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公寓文化特性及管理反思
2020-01-10
(山东交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一、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公寓不仅仅是大学生休息的场所,更多的大学生公寓已经成为大学生娱乐、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因而公寓的文化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身心健康。
1.大学生公寓文化关系到学校与学生个人安全
安全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前提,公寓安全更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基础性保障之一。新时代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当代大学生对文化的诉求有所改变,公寓不仅仅是学生休息和生活的区域,更多地已经发展成为学生的重要场所之一,逐渐地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而大学生公寓文化对学生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2]。
2.大学生公寓文化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大学生建设公寓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会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具备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公寓文化不断丰富提升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正向意义,帮助学生锻炼团结协作能力,加强了学生沟通互助能力,提升了学生抗挫折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3]。
二、大学生公寓文化特性
大学生公寓文化特性是学生们长期居住在一起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特质,无论哪所高校都存在其特定的特性和共性,针对不同的特性所产生的影响不同。
1.动态性特点
学生公寓常驻人员是流动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学生公寓平均每3-4年全部学生更换一遍。伴随着大学生思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大学生公寓也是在不断提升、丰富的。
2.周期性特点
大学生公寓活跃时间主要为每学年在校集中学习的3月-7月、9月-1月。大学生周一至周五集中上课,周末休息,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且每年的9月是大学生公寓的“迎新季”,每年的7月是大学生“离别季”[4]。
3.隐蔽性特点
大学生公寓以单间的宿舍为基本单位,每个屋内有2-8人共同居住,每间宿舍及时室内全体成员的公共环境,每间宿舍之间又相互独立,各自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特性,因而大学生宿舍有一定的隐蔽性。
4.公共性特点
大学生公寓内每间宿舍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着,每间屋内都是室内的私人团体空间。但是相对于室内全体成员而言,共有的一间屋又是全体舍友的公共空间。
5.同化性特点
大学生公寓内多以“散户”分布,各“散户”之间相互独立有经常走动联系,加强宿舍文化交流。介此,大学生聚居情况下坏的生活习惯和不良习惯会同化其他宿舍成员,因而在大学生公寓中,各个宿舍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影响公寓整体环境。
6.共建性特点
全体寝室成员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很多家庭和地域,为了维护共同的生活环境,需要共同遵照统一的宿舍制度才能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园,这就需寝室全体成员共同付出努力,共同建设。
7.整体性特点
学校公寓分布多以院系、年级集中、班级集中为原则,宿舍多以“大杂居小聚居”分布。每个宿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二、新时代大学生公寓管理启示
1.学生公寓管理误区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力度尺度把握,既要在严格的制度下发挥人性化管理的优势,也要在人性化管理下建立制度规范。
2.“以人为本”贯彻服务育人理念
学校要发挥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制度而管理公寓,公寓管理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好人,更好地为了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注重公寓管理阶段性、延续性特点,把握学期、季节专业特点
公寓管理要根据学生的群体性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教育、服务、管理学生公寓。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公寓管理理念侧重点有所不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