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松落针病发生与防治

2020-01-10贾赓孟才吉王福太

花卉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子囊针叶云杉

贾赓 孟才吉 王福太

(1.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甘南 747200;2.甘肃省碌曲县自然资源局,甘肃 甘南 747200)

松落针病在甘肃各林区发生很普遍,除了对油松、华山松、樟子松等树种造成主要危害外,还危害云杉属(Picea)中的粗皮云杉、青海云杉和青杄等树种,且冷杉属(Abies)的冷杉也发生过类似的病害,造成落叶或枯叶。

1 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1-2 年生的针叶,初期表现为淡黄色斑或段斑,逐渐变为黄褐色或褐色病斑,最后直至晚秋全叶黄褐脱落。第二年春季在凋落的针叶上出现典型的发病症状,即在干枯的松针上产生黑色小突起,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随后又产生梭形子囊盘。

2 病原

松落针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星裂盘菌目、斑痣盘菌科、散斑壳(Lophodermium Chev.)中的几个菌种引起。在甘肃采集的标本中,以鉴定的有以下几种:

(1)云杉散斑壳(Lophodermium piceae)在白龙江林区、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发生在粗皮云杉树上;

(2)云杉叶枯散斑壳(Lophodermium macrosporum)发生在祁连山林区的青海云杉树上;

(3)冷杉叶枯散斑壳(Lophodermium nervisequum)发生在康乐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白龙江舟曲林区的冷杉树上。

此外,还有松针散斑壳(L.pinastri)在天水发生在油松、樟子松树上;光亮散斑壳(L.nitens)在天水小陇山、白龙江舟曲林区发生在华山松上。这两种菌种都是在落地针叶上腐生。在以往的文献中,都误认为松针散斑壳(L.pinastri)是此病的病原。然而,1978—1980 年经明特(MinterD.W.)等细致研究,发现松针散斑壳只是在苦落的松针上腐生,它并不是致病的病原菌。近年来,国内对散斑壳属的真菌研究得比较多,发现了不少新种和新记录以及已知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本文已扰乱散斑壳(L.seditiosum)为例,对此病原菌形态描述如下:

子囊盘长椭圆形,表面灰色,遇湿转为黑色。周边线明显,稍突出松针表面。子囊盘生于寄主针叶表皮下。基壁线为黑色。子囊盘顶部开口处有唇状细胞结构,多无色,有时为灰色。子囊圆筒形,120-170×9-13um。子囊孢子线形,单孢,无色,83-120×2-3um。侧丝较直,顶端膨大不明显,有时弯曲,138-145×2um。无性型为Leptostroma rostrupii Minter,分生孢子短杆状,无色,单胞。

3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子囊盘在松针上越冬,次年春季在松针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器和子囊盘。在阴雨或潮湿的条件下,子囊盘和分生孢子器吸水膨胀而张开。放射出乳白色内含物,即含有大量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它们借雨滴飞溅和气流传播。病菌主要从针叶气孔入侵,也可以通过微小伤口入侵。潜育期约为一个月左右。每年6—8 月能放射子囊孢子,以7 月间放射量最多,分生孢子于5—9 月放散,但以6—7 月间放出的量最多。病菌孢子的成熟、放散及浸染,均与湿度密切相关,凡降雨量大,湿度高时,病害就严重。

林木长势与病害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一般认为松针细胞内膨压的降低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因此,一切可以影响林木水分供应平衡和降低松针细胞膨压的因素,例如干旱、遭其他病虫害侵害、林木遭到破坏等情况,都有利于此病原菌入侵。

4 防治技术

(1)苗圃育苗要坚持第二年换床的作业制度,并及时灌溉,缩短缓苗期,以提高苗木的抗病力。

(2)苗木出圃时要严格检疫,发现病苗要淘汰,防治将病苗带到林地传播蔓延而造成大面积的森林病害。

(3)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或喷1:1:100 波尔多液保护剂,从5月下旬开始喷药,每隔15d 一次,共喷2~3 次。

(4)加强幼林抚育管理,松林应适时扶育间伐,防止林木生长过密而影响林内通风透光。清除林地带病针叶,改善林地卫生状况,通过技术抚育还可以促进林木生长,增强对落针病菌的抵抗力。在重病区幼林地4 中下旬子囊孢子扩散期,喷洒70%可湿性代森锌500 倍液,或50%退菌特600~800 倍液,2~3 次。

(5)造林设计时,一定要重视适地适树,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用不同的适生抗病树种。

猜你喜欢

子囊针叶云杉
中国疱衣属地衣的初步研究
不同林龄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云杉大苗的起苗与包装
大兴安岭云杉的抚育方法
我国黑痣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冠突散囊菌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云杉的管理与栽培技术探讨
雪景
风雨海棠
瑞典林主协会提高工业木材和针叶锯材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