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档案文献于悬壶济世之必不可无
2020-01-10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很少有人知道,2020年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该法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修订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一章第二条定义该法所指档案的概念为:“本法所称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其中当然也必须包括医药档案。
当代学者史仲文先生在他的一本书里有过一段话:“中医特重实践经验……统而名之,可称实践经验说[1]。”从中外古代医药档案文献可以了解到,在现代医学到来之前,西方医学和中国的传统医学一样,也属经验科学。
经验随人,人在经验在,人去,经验就没了,每一个经验都是用生命换来的,这就必须存档,在档案文献中,医药档案可以说是最珍贵最重要的,它关乎生命的救治,关乎人类的延续。
中华先人值得感谢,史仲文先生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历史悠久,其中最悠久而又从没有中断的是中医,所留资料甚多,种种宝贵遗产大都有案可查[2]。
少有人知道,中国历史上在医药方面有世界级的档案文献,首屈一指的就是堪称世界第一部药典的《神农本草经》,《剑桥插图医学史》之《医学史大事年表》公元前部分赫然载有“约200 中国中草药书《神农本草经》”字样[3]。
《神农本草经》的编撰者并非一时一地某一个人,历史长河中,它有兴无艾,随历史之发展而发展。中医文献学奠基人马继兴先生在其主编的《神农本草经辑注》之说明中将《神农本草经》的具体撰年提到战国时期,即公元前3—4世纪左右,他让我们知道,该书原本虽早已失传,但它的文字却被辗转抄录在一些古本草学著作中。马继兴先生说:“从《神农本草经》演变的历史来看,在此书写成后的数百年间(相当于秦、汉时期)曾陆续有很多医家做了注释和新药品种的补充。”马继兴先生介绍说,《神农本草经》在中国历史上走的恰是一条不断增修扩充的典型的档案文献之路,公元6世纪初,陶弘景将《神农本草经》分为七卷并为之撰写了详细的注文,称为《本草经集注》;九世纪中期,唐朝政府开始大规模地组织医学官员在《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广泛调查征集药物品种,绘成图像,再次加以整理扩充,撰成《新修本草》,后世称为《唐本草》;十世纪时,北宋政府也组织医官撰成《开宝本草》,其内容是在《新修本草》基础上增订和注释而成;十一世纪中期,宋政府再次命医官增订《开宝本草》,收集全国药材图像撰成《嘉祐本草》二十卷及《嘉祐图经本草》二十卷,《嘉祐本草》的全称仍冠以“神农”二字,即《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十一世纪末,唐慎微在《嘉祐本草》的基础上,参考引用了大量经史百家著作中的有关药学资料撰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一卷,简称《证类本草》,后由宋政府修订,改称《政和本草》,全称是《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成为迄今为止保存《神农本草经》佚文最完整的一种古籍[1]。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当代中国专家学者手上,《神农本草经》又有过一次进一步的完善,就是马继兴先生主编的那部《神农本草经辑注》。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积累留传下来的医药档案文献陪伴护祐着中华民族一路走下来,向《四库全书》看,仅以“本草”为字号、以《本草经》为基础扩展派生出来的医药文献就有《汤液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钞》《神农本草经疏》《本草乘雅半偈》《得宣本草》《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等,只就清人所撰《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看,作者徐大椿向《神农本草经》中仍有新的发现,既于医药学的发展有利,又为治病救人增力。
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推出丁海斌、陈凡编著《中国科技档案史》,全书依时间年代为序,从原始到当代,整个建构了一部中国科技档案通史,在这部通史中,从头到尾一直绵延不断的恰是中医药,各朝各代相关章节都有当时的中医药档案可见。让人不解的是,写到明代,却只写医案,并无药案,对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只字未提。截止到2019年,中国已有13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其中两项是医药档案,一个是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的《黄帝内经》,一个就是1593年金陵版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档案文献,尤其是医药学档案文献,是有生命的,随时有可能被唤醒,随时有可能对人的思路有所激活。2015年,中国医药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在获奖致辞中说,当她面临研究困境时,重新温习中医古籍,是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截疟的记载给她以启示。屠呦呦说,关于青蒿入药,中国古代典籍多有记载,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发掘提高。
自青蒿素问世以来,已经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即使从启示性的角度,也足可见医药档案文献对悬壶济世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