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
2020-01-10
(乐陵市人民医院,山东 乐陵 253600)
前言
在医院的固定资产中,各种医疗设备有着很大的资产占比,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医院的医疗设备[1]。传统的管理方式,对设备的管理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与时间资源,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业的需要[2]。在信息时代进步的今天,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对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才是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最佳选择。下文介绍的是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中,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的具体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一、医疗设备
1.医疗设备的特点
医疗设备是一家医院进行正常医疗工作的基础。指单独或组合作用于人体医疗的器具、仪器、设备、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已达到对疾病治疗的辅助作用。常见的医疗设备可分为三大类,即诊断类、治疗类及辅助类。其中最长用到的是影像诊断设备、手术治疗设备以及检验辅助设备等。而设备本身与其记录的信息也是资产的重要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信息的医疗设备的信息安全,保障医院与病患的利益,需要医院对医疗设备进行更加专业的信息化管理。
2.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医院对医疗设备只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中,在医院将医疗设备验收之后,使用管理员人工记账的方法,将账务、出入库登记等记录。并使用纸质记录工具保存,与档案一起整理、归档。这种管理方法存在很多环节上的漏洞,在对医疗设备的信息管理记录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例如,管理上可能出现人为的失误或者记录的文字的损坏,导致设备的型号、质量与要求出现偏差和查找辨认困难的情况。另外,因为有的医院全程使用人力进行管理,容易出现工作懈怠的不良情绪,人力管理本身的工作效率也相对低下,容易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医疗设备属于价格昂贵,但在进行治疗或诊断方面有极高效率的设备,但是长期使用可能会让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使用传统管理方法,对设备进行排查与维修往往效率较低,过程烦琐,不能很好地适合医院的实际需要。设备报障后,维修人员往往不能及时找到所对应的设备,需要联系相关科室了解实际对应的故障设备,延长了维修时间并且故障分析难以形成完整闭环。
二、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医疗设备管理
为了解决传统管理方法带来的弊端,本文推荐使用全新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用于对医疗设备的管理。研究表明,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替代传统人力管理进行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优势[3-4]。其使用的具体方法包括。
首先,医疗设备在检查确认验收后,立即让相关人员对设备进行编号、现场安装、现场调试等操作,确定并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将设备生产商信息、销售商信息、具体金额、金额来源、购买与使用年限、设备参数、电子发票信息等进行信息的录入。
其次,在工作管理上,可以将医疗设备的工作信息传入数据库,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将其分类整理为档案,在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查看的等操作,是十分有效、方便的管理手段。例如,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在需要进行数据查找和数据删除操作时,可以直接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操作。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监理不同设备的分组,将管理细化。还可对系统进行定期的备份与权限控制,加强对设备信息的安全保障。
再次,在维护上,通过信息化系统的监控,随时监测设备状态,设置开机时长与长期未开机设备提醒,避免设备出现不必要的损坏。
最后,在维修上,使用现代化信息系统可以全面地对设备的状况进行检测与记录,共享实时位置。设备出现故障后,可以设置警告提醒,让维修人员通过定位快速找出故障设备及时对设备部件进行更换与维修。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方法相比传统方法的定期定时查看维护,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能够及时地找到设备故障的位置,并进行维护排查,可以更加有效地缩短维修时间,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
对比传统的管理方法。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设备进行管理,更方便工作人员对于设备运行、购买、维护多方面动态信息的掌握[5]。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医疗设备需要的人力岗位,更方便了在人员方面的培训与管理、督查。另外,相比传统的方法,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方式,能够及时根据编号等信息分类对设备进行检验维修,并进行长期不间断地监测数据,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链。相比传统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工作的效率,保障医院的利益。
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是医院管理模式的一种新方式。传统人力的管理方法,步骤上烦琐,工作效率低,同时可能因为各种人为因素导致设备信息出现错误,给医院带来损失。因为医疗设备本身属于医院中价值较高的财产,设备体型较大,种类丰富,在使用、管理、维护、维修等方面更需要及时而有效的管理。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医疗设备管理中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能有效地对设备的各方面进行把控,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便于管理人员操作,能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周期,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