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介”理论在高中生语文写作中的运用研究

2020-01-10

课外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事物高中语文语文

张 旭

(定边中学,陕西 榆林 718699)

一、概念界定

(一)中介论

所谓中介,就是指在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两极之间起居间联系作用的环节。首先,它反映了客观现实,是对客观现实的模仿;其次,它具有语言上的特征,或现实,或浪漫;最后,它具有作家本体自身在客观现实基础之上所创新的特点,使得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对客观现实的再造,而且具有了特殊的意义。而这种意义,恰恰就是高中生写作时最匮乏的部分。

对每次写作来说,尽管有通用的写作模式(记叙、议论、抒情等),但每种写作模式都有与之相应的独特性,也就是人与人的社会化区别。所谓千人千面,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件事的感受并不完全相同,即人的“中介”化。它对各种写作模式起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作用。在不同的写作过程中运用中介论,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为中介论使学生对写作的内化过程认识得更为清晰,因此写作会更具有针对性,从而避免各种跑题、偏题的产生。中介论在写作中的运用就是实现个性化、内化的过程。中介论和高中语文写作的整合是完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需要。因此,将中介的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之中,具有相当的实用性。

(二)语文写作

首先,学生的作文经常会出现内容空洞的问题,这应该是语文写作教学中经常会碰到的现象。学生每天都在教室学习,缺乏与社会相接触的经验,没有充实的社会生活,多彩的文本内容也就无从谈起。其次,从整体上来看,学校教育还是有重理轻文的倾向,平时也并不重视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所以学生自然也就缺失了获得间接经验的机会,这样下去,自然也就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笔者曾多年担任文学社的辅导老师,在招新的时候,曾经做过阅读类的调查问卷,结果并不能够让人满意。虽然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从阅读的书目来看,学生感兴趣的基本都是小说、传记,还有一部分人只喜欢看网络小说。当然,这类书籍也有其艺术性,学生阅读起来易于移情,且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文学类的书籍,如诗歌、散文之类就很少有学生愿意去阅读。也有很多学生表示,进入高中后有效阅读的时间基本上是缺失的,甚至有些学生既没有时间,家里也不允许,许多书最终都以“闲书”处理掉了。最后,写作评价标准不一也是导致学生写作兴趣缺乏的原因之一。在高考阅卷中,对一篇作文应该如何去评价是有明确标准的,但是学生平时的习作并不能够完全按照高考作文的评价方针来甄选。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期间,所有的写作练习都是学习的过程,理应尽量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扬长避短,让学生提高写作方面的自信心,而不是一味批评。但具体如何去操作,还值得好好斟酌。

二、理论依据

(一)中介论

中介,是不同事物的客观属性,是指在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两极之间起居间联系作用的环节。黑格尔说过:“不同种类的存在都需要各自特有的中介,或者它们自身中就包含着这种中介。”中介是事物间相互关联的基础。唯物辩证法早就告诉我们,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是宇宙中的客观规律,而联系即事物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黑格尔认为,“关系的真理就是中介。”也就是说“一切都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

从本质上来看,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以及认识的形式,其实都是通过不同的中介实现的。从广义的角度说,任何学科之间也都因各种各样的中介因素而相联系,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如果我们可以正确理解中介的概念,并将中介运用在教学之中,就可以以更为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和体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教学问题的本质。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断对学生强调写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源,实际上就是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之间的一种联系,即“中介”。这也就是我们在语文写作中最难把握的部分。其实每一位学生的这种“联系”的强弱,方向都是不同的,本文试以动机、情感和个性(狭义)这三个共性的方面为例进行说明,它们代表了文艺心理与社会生活之间最值得重视的中介因素。

(二)动机

在影响写作的中介因素中,第一个因素就是动机。心理学家指出,人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有抉择的主动权,“人只对选择过的外界事物予以注意和反应,这就意味着某种指导力量支持他在他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为一个主动的和有反应的参与者”,这个“指导力量”便是动机。人们只愿意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事物,记住自己觉得关键的信息,感受自己有兴趣的事物,就像《列子》所说的:“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那么,这种“主动性”应该如何去培养呢?实际上,这种写作的主动性应该源自学生自身的创作欲望,也就是学生要有主动写作的兴趣,高中语文必修五中的课文《项脊轩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归有光为了纪念亡妻,写了这篇旷世奇文,感动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情之人。试问如果归有光对自己的妻子淡漠没有任何情感可言,他是否还能写出这样动人的文章?实际上,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担负着传授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任务,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责任。

此外,我们还必须重视阅读。在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过阅读的重要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凡是从初中乃至小学就开始阅读的学生写作的水平一般都不会差,但是从来都不阅读的同学很少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来,甚至有部分学生通篇都是错别字和病句。写作是对阅读最好的诠释和展现,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的终极目的就是写作,而写作又需要阅读积累写作的素材,这二者是紧密相关的。而且,阅读往往会无意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对写作充满激情,从而达到了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综上,语文老师想要解决写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好的策略之一就是让学生多阅读,做好积累的工作。

(三)情感

除了动机这个因素,在写作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中介因素,那就是情感,情感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让人们对看到听到的外部世界持有一种特有的心理状态以及产生极具个性的感受。高兴时山清水秀,悲哀时枯藤昏鸦,我想每个人应该都有所体验。正如古人所说:“心有忧者,筐床衽席,弗能安也……琴瑟鸣竽,弗能乐也。忧患解除,然后食甘寝宁,居安游乐。”(《淮南子·诠言训》)杜甫有两首写景抒情的短诗,一是《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是《绝句二首(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同样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色,竟使诗人的感受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就在于前诗写于“安史之乱”中,后诗写于乱后初回成都草堂时,感时伤乱的抑郁之情和乱后安居的恬适之感有力地影响了诗人的观感。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移情”现象。

(四)个性

许多心理学家都曾根据人们的气质和性格对人们的个性作了各种各样的划分。比较权威的一种观点是将其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类。胆汁质的人热情奔放但不稳定,多血质的人态度鲜明而多样,黏液质的人考虑周到、沉静稳重,抑郁质的人反应微弱、迟缓并容易产生错乱。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个性差异,作家们笔下所展现的社会生活才是大异其趣的。

如果从高中语文写作的领域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不同气质的学生,他们的文章风格也大相径庭。有的人文风犀利,角度通透,有的人婉转清丽,娓娓道来。换句话说,可能有些学生就适合写议论文,有些学生就适合写记叙文;有些学生擅长写人记事,有些学生又擅长理论辨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语言风格来“量身定做”具体的写作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因此,通过对中介因素的分析探讨,我们可以找出最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中介因素是什么,将“中介论”应用于高中生语文作文写作中,提出相应的系统性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法。同时关注学生写作理论知识储备、写作心理、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规律性不足,并且关照写作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在此基础上探究写作心理和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事物高中语文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奇妙事物用心看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