以及其他服务行业的数量和规模,使当地的游客接待能力有所提升,在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游客接待量,还能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休闲农业区的综合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可以通过加强部门联系和协调力度,提高办事效率,还要保障游客的利益,例如严格管控景区商品价格、杜绝强买强卖等,还要切实提高环境整治能力,保障景区环境质量,提高游客回游率,整合提升管理水平,创造良好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