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雄朴厚 古趣盎然
——邓石如《世虑全消》隶书四条屏赏析
2020-01-10舒翊
舒 翊
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其笔意师法秦汉魏晋碑刻,开一代碑学先声,时人称其书法为“千数百年无此作矣”。其开创的书法、篆刻新流派,被后人称之为“邓派”或“新皖派”。他的作品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均有收藏,安徽博物院更是其作品的重要收藏单位。此幅《世虑全消》隶书四条屏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众多有关邓石如的出版物皆以此作为封面。
邓石如出生寒门,祖父和父亲均酷爱书画,皆以布衣终老穷庐。他9岁时读过一年书,停学后以采樵、卖饼饵糊口,17岁时开始靠写字、刻印谋生,一生清贫。他曾自言:“吾少时未尝读书,艰厄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识字人相待。”邓石如30岁左右时,在安徽寿县结识了循理书院的主讲梁囐,又经梁囐介绍,成为举人梅鏐的座上客。邓石如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鏐处客居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摹尽其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之后,邓石如又得到户部尚书曹文埴的推奖,书名大振。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邓石如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三年幕僚,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
《世虑全消》隶书四条屏 清.邓石如 纸本118cm×59.2cm×4 安徽博物院藏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言:“怀宁布衣邓石如顽伯,篆、隶、分、真、狂草五体兼工,一点一画,若奋若抟,盖自武德以后,间气所钟。”因此,后人皆言邓石如“篆、隶、分、真、草五体俱工”,其习书的全面可见一斑。接着,包世臣又将“国朝书品”分为九等:神品、妙品上、妙品下、能品上、能品下、逸品上、逸品下、佳品上、佳品下,九等共列清代书家97人,重叠见者6人,实91人。而在所列出的前两等“神品、妙品上”中皆只有邓石如一人,包世臣言:“神品一人邓石如隶及篆书,妙品上一人邓石如分及真书。”由此可见,邓石如书法在清代书坛上的地位。而就邓石如个人“篆、隶、分、真、草”五体书法而言,包世臣认为其隶书和篆书成就最高,列为神品,且先言隶书,可见邓石如的隶书又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书体。
邓石如在书法史上虽以篆书成就最高,而要理解他的篆书,应当从其隶书入手。正如赵之谦的评价:“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以隶书为第一。山人篆书笔笔从隶书出,其自谓不及少温(李阳冰)当在此,然此正越过少温,善易者不言易,作诗必是诗,定知非诗人,皆一理。”
《世虑全消》隶书四条屏,是邓石如晚年的代表作,每幅两行,每行4字,正文28字,题款11字,共计39字。全幅内容如下:“世虑全消,见几点落花,听数声啼鸟;尘缘割断,推半窗明月,卧一榻清风。见源禅友属书,顽伯邓石如。”纵观此作,邓石如于隶书中融入篆法,且含北碑笔意,下笔沉雄朴厚,结体大胆稳健,古趣盎然,直逼秦汉。细观诸字不难发现,其用笔枯涩,平实的结体中见笔锋之顿挫,将成法扫荡无余,其意境已超出笔墨点画之外,乃完白山人老境之作、巅峰之作。
另外,此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而且蕴含着作者超凡的人生境界。从作品题款可知,此作为邓石如写给一位禅友的赠字,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禅意:世间忧虑全消尽,只与花鸟为伴;割断一切世间尘缘,只与明月、清风相依。文辞超凡脱俗,意境深远,表现了完白山人桀骜不驯、两袖清风的人生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