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群文阅读在初中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01-10

课外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散文

杨 玲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巨化中学,浙江 衢州 324004)

阅读在语文学科的教学里占据重要地位,而散文阅读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初中阅读教学方式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方式亟待创新。因此,在课改的推动以及教学方式亟须创新的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旨在提高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群文阅读的特点

(一)群文阅读的含义

群文阅读是对于传统的单篇阅读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再强调单篇文章的分析与研究,而是师生围绕一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多篇文章进行探索的一种阅读方式。

(二)群文阅读的特点

1.增加阅读量。由于群文阅读要选取多篇文章,因此就决定了它阅读量更大、信息量更大这一特点,学生们获取的信息、读到的文章会更多,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面。2.丰富阅读策略。群文阅读往往是教师根据教材中的某一文章选取的课外的与该文章有一定关系的多篇文章,因此在对于课内和课外多篇文章的阅读策略上会有所不同,比如课内文章精读,课外的文章略读,精略结合,丰富学生们的阅读策略。3.提高阅读速度。前面提到群文阅读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们在相同的时间内要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速度,帮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更多的知识,也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传统初中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化教育影响散文阅读

目前,应试教育是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多学校为了在散文阅读题上拿高分,往往会套用一些答题模板,老师在分析课文的时候也是有选择地教学,出现了一种散文学习不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而是为了换取高分的局面,失去了散文教学的意义。

(二)忽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散文阅读在于读者本人,不同的读者能从作者的文字中感悟到不同的态度。但是目前的散文阅读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们自己的见解和理解,这也就打击了学生们主动思考和欣赏散文的能力,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观点。

三、群文阅读对初中散文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议题的确定

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对于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存在直接影响,同时议题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群文的选择,所以在确定议题的环节中,教师应考量到多个方面的因素,例如所确定的议题应符合学生的学情,一个好的议题应当是值得学生们进行深度探讨和研究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议题的时候要在充分考虑学生水平的基础上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议题,保证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保证所确定的议题具备讨论价值。此外教师还应侧重于议题选择的开放性。

(二)群文的选择

1.按主题选文。按主题选择群文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方式。散文教学中一直都把主题的探讨当作一个重点,所以在群文阅读中,也可以根据同一主题选择几篇散文供学生在对比之中更好地理解。比如在讲到有关亲情这一主题时,可以选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背影》、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以及朱德的回忆性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这三篇散文的共同之处都是表现亲情,所表达的感情又不完全一致。《背影》是通过朴实的语言,表达父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孩子对父亲的思念;《秋天的怀念》中博大宽厚的母爱使作者在磨难中坚强地成长,文中“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也是母亲愿望的达成。而《回忆我的母亲》则是通过回忆母亲朴实的一生来赞美劳动妇女的伟大,凸显母亲这一平凡亦不凡的形象。三篇都是有关亲情的散文,作者都表达出对父亲或母亲的感情,但在感情的表达上或是表达的手法上又不尽相同,其中的相似和差异之处值得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推敲,由此可以丰富学生们的阅读策略以及内心的情感。

2.按表现手法选文。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按照某一特定的表现手法选文,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在群文的阅读中加深对这种表现手法的理解。在这里,我以托物言志这种手法为例,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紫藤萝瀑布》,在讲解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可以选用《一棵小桃树》与之整合,二者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紫藤萝瀑布》看似在写花,实际上也是写人。作者委婉地表达出人和花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我们要勇敢地战胜困难,珍爱生命。同样,《一棵小桃树》这一篇看似在写桃树,其实是作者委婉地借桃树来表达对奶奶和对理想的一种执念。综上,在选文的时候也可以选用有相同表现手法的几篇散文,来丰富手法的运用,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该手法自己写一篇文章,总之对表现手法的深入分析对阅读或是写作都有积极的作用。

3.按类型选文。虽然所选的都是散文,但是散文也有不同的类型,比如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还有议论性散文。在选择群文的时候可以将其中的一类进行整合。例如《昆明的雨》《白杨礼赞》和《紫藤萝瀑布》可以相互联系,因为这三篇都是抒情性散文,又称写景散文,是作者通过对某一景物的描绘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散文类型。在《昆明的雨》当中,作者全方位地描绘了昆明的雨,借此抒发自己对昆明的雨的喜爱,更是体现出他深厚的昆明情结。《白杨礼赞》看似是在赞美白杨,实际上是通过描写白杨生活的环境之恶劣凸显白杨精神,抒发对具有白杨精神的人的赞美之情。《紫藤萝瀑布》是借歌颂紫藤萝来感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抒情性散文往往是通过描绘客观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这种写作特点值得学生们理解和运用,在群文阅读中,更能有“举一反三”的作用,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类型。

4.重视课内外文章的兼顾。教师在选择群文的过程中还应侧重于课内外文章的兼顾选择,通过教师的推荐帮助学生拓宽阅读面,开阔知识视野,以达到涉猎广泛的阅读目的。相对于传统的初中阶段的散文教学,群文阅读要求老师和学生们增加阅读量,不能只针对教材内的某一篇文章进行分析讲解,而是对教材内外的文章进行阅读和感悟。这也就打破了传统散文教学中教师只讲解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文章这一局面,真正增大学生们的散文阅读量,开阔阅读视野。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一篇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传统的教学中,可能教师往往会用四至五个课时来讲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和散文所表达的主题等等。这样具有功利性的分析无法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魅力。相比之下,如果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来讲解这篇散文,那教师就可以选择同样是出自《朝花夕拾》的另外两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将这三篇散文结合起来阅读,同样都是鲁迅回忆儿时发生的事情,但每一篇表达的具体情感又是不同的,创设关于鲁迅儿时趣事的议题供学生主动思考,了解作者鲁迅小时候的事情,感受他每一篇所想表达的主题,理解他儿时对人、对节日、对自然的态度,从字里行间感悟散文的魅力。

(三)课堂探讨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议题作为阅读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议题针对所选择的群文展开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而后展开小组合作探讨,鼓励学生与小组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在合作探究的环节中,真正归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此环节中教师应辅以引导和启发,在各个小组给出议题讨论结果后,教师对答案予以整合,达成共识。群文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某一特定的议题来发散思维,展开阅读。在这种情况下,群文阅读更像是一种探究式的活动,不是为了获取分数,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而仅仅是为了阅读本身,通过自己的阅读来理解并赏析散文的语言和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体地位的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本身。教师可以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既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又能通过别人的观点对文章的理解加以补充,学生不再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变成主动的探究者。

(四)总结评价

在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将各个小组给出的答案作为基础,针对不完整的部分或现存的疑惑给予解释、补充,并善于利用激励机制,通过教学总结环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勤于感悟善于总结,继而为后续的群文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目前在初中阶段的散文教学,确实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群文阅读的出现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也符合课程的标准,增加学生们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因此,群文阅读应当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散文教学中,帮助散文教学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散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群文活动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