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蚕桑文化与城市形象建设
2020-01-10黄亚丽任永利
张 健 马 莹 黄亚丽 康 蕾 李 龙 任永利
(1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江苏镇江 212018; 2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镇江 212018)
中国蚕桑丝绸业源远流长,享誉世界。蚕桑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关于蚕桑文化的研究和论述颇多,但均是关于蚕桑文化的历史[1-2]、内涵[3-5]和功能[6-8]等方面,而从文化资本理论角度研究蚕桑文化的文献相对缺乏。研究蚕桑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选取具有代表性、丝绸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开展相关研究有更好的示范作用。镇江市既是蚕业的生产和科教高地,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和光辉的历史,蚕桑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江苏省传统的蚕桑生产区,镇江市的发展过程是近代中国蚕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镇江市拥有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蚕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蚕所),具有丰富的科研成果。镇江市还拥有保存完好的蚕桑文化建筑、众多蚕桑名人轶事、丰厚的蚕桑文化精神内涵[9],如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镇江蚕种制造场[10]、中蚕所内的四方形瞭望楼[11]、朱德副主席视察中蚕所[12]、王震情系中蚕所[13]、葛敬忠与镇江蚕种制造场及女子蚕业学校[14]、我国现代家蚕育种奠基人孙本忠[15],等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镇江市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西津渡”文化、“三山”(金山、焦山和北固山)文化、运河文化以及香醋文化[16],均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如何整合蚕桑文化,融合古城文化,塑造镇江古城形象,继承和发展蚕桑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特色,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品位?本文从已界定的城市文化资本内涵出发,将城市文化资本系统分为物质形态的城市文化资本、理念形态的城市文化资本、制度形态的城市文化资本等3类,从中探究作为城市文化资本之一的蚕桑文化与镇江城市形象建设,以期为镇江城市形象构建和传播提供有效策略,打造蚕桑文化名城的城市名片。
1 城市文化资本理论
P·布尔迪厄[17]于1960年最先提出文化资本的概念,认为文化资本就是利用不同教育行为所传达的文化物品,在特殊背景下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资本。玛丽亚·杨森-弗比克等[18]认为文化是未来城市继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可以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为其形象塑造提供不竭动力和创新源泉。
张鸿雁[19]首次明确提出城市文化资本的概念,认为城市文化资本特指的是城市内的文化资本,属于文化资本的衍生。城市是人类文化精华的载体,是文化资本的集中地。城市的物质文化、历史人物和精神价值,以及城市自身创造的一系列文化象征与文化符号等,都具有鲜明的资本属性。赵丽娜[20]认为城市文化资本的本质内涵在于城市文化可以使城市持续受益。
2 蚕桑文化与城市形象
2.1 蚕桑文化
蚕桑文化又称蚕丝文化、丝绸文化,是人们在蚕桑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21],具有不同形态,如历史记载、文物遗迹、诗歌文章、宗教信仰、风俗礼仪等。余连祥[22]和束婷[23]均认为蚕桑文化应该从物质、理念和制度3个层面进行理解。蚕桑物质文化主要包括蚕桑产品、蚕桑生产设施和蚕桑生产相关建筑等;蚕桑理念文化主要指蚕桑生产背后形成的精神风貌;蚕桑制度文化主要指蚕桑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规章制度和风俗禁忌,保证和维持生产顺利进行的环境。
2.2 城市形象
城市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聚集地。城市形象是城市外在物质形象与城市内在精神形象的总和,是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凝聚与体现[24]。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城市形象是城市历史内涵和现代发展经济的融合,是一份无形的资产,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5]。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必须有效开发利用城市文化资本。
3 镇江蚕桑文化与城市形象构建的现状与问题
城市形象指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26]。比如,说到苏州,我们就知道它有苏州园林,说到杭州,我们就会想到中国茶都和西湖十景,但说到镇江,很少有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描述,这就是镇江城市形象的现状——城市形象模糊。镇江城市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但风景名胜聚集,人文资源荟萃,1986年国务院就公布镇江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港口、工贸、风景旅游城市。虽然镇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但对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视程度不够,至今未有明确的城市形象。
3.1 物质形态蚕桑文化与城市形象
镇江名胜古迹众多,本土文化特色突出。蚕桑文化建筑——中国蚕桑改良会合作蚕种场旧址(以下简称合作蚕种场旧址)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保存完整,极具特色,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合作蚕种场旧址位于镇江四摆渡,现存建筑21幢,有大门、岗楼、水塔、蚕室、缫丝室、储茧库、冷藏库、检种室等各类建筑,蚕种生产配套设施齐全,全国罕见。中蚕所也保存有一批颇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和大批蚕桑生产资料。每年中蚕所都会组织当地中小学生和单位职员进行参观和讲解栽桑养蚕过程,使大家充分了解蚕桑生产和蚕桑文化。镇江市润州区仍有以蚕桑命名的道路例如蚕桑路、金蚕路、蚕桑支路和蚕宝路等和大面积桑园,历史记忆深刻。
镇江市新民洲已经建成“五百亩”果桑园,自2017年开始于每年5月份举办镇江桑椹采摘节,与镇江生态旅游充分结合,使本地居民和游客充分参与。句容市东方紫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紫公司)是以蚕桑产品为主的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有桑椹饮品、桑椹酒和桑椹干等,远销国内外。更是创立了“东方紫”这个桑椹酒品牌。据东方紫公司负责人介绍,东方紫公司还计划筹备建设设有东方紫酒博物馆、蚕桑文化长廊、品酒室和酿酒坊等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东方紫”酒庄,“东方紫”酒庄建成后将成为传播蚕桑文化的地标性建筑,对提高镇江市蚕桑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塑造镇江市城市形象均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江苏桑园圣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桑园圣树公司)主营高蛋白“饲料桑”的开发和销售,新型桑椹的开发利用和花卉苗木的种植与销售,是一家集花卉苗木、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垂钓娱乐、绿色养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桑园圣树公司开发建设了占地73.3 hm2以上的桑园圣树农业生态园,桑园圣树农业生态园地处江苏省丹阳市丹北镇宝山村,享有天然“休闲氧吧”之称。桑园圣树公司与中蚕所合作以健康蚕桑为理念打造现代蚕桑产品,主营产品有富硒桑叶蛋、桑叶茶和桑叶面条等。镇江蚕桑历史古建筑保存完好,蚕桑特色产品种类丰富,但是因为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与周边的西津渡、古运河等融合发展成为镇江特色,缺乏系统化的营销活动,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度较低,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只是一种“僵化”资源,没能形成城市文化资本。在镇江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体现蚕桑这一传统文化元素。
3.2 理念形态蚕桑文化与城市形象
蚕桑文化中的精神文化主要是蚕桑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稳定、持续的精神风貌。蚕桑产业从栽桑养蚕到缫丝织绸过程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周期长,工作繁琐艰苦,体现了养蚕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镇江蚕桑文化历史的长河中,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如沈秉承、冷御秋、陆小波、严惠宇、葛敬中、顾青虹、孙本忠、曹诒孙、胡鸿均、高一陵、吕鸿声、何斯美、严忠婉等[28]。清末,任职于镇江的沈秉承先生“捐俸植桑”,身体力行指导蚕桑生产并编写《蚕桑辑要》一书;民国时期,镇江“三老”(冷御秋、陆小波和严惠宇)[29]倡导“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积极兴办蚕桑学校和蚕种场,大力发展蚕桑产业[30-31]。中国蚕业界一代宗师吕鸿声先生年近八旬仍提出龙年写作计划,耗时8年,历尽艰辛,完成了近200万字的《蚕学精义丛书》,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知识宝藏[3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在镇江大地上,还有很多蚕桑界先驱们为国家、为民族、为蚕桑行业无私地奉献,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蚕桑文化的精髓[33]。虽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蚕桑文化的核心,但是并未形成镇江的核心价值观,在大众心中也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没能成为镇江城市精神。
3.3 制度形态蚕桑文化与城市形象
作为城市文化资本一部分的蚕桑文化在制度方面主要是指与丝绸生产活动相关的规章制度、政策、民间习俗制度等。镇江在城市形象塑造领域的相关制度投入相对较少,主要是国家或江苏省颁布的一些规章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等,镇江出台的只有2012年修订的《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使用保护修缮管理暂行规定》,加强了对蚕桑文化古建筑保护和维护力度。只有根据城市形象建设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统合城市资源,才能保障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能够规范有序进行。
4 镇江蚕桑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构建策略
4.1 提升物质形态城市文化资本的整合功能
4.1.1 合理地规划建设,活化城市记忆 充分利用近邻效应,将蚕桑文化建筑与周边的西津渡古街区、三山(金山、焦山和北固山)景区统一规划、融合发展。整合周边蚕桑文化建筑和镇江博物馆打造镇江古城形象的招牌,在镇江博物馆开辟镇江蚕桑文化的板块,向游客展示镇江蚕桑生产的发展和历史,介绍蚕桑生产小知识。开设体验馆,让游客亲自参与养蚕和纺织等过程,与蚕桑文化亲密接触。
4.1.2 构建镇江城市标志,激发城市活力 好的城市标志能够展现城市特色并被人广泛接受,使人看到标志就能想到城市。当前镇江打造的“江南第一渡”西津渡古街区,随着访古游升温而热度上升。构建与蚕桑、西津渡和“三山”相关的城市标志,可以包括特别的建筑景观、指示标志和色彩标志等。使桑椹和桑椹酒与“镇江三怪”一并成为镇江特色产品。
4.1.3 创新营销方式,提升城市形象 整合城市资源,加大营销力度,走出镇江文化资源“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现状。除了利用电视、网络等传统媒体营销,更要注重微博、微信、贴吧等自媒体平台。拍摄展示镇江形象的纪录片或者其他类型的小短片进行广泛传播。
4.2 发挥理念形态城市文化资本的价值功能
4.2.1 传承镇江文脉,培育镇江精神 城市精神体现城市丰厚的历史遗存,也能表现出城市的特色,是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在保护镇江的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前提下,提炼出能符合镇江发展现状的城市精神。提炼出镇江蚕桑文化中所体现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和锲而不舍等精神内涵,使其成为镇江市民共同的精神追求,成为镇江城市的精神定位。
4.2.2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历史文化名城 镇江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故在塑造镇江城市形象的时候,应挖掘镇江历史文化积淀,传承镇江优秀的文化特色,建设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对镇江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如蚕桑文化、金山白娘子传说、西津渡古街区、赛珍珠纪念馆、崇实女中等,应该进行深入研究,传承和创新作为城市文化特色,塑造城市形象。
4.3 强化制度形态城市文化资本的规范功能
4.3.1 完善城市形象塑造的制度体系 建立城市形象管理系统的法规和规章,完善城市形象监管运行机制,使城市形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特别强调的是要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规体系建设,保护镇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质文化资源——蚕桑文化建筑和西津渡古街区等。
4.3.2 设立城市形象建设机构 政府是城市形象建设的主体,要在了解城市顾客需求、掌握城市竞争者动向以及整合协调城市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起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各部门的协同作用,提高处理外部公共事务的效率和能力,大力推动城市形象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