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演进

2020-01-10

喀什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理论世界

王 璐

(河北大学 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国内学者对于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三个大的方向:第一个是从内容的角度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具体内容和问题展开讨论,比如现实的人、生产力、资本对世界历史形成的影响。对于这些内容的分析大约从19 世纪开始,也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立之初便开始,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第二个是从西方哲学家们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激烈讨论而展开,不过大多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和对比,比如康德、黑格尔等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批判与肯定。第三个是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角度展开,其方法论原则是将隐性的因素和部位逐渐以外化的形式显现出来,其产物必然是历史的,在之后不断地创新生成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历史的产物。历史结构的总体性是借历时性和因果性的特点来展示出来,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角度看,历史事实和历史因素在方法论角度上都打破了封闭孤立的状态,从而积极地表现出世界历史总体的本然状态。本文将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源”与“流”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便探寻一些新思路和新发现。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源”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人们对于世界历史的认识是不同的。在最初的萌芽时期,世界历史理论没有一个完整独立的形态,人们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只是针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描述。一直到黑格尔那里才逐渐形成了合理化的形态,最终在马克思那里世界历史理论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形态。画面追溯到1500 多年以前的世界地理大发现时期,人类历史终结了之前各地区封闭孤立的状态,进入了新型的世界历史时代。这一时代指的是以世界贸易作为纽带、以工业化的生产作为现实力量、以追求剩余价值利益最大化作为资本动力的时代。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给人们带来的是震撼性的欧洲地理知识,扩展了人们对欧洲版图的新认识。1500年以来,欧洲源源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生知识素材,使得专家们为此争论纷纷。最先,欧洲知识界全身心将焦点集中于创世纪的神学,企图将圣经和地理大发现联系到一起,从而解释欧洲不断出现的新生事物。

此后,又相继出现了一些西方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开启了划时代的进程。维科对于这一理论创造性的提出了“人创世界”,打破了之前的“神创说”。把人作为一个新的分割点,使得世界历史分为神创时代、英雄时代和人创时代三个时代。而伏尔泰对于世界历史理论的认识上,完全赞同维科的“人创世界”的观点,他认为“人是世界历史的缔造者和创造者”。传统的神学论者将目光局限在人类仅有的知识视野和活动范围内,认为世界历史的起源归因于一个共同的神秘联系和天然的来源。但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种和新生事物出现在欧洲的视野面前,使得之前的世界史慢慢地丧失其世界性这一特点。伏尔泰在其《世界史》《论各国习俗和精神》等著作中从史料实证角度、地理位置的差异角度得出了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特征。他认为“除了盲人外,没有人会质疑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是完全不同的种族”。基于这种差异性,伏尔泰得出了一个结论:不同人种都有其独特的起源,这一系列起源都与人种自身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从而冲出了“神创论”包围圈。

黑格尔在研究世界历史理论的同时,提出了有关世界历史的方法论问题。并用历史研究的方法论手段将历史划分为哲学历史、反思历史和原始历史。在黑格尔的世界中只有“哲学历史”可以将纷繁复杂世界中的“繁”化为“简”,“难”化为“易”。即在世界历史的动力系统推动下,世界历史将转化为一个彼此牵连、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正如恩格斯对其评价道:“黑格尔第一次将整个自然界、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这是他的伟大功绩。”[1]在黑格尔的方法论视域下,世界历史是理性地把握历史,“哲学历史”就是理性的历史,是意识的自我体现和外化,意识的本质外化为自由,也是世界历史自我实现的过程。自由是世界历史自我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最重要的是人类在具体的历史活动中“仅仅只认得特殊性,而且只能支配这种特殊性”[2]。在世界历史的状态下,人不自觉地在满足自身欲望和追求的同时,也实现了世界历史的目标,而世界历史又在其不自觉的状态下将世界精神融入人的行为动态中。

1833 年,马克思第一次在他的诗《查理大帝》中使用了“世界历史”这一概念,他写到:“在漫长而又无穷尽的世界历史中,他绝不会被历史的年轮所碾压,也不会被历史所遗忘,历史为他打造的这顶桂冠也绝不会在时代的激浪中沉没。”[3]8在这篇诗歌中,世界历史只是作为一个一般性的词语初露头脚,并没有将世界历史理论的具体内涵包括在内,属于暂时的抽象范畴。1844 年,“世界历史”第二次被提到是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当中,他提到:“当自身的自由理论精神变为实践力量的同时,可以从这种一定的转变方式中反向推理出哲学的内在规定性和世界的历史性。”[3]75此时的世界历史还完全处在精神世界包裹现实生活的状态。而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进程是由精神转化为实践的一个过程,虽然在大众严格看来,精神由冥想世界走出,迈向精神以外的现实世界当中,这是一条基本的规律,但这只是心理学上的一条规律。将现实世界容纳到精神世界之中,使其必然成为精神的必然,世界历史的内涵和进程就是精神世界的外化和表现。同时也不难看出马克思不仅将客观世界融入到精神世界中,而且也有将世界历史理论由唯心主义迈向唯物主义的步调。紧接着马克思对世界历史概念的提及由第三次、第四次至越来越频繁,最终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整体把握即是建立在对人生的理想状态的基础上,也是其对世界历史的状态走向共产主义的进一步理解。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在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理论进行探究和分析之前,世界历史的核心问题大多已经被提出来了,比如动力问题、内在联系问题、方法论问题、发展走向问题,……等等。世界历史理论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清楚的认识和根本的解决。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

从马克思的众多著作中,我们不难看出世界历史理论一直贯穿始终。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研究和解读,我们可以发现有关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不断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运行轨迹。

首先,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解是从生产力的空前发展的层面上进行的。他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所在。马克思曾说:“大工业的泛滥造成了社会各阶级间相同等量的关系,从而消灭了各民族的特殊性。”[4]伴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人类摆脱了各民族在地域上的限制和拘束,一步步走上生产—交往—合作—发展的道路。在物质交往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现实的人逐步从世界历史理论当中汲取营养和发展动力。随着17 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工业的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形成了广泛而又大规模的细致合作和分工,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交往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凭借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机器大生产和世界历史之间的直接关系:“资产阶级凭借自身的力量撬动了工业基础下的民族基地,它们不仅被新兴的工业门类排挤出去了,而且这些工业加工的原料提供商都来自遥远的地区,不再局限于本土和当地的材料,生产出的产品也远销世界各地,打破了之前封闭孤立地状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视域看来,在这种新生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下,确切的精细化分工和系统化的社会生产分配为世界的普遍联系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的社交网。最终,世界历史的实质性才得以以一致性的面貌生发出来,使得东方归从于西方,愚昧归从于文明,封建归从于开放,这是封建社会下社会生产力所远远不及的历史张力。这也从侧面揭示了中国虽早在15 世纪时就已经打开了海路和陆路的国际市场,但仍迟迟没有揭开世界历史帷幕的原因所在。世界市场也是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一环。大工业开拓的世界市场为航海事业、陆路运输以及商业的蓬勃发展都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和市场供应。大工业造就了广泛的分工,分工细化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强化了社会的生产化。在这样的机器大工业的生产环境下,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得到了广泛的经济联系,不仅产品远销海外,也满足了资产阶级的大部分需求,改变了之前孤立封闭状态下人们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随之各民族和各地方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最终,世界历史在经济这一环上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一致性好评。

其次,马克思是从现代性的生产关系即资本的层面上对世界历史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的。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历史的形成上认为,除了生产力对世界历史形成有一定影响外,在现代的新型生产关系中资本既是影响因素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范畴,更是封建社会迈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动力所在。资本家作为资本的拟人化表征,对于利益和利润的追逐是不断增长的,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对于海外市场的资本增值也尽可能地占有。资本家为了压缩生产成本和缩短生产时间,努力冲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比如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在众多文明中,一切的民族甚至将最野蛮的民族牵连到现代文明中来,驱使民族迫于生计问题不得不走上资产阶级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属于自身的希冀的世界,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一统天下的局面。”资本作为现代生产的特有物,驱动世界历史走向世界舞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促成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资本经过了两次历练。第一次历练是从自然属性下的阶级资本慢慢过渡到商人资本,从而摆脱行会制度的束缚,消除自然状态下的工业资本,实现了资本的世界联合。工业资本的基础条件是建立在雇佣劳动上的,这种雇佣劳动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资本为了获利更多,从而会不断地扩大雇佣劳动量,榨取廉价的劳动力,从而获取新的资本。这样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资本的联合,一方面,它联合了某些奢靡贪婪的资本积累;另一方面,将生产的社会化推向顶峰,各地无意识的工人以雇佣劳动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无比强大的社会力量,也为之后的工人革命和工人阶级对立反抗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资本的基本内涵看来,资本就是在和雇佣劳动的抗争和权衡下,将财产社会性和资本的阶级性二者逐步调和,为之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蓄力。

最后,是从现实的人作为根本立足点的层面上对世界历史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的。马克思认为:“作为单个人的现实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5]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世界历史理论的最终目的,现实的人的生产、生活、交往等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是世界历史理论实现的途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最活跃的动力因素就是现实个人的实践活动。资产阶级用罪与恶划开了新世界的第一道口子,作为与此对立的无产阶级,则用现实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动创造属于他们的世界历史。这两大阶级无形之中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深化了世界历史的内涵。现实个人力量的发挥离不开资本主义时代下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从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地预判出世界历史的未来走势——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之前世界历史的一场颠覆性革命。在共产主义社会里面,所积攒起来的劳动将是对现实的个人的一个提升和丰富的阶梯,使得现实的个人不再屈从于外在力量的压制,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现实个人自由与全面的发展也是每个人、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流”

自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地位确定了之后,世界历史理论就成了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话题,只要一谈及历史问题,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吸收和学习的过程中,理应与当今时代社会发展态势相吻合,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一是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文本学角度研究。文本学的研究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马克思著作中有关世界历史思想的深层内涵。在文本学视域下,学者们把视角锁定在《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等几部著作中,力图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构建起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论框架。赵士发认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雏形大致出现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大致经历了由发展到完善的一个过程。而另两位学者王会强和王莉认为: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更具学术价值和理论优势,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抛物线的顶点所在,为后续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石。而叶险明学者则另辟蹊径,从马克思晚年的两本笔记中去探求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环节,用开阔的世界历史视野将人类社会历史和资本主义内在规律细致的剖析出来,为后来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是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解释学角度研究。对一项理论概念进行深入的解释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在当时,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目前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指的是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相互影响与制约,使得世界历史与通常意义上的历史有所区别,关键点在于生产力的分工、交往的发展等因素。望月清司认为:“普遍交往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基准线以上的。”张一兵则认为:“生产力和交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内驱力。理论目标最终指向资本的世界市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世界历史就是民族历史的统一体。叶险明学者指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共同基础是建立在统一性上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相互统筹;资本主义站统治主导地位的世界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共产主义运动。

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转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经得住历史和现实重重考验的科学理论。在新时代的今天,世界范围内的人类交往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普遍、更加紧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相连、相互依存。习近平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当今的人类社会应当何去何从呢?未来世界的走向又该如何呢?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要放眼大局和长远角度去看,要善于拨开层层云雾,努力学习和实践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和准确了解当今世界历史发展动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齐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我们的世界建设的更加美好。”[6]

世界历史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志,有其属于自己的客观规律。我们在了解、运用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要认真分析过渡时期的国际形式演变规律,细致准确地把握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大势。借鉴马克思世界历史的基本理论,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共商共建,辅之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没有地缘目的,没有所谓的“陷阱”,是全人类共谋发展的“康庄大道”。

四、结语

任何理论、任何思想绝不会凭空产生。学者们从15 世纪中期到资本主义社会初期世界历史理论中都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部分,并对此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当代学者们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新思考,都体现出对现实的人的关注,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演进过程。马克思作为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哲学家,针对当时特定的社会大环境对不同的主体和内容有着他独到的分析和见解。所以说,只要我们还处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就仍具生命力,也使得我们对世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社会矛盾问题的批判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马克思理论世界
马克思像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