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2020-01-10王秀花

课外语文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传统语文能力

王秀花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第一小学,甘肃 临潭 747500)

语文教学是学生的一门基础课,更是一门逐渐积累、点滴积累知识的学科,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作文训练至关重要。在阅读中需要学生有自觉阅读的习惯,更要有大声朗读的习惯。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朗读能力始终提不高,也远远达不到新时代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如朗读时声音不响亮,吐字不清晰,读音不准确,不会停顿,断断续续,语言不流利,缺乏感情,这是学生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通病,制约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迫在眉睫。精彩的朗读让人终身难忘,高超的朗读技能令人羡慕,引以自豪,受用一生。朗读在有声的语言和教学中无处不见,举足轻重。它能发展人的语言,陶冶人的情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它能发展人的语言体验。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平常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平常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训练的一些做法。

一、要正确认识朗读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一项基本内容。因为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项训练,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实际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并在各个年级进行练习,让各年级的学生重视朗读练习。同时,经常强调朗读对学习小学语文的重要作用,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大量的朗读练习能很好地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经常开展朗读训练能很好地陶冶学生情操。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要重视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教学识字工具中最基本的工具之一。因为汉语拼音是识字的主要辅助工具,有助于普通话的训练。朗读离不开识字,如果不识字怎能谈得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呢?只有掌握了拼音,认识了生字,才能提高朗读能力,才能谈课上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才能理解词句,乃至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朗读能力的培养必须过好拼音关,必须从一年级认真抓起。

三、要重视教师的范读和引读

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范读和引读,因为小学生的模仿性极强。教师必须有过硬的读的本领,有些教师在教学语文这门功课时,对学生的朗读毫不重视,放手让学生自由读,结果学生读得南腔北调,特别是在农村学校,由于语言环境和文化生活的局限,刚入学的孩子语言表达不清楚,在朗读课文时,读音不标准,不会停顿,还带着浓重的方言,还有唱读的语调出现。让个别学生朗读,在朗读时往往不是添字、漏字,就是读错字、破句。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做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改掉这些缺点。所以教师要重视范读和引读,但也要留给学生一定自由读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规范、正确地去朗读,这样会逐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四、教给学生朗读方法,激发朗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大部分是从兴趣出发。教师要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容易掌握所学内容。有经验的老师开展朗读比赛,进行小组读、齐读、个人读分角色读,也可以开展故事讲演会等,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还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生理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朗读要讲究方法,如果教师只知道让学生朗读,而不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就难以提高朗读能力。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注意语句的标点符号,根据标点符号要求适当停顿,注意语气的转换,不能一口气读完。其次,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文章意思。再次,要指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教给读的方法。在指导读比较长的句子时,学生往往不易准确理解,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做较小的停顿,读起来就费力,这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什么地方停顿,什么地方语调要拉长,什么地方要连贯而不能停顿,并提出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后再去读句子,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句子是由字词组成的,这样就会读得正确、流利。

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如在教学中分角色朗读,男女生朗读,小组朗读,扮演不同角色朗读,表演不同的动作,抒发不同感情,体现不同神态,展示不同表情。这种朗读形式,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它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的能力。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教给学生朗读技巧。请看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教学《找春天》一课指导朗读的片段。现在我们来朗读课文,这里共有八个自然段。首先教师引读第1 自然段,示范两个感叹号的读法。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要指导学生读出春天到来时激动、兴奋的心情)其次,指名学生读第2 自然段。指导重读“脱掉、冲出、奔向”三个动词,体会频资料,以此作为课程的导入内容,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旋律,营造课堂氛围。学生会通过歌曲旋律,对诗文产生艺术联想,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领会诗人在诗文上寄托的美好理想和憧憬,学习诗人超然豁达的传统文化精神。

(三)语文课程教学后

为了巩固学生的传统文化体验,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后学习活动,让学生继续对课文展开研究,以挖掘更多的传统文化精髓,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传统文化精神。教师也要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相关的学习活动任务,避免学生出现偷懒的问题,使其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乐趣。

以《桃花源记》教学为例,课文渗透了古人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理想及现实意义。学生想要熟读并弄懂课文内容,就必须走进文本,深刻体会其中的传统文化精神。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们利用网络、图书文献去收集一些关于陶渊明的人物时代背景以及古诗内容等,深入分析古人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创作《桃花源记》的,让学生可以深层次地了解《桃花源记》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学生通过一定的课后学习,有利于学生开拓传统文化的学习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要学会将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进语文教学工作之中,使得学生学习知识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留下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健全人格,推动思想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猜你喜欢

传统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