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型小学生品格教育校本化创新课程研究
2020-01-10黄业宽
文黄业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教育是人生成长历程中的基础教育阶段,对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切实重视小学基础教育,在抓好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不断强化小学生的品格养成教育,确保小学生健康发展。
品格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们难以面面俱到,但我们要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在细节中渗透对学生品格形成的教育,我们的培养目标是:
一、在家做个“好孩子”
做一个体贴懂事的孩子,从尊重家人的劳动开始,从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开始,自己的事自己做,尽量不给家人增加麻烦。让孩子自己设计一个成长记录本,记录每天成长一点点:今天我把妈妈为我准备的早餐吃光了;今天我把自己读过的书放回了原位;我能自己洗袜子了;我自己收拾房间;我会煮面了……今天能够做到的事明天要继续坚持,自觉的行为必将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二、在校做个“好学生”
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好好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一个好学生有很多衡量标准,在学校里应该怎么做,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具体的指导:尊重老师从见到老师敬礼问好到课堂认真听讲,听老师的话,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等。
三、在社会中做个好公民
做一个有社会公德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孩子,走出家门,走出校园,我们应该怎么做:遵守交通规则(过路口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文明守礼(排队上公交车不拥挤,不乱扔垃圾废物,微笑待人,上下楼梯靠右慢行,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要求要落到实处,一点一点地提出来,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具体应该怎么做。
经过长时间细致的教育指导和孩子们的自我约束,他们就能够举一反三,真正认识到怎样做才是一个行为习惯好、道德品质合格的人。
一、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仿效。夫妇间的矛盾不应在孩子面前暴露。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随便议论别人。对一些涉及是非的问题,要认真给孩子讲清道理,让他明白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不要含糊其辞,父母说话要算数。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各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引导,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
二、我的事情我做主
给孩子独立的机会,相信孩子有独立的能力。从孩子能独立行走的那一天起,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要鼓励他自己去做,并且孩子觉得做这些事是光荣的。
三、游戏中找寻真理
游戏是小学生都喜欢的,我们可以根据教育需要设计游戏内容,通过各种游戏,如角色扮演、场景模拟、小品表演等形式,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感受、找寻真理。
四、编个故事讲道理
孩子爱听故事,如能针对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编个故事讲给他听,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为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接触时间最多的人,父母(监护人)如果不懂得教育的原理、法则,那么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能是事倍功半。为真正改变原来教育工作“5+2=0”的不正常现象,由校长带头并整合教师的教育资源,通过开设家庭教育讲座、邀请家长参加家教理论学习、参与亲子课堂、“从德之星”亲子表彰等活动,向家长传授“教育的本质”,让所有家长成员明白“人生至要莫若于教子”,懂得“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的道理,共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以“道德性、生活性、对话性、探究性”原则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最优化的教育资源,提供最大化的教育服务,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师生的生命在品德课程教学中生辉,从而产生幸福感。
总之,拓展型校本课程创新不仅能为学生增加一门新的课程或新的单元,更重要的是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学习领域,也有助于广大教师深入课程内部,探索学科内在的品性与特点。当下,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在小学阶段,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科教学,还要注重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在领悟与反思的基础下,在认知建构的支撑下,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品格认识、品格信念,最后走向品格实践,做具备良好品格素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