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笛清韵与演奏教学的创新

2020-01-10陈家标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竹笛音乐作品音色

陈家标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器乐教研室,广东 茂名 525000)

在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乐器教学已经受到重视。在国家的支持下,竹笛演奏教学逐渐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同时还有各种音乐培训中心开设竹笛课程,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竹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然而,现阶段竹笛演奏教学中,存在教材选择不恰当、多样性训练难以实施、缺少表演实践训练等问题。因此,从实际角度出发分析竹笛清韵的重要性以及演奏教学的创新策略,对竹笛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竹笛概述

(一)演奏技艺类型

竹笛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形成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区域环境因素影响,各个地区的竹笛音乐存在较大差异。现阶段,竹笛演奏分为南北两派,在演奏技艺上区别明显[1]。比如:南派在演奏竹笛的过程中,常用叠、颤、振、打等技巧,北派竹笛演奏则善用花、吐、滑、剁等技巧。竹笛作为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下一种传统演奏乐器,为演奏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音乐行业的整体性发展。

(二)演奏教学原则

竹笛入门虽然十分简单,但仍然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将创新性、艺术性、科学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全方位的竹笛教学。创新性就是教师尽最大力量激发学生创造力,鼓励学生独立创作;艺术性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竹笛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表演欲,从而促使学生演奏技能的提高和风格的形成;科学性是在学习竹笛的过程中,学生遵循学习规律,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基本功训练。竹笛的乐章由各种音阶、音程以及节奏的变化等构成。因此,具备扎实的音阶和音程的基本功十分必要。首先,运用多种演奏形式练习音阶。同时,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训练计划[2]。其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演奏竹笛,一般来说北方和南方的演奏方式有一些不同之处,需要学生仔细和深入研究[2]。再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音准和音色。除此之外,呼吸方法也应该受到重视。在演奏竹笛时,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将乐章完美地表现出来。

第三,乐谱背诵。部分初学者认为竹笛的乐谱没有必要背诵,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若想学好竹笛,在开始学竹笛前学习者就应以正确的方法背谱。首先,在背谱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实现对竹笛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了加强对乐谱的记忆,我们可以对乐章进行视奏,了解乐谱的形态,并且通过对乐章的练习,加深对乐章的印象。其次,为实现对乐谱的快速记忆,可以先认真通读、分析乐谱的构造,进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之后再通过演奏实现对乐谱的记忆。

二、竹笛清韵的重要性

优秀的竹笛演奏者,不仅能够将乐曲中的艺术情感精准地传递出来,还能够结合自身感受进行二次创作,深度发掘音乐作品的内涵,使音乐作品更具有感染力[3]。“清韵”是竹笛演奏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若是将演奏技巧比作竹笛演奏的外在框架,“清韵”就是竹笛演奏的内在体现,代表着竹笛作品的核心内涵与深层次情感。演奏者在竹笛演奏过程中融入“清韵”,可以使演奏者的内在情感外化,增强竹笛音乐作品的感染力,进而吸引聆听者,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有助于聆听者更好地理解竹笛音乐作品并从中获得深层次感悟。再者,“清韵”充分体现了竹笛这一民族乐器特点。竹笛发展历史久远,其音乐作品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民族特色元素,能够给人古色古香的感觉,使聆听者能够透过竹笛音乐作品,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这对竹笛乐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竹笛演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选择不恰当

对竹笛演奏教学来说,教师只有先选择恰当的教材,才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效保障。然而,在目前的竹笛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些超前,导致教材中部分竹笛演奏知识对初学者来说有一些困难。而这种困难恰恰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竹笛演奏教学质量。

(二)多样训练难以实施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竹笛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硬性练习、反复练习的方式让初学者掌握竹笛演奏技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初学者学习竹笛的兴趣。且这种单一的练习方式不利于初学者充分学习并体验竹笛演奏技巧,一旦离开教师指导,就无法较好完成竹笛演奏,以致影响到后续的学习[4]。

(三)缺少表演实践训练

实践往往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对其思维、情感等的束缚,更容易对竹笛音乐作品作出深刻诠释和创新。目前,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急于求成,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竹笛清韵与演奏教学创新策略

“清韵”是竹笛自身所具备的重要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点,将“清韵”与演奏教学相融合。

(一)注重把握竹笛音色

竹笛演奏必须结合作品自身的特点与情绪来调整音色,如此才能够更好驾驭竹笛,诠释竹笛音乐作品。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必须具备灵活变化音色的能力。比如:在演奏《我是一个兵》时,演奏者为表现军人雄壮、威武的气势,在音色上要铿锵有力;在演奏旋律优美的《姑苏行》时,音色上则要宁静、优雅。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竹笛音色的把控能力。可以采用多样的练习方式,如为学生提供不同种音色的音乐作品,教师随机点名要求学生进行演奏,借此来提高学生对于音色的把控与灵活切换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呼吸方式的指导,只有对呼吸进行较好把控,才能够为音色变化提供支撑。在吸气时,嘴巴的动作就像人在打哈欠一样,腹腔就像气球被吹大一样,尽可能吸入大量的空气,不要有耸肩的动作;在向外吐气时,腹腔的感觉则正好相反,即由大变小。这种动作循环往复,就可以使演奏者逐渐掌握灵活变化音色的技巧。

(二)提高竹笛教材的实用性

对于竹笛演奏教学而言,若是想从根本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除了学生自主练习,还要提高竹笛教材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效结合,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比如:学生在学习完教材内理论知识后,教师就让学生实践演练,以此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效果和理解程度。一旦学生演奏出现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解决,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注重竹笛演奏韵味

“韵味”是竹笛演奏的精髓,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竹笛演奏的“韵味”。为了达到这样的演奏标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去感受、体会生活中的美,将音乐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在竹笛演奏时就更容易融入真情实感,能够有效提升演奏的“韵味”。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必须重视“韵味”,加强竹笛特点、音乐作品内涵、“清韵”等方面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了解竹笛这一门传统乐器,从内心热爱竹笛演奏,享受竹笛演奏的过程。这些都为学生更好地展现竹笛“清韵”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表现力指在竹笛演奏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完整准确地演奏曲子,还要通过表情、动作等体态语将音乐中的情感传递给听众,促使听众能够对音乐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其实质就是音乐的综合能力与情感表现。具有音乐表现力的竹笛演奏才是一场成功的演奏。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音乐表现力的提升需要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音乐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5]。因此,竹笛教师讲授竹笛演奏知识时,需要重视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情感与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可以了解音乐作品,在深度剖析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联系自身情感,并在演奏过程中充分展现这种情感,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前提是保证学生竹笛演奏的专业能力。只有演奏基础扎实,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表现力才有意义。

结语

学习任何一门乐器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竹笛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教材选择不恰当、多样性训练难以实施、表演实践训练缺乏等问题;创新竹笛演奏教学策略,将竹笛清韵融入教学,通过注重把握竹笛音色、提高竹笛教材实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竹笛演奏韵味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述的内容,从而提高竹笛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竹笛音乐作品音色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My Mother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我的坚守
出人意表的音色与音质表现 Cambridge Audio剑桥|AXC25 CD机 AXA25合并放大器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谈音乐中萨克斯音色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