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于实践,“践”于匠心
——论思政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2020-01-10

中文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精神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 拉萨 850030)

相对于正统的大学教学,高职教学的职业化专业性特征明显。让学生们学有所长,并且能够在相对应的工作领域发挥出个人才能,获得发展。这是高职教学的目标。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改变思政教育的思路,将思政知识与工匠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所认知,并最终在工作和生活中发展成为具有工匠精神和气质的,对社会有贡献的综合性人才。

一、工匠精神内涵化及其教学意义

单纯的讲解工匠精神其实是一个较为文学化的词汇。最富有工匠精神气质的国家,当属德国,德国人做事情严谨、克制,并且一丝不苟,这是人们对工匠精神普遍具有的印象和理解。

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工匠精神内涵理解,笔者认为应该更宽泛和自由,而不是凝固在一个固定的标准中,最终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更富有探索和创新性,并且具有跨领域工作的能力和思维,并非闭门造车的专注,而是一种专注于涉猎新知识和新思维的能力。所以说,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工匠精神培养更多的是对学生心态思维上的引导和塑造。

谈及教学意义,首先,这应是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一种心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表现得更优秀,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往往具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其次,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具有领域内专业化技能的人才,但专业并不意味着单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考量是扁平化、综合性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能够审时度势,以专业知识为基点,拓展技能空间。最后,在自身领域探索创新,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发展同样需要创新,才能立于竞争不败之地。工匠精神坚韧不拔,是勇往直前的探索之心。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的途径

1.以工匠精神为指引构建教习实践课程体系

高职思政教学知识体现的是理论化的知识结构。思政教育似乎只是存在于课本上的文字化叙述,并不像专业知识般富有操作性。这个特点也决定了在工匠精神培养中,更多的是精神引导者的角色。在思政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在工匠精神输入中映照思政教学知识。这两者原本就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价值互助体系。因此,在思政教习实践体系的构建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认知并身心领悟工匠精神的价值。

比如,对国家劳动模范,企业工匠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其高尚的精神境界。以具体化的个人案例解析,贴近生活化的解读,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并且从内心中产生触动,能够从榜样中汲取生活的力量,最终回归到现实学习中,教师可以构建相关实践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实践性是什么,自身应该具有怎样的心态和思维去感知和具有工匠精神等等。

2.在课程教学学习中融入工匠精神思想教育

工匠精神需要实践活动具体感知。同样需要从理论知识上进行深化。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才能将工匠精神培养具有成效。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具有共通性。思政教育从学生从业价值观角度上解读,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具有工匠精神价值观。具体而言,高职思政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各行各业中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具有显而易见的工匠心理和气质。

也就是说,可以深化和具象高职思政教育教学,已不再仅仅是镶嵌在课本书页间的文字描述。而是可以让学生产生动能效的精神动力,那便是工匠精神的引领。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对工匠精神案例的解读和学习,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方向更明确。走进企业文化,观摩企业工匠的工作状态和为人处世方式,在学生心理上对学生价值观起到了激发和引导。这便是思政教育教学对工匠精神传达的反射。

3.与时俱进拓展和探索新时代工匠精神

思维正如开篇所述,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具有弹性的一种精神气质。曾经大众理解的具有普遍化的精神内涵,搬迁到新时代的环境氛围中,可以看作是工匠精神的底色,或者说优良传统。思政教育中,对学生心智的塑造也更应具有时代化特征,因为思想引导行为,心态决定胜负,所以说工匠精神中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是第一要素。在此基础上,要具有一颗探索的勇者之心,在工作领域内精益求精,不断优化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具有领域外的好奇之心,善于整合资源,并且能够在相关领域中借力,以使自身发展的空间和资源更具有潜力。遍观近年来各行各业发展起来的优秀企业,无不对跨行业都有涉足。所以说,企业的发展同样在追求探索创新的工匠精神,作为企业灵魂的个人,唯有不断充电,提升自身的综合性工作能力,才能成为助力企业发展的佼佼者。

而这,便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要求,同样是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方向。思政教学不仅仅是追随着成功或者主流价值观的步伐,而更多的是对社会发展的导向性教育。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烂背于心,教育的功能性并未实现。所以说,思政教学、工匠精神,都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维,让思维导向学生的认知、眼界。如此,学生才能不止步于前,而是能够以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心态,迎接和挑战明天。

结语

思政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传统科目之一。在思政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对课堂教学来说,是个较为新鲜的课题。其实,工匠精神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人们在专注于某样事情进行钻研时,这便是工匠精神的雏形。仔细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身边亲人朋友所具有的工匠精神,比如,老妈创新出的新菜式,朋友改装而成的滑板,某某同学关于知识点上的角度新颖的探讨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所以说,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功”于实践,“践”于匠心。功课要学得好,唯有通过实践来检验,而高效的实践课,则源于独到的匠心。通过思政课培养高职生的工匠精神,实则是为了让学生更细微地感知到生活中的人和事所体现的“匠心”精神,感知到努力与美好,最终成就自己的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精神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