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与分析
2020-01-10刘俊丽
刘俊丽
(西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西华4660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鸡免疫抑制、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如果防治不到位,可给养鸡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以严重腹泻、法氏囊肿大、肾脏肿大(花斑肾)、腿部和胸肌出血等为特征。2019 年11 月10 日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李大庄乡一养鸡户饲养的4 000只肉鸡突然发病,经笔者综合诊断最终确诊为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现将该病的诊疗情况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河南省西华县李大庄乡某村孙某饲养的3 000 只30日龄肉鸡,2019 年11 月10 日,该场的鸡群出现精神沉郁、消瘦、严重腹泻等症状,当天就出现了死亡鸡只。发病后饲养者立即将出现症状的病鸡进行了隔离,对鸡舍内外环境进行了全面消毒,使用土霉素药物进行了治疗,但效果不明显。随后几天发病鸡只和死亡鸡只逐步增多。饲养者于2019 年11 月14 日求助笔者。根据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及时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防止了疫情进一步蔓延,避免了养殖户经济损失进一步增加。从发病到确诊共有200 只患病鸡,死亡100只。
2 临床症状
患病鸡表现早期症状为自啄泄殖腔;随后出现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或废绝;体温升高,步态不稳,羽毛凌乱,喜卧,不愿意走动;严重腹泻,排白色黏稠或水样粪便,整个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严重;后期出现消瘦,眼窝凹陷,脱水严重,爪干燥。
3 病理学变化
剖检8 只濒临死亡的症状典型的患病鸡,可见患病鸡消瘦,脱水严重,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有条纹状、点状或斑块样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法氏囊呈土黄色,体积增大,并伴有水肿和出血;肌胃和腺胃交界处有点状出血点或出血斑;肾脏肿大,并伴有尿酸盐沉积,俗称“花斑肾”。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学检验
按照无菌操作的方法采取病死鸡的法氏囊、扁桃体、肾脏等病料直接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未发现任何细菌;将上述病料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和普通肉汤平板上,经37 ℃培养24 h后,未发现任何细菌生长。
4.2 病原学诊断
按照无菌操作的方法采取5只病死鸡的法氏囊、盲肠扁桃体等组织病料,送至周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应用琼脂扩散试验方法,以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检测,最后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5个样品均为阳性。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的诊断,最终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5 治疗
5.1 做好紧急消毒措施
立即封闭该养鸡场,防止外来人员和车辆随意出入,同时将发病鸡只和健康鸡群隔离,防止第二次感染。另外,对病鸡接触的鸡舍内外环境、各类饲养用具以及饲养人员进行紧急消毒,杀灭病原,防止疫情蔓延。
5.2 做好紧急免疫措施
疫苗注射是预防该病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立即对未发病鸡群用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剂量按照说明书用饮水的方法进行了紧急免疫。
5.3 对因治疗措施
发病早期用鸡传染性法氏囊高免血清对发病鸡群按照皮下注射1 ml,1 d1次,严重的病例第2天再重复注射1次;同时全场鸡群配合中药方剂:金银花、黄芪、大青叶板蓝根各40 g,蒲公英45 g等中草药,混为1剂,煮沸后文火30 min,冷却后取汁。供120只鸡1 d饮用,连续应用5 d。
5.4 对症治疗措施
对个别脱水严重的病例,提供充足的清洁的饮水,同时配合使用补液盐,可以按照1 000 ml的温开水稀释1份补液盐,轻度脱水按照45 ml/kg 口服液,中度脱水按照90 ml/kg,1 次/d,连用5 d,以达到迅速补充补液盐以及调节酸碱平衡,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采取上述综合治疗措施后,经过1 个疗程之后,发病鸡只的数量得到控制,病情得到好转。连续用药2个疗程后,未再出现发病鸡只,治疗效果显著。2 w后电话回访,鸡群恢复正常。
6 防治措施
6.1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做到严格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不同年龄的鸡要进行分群饲养,最好全进全出。另外,还要注意鸡群的饲养密度不能过大,饲料营养搭配科学,注意舍内通风要畅通,可降低或减少该病的发生机会。另外,控制好舍内的温度,保证饮水清洁卫生,不要在恶劣的条件下运输,减少各类应激因素的产生。
6.2 加强防疫
疫苗接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养殖户可以应用油乳剂灭活疫苗对18~20周龄种鸡进行第1次免疫,于40~42周龄时第2次免疫,母源抗体能保护雏鸡至2~3 w。另外,还要预防好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防止继发感染该病。
7 分析与讨论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发生该病后,可破坏鸡自身机体的免疫系统,可继发感染其他病毒和细菌性疾病。因此,必须重视该病的防治。另外,该场的饲养环境条件差,温湿度不适宜,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以及其他应激因素均可能是该病的诱因。
发生该病后,必须对病死鸡和患病鸡进行深埋或无害化处理,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对鸡舍、鸡体表、周围环境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病雏早期应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配合上述中药方剂对易感鸡群进行防治,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该病在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等方面与雏鸡白痢、肾型支气管炎等病有相似之处,应做好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