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重点内容导读
2020-01-10方继良张东友
方继良,张东友
恰逢2020 新年来临之际,我们迎来了杂志创刊以来最大的一次版面改动,这既是一次创新尝试,更是翻开了新的篇章。新的版面,新的开端!
改版后首期重点内容聚焦于本刊的特色栏目——针灸影像学,它是利用医学影像学特有的形态与功能等多模态显像技术,结合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以定性、定量等客观信息研究腧穴、经络的生理功能、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揭示针灸理论的一门新的学科。
利用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具有的结构成像和功能可视化特征,对经络腧穴的基础本质及特性、临床实践的安全性、针灸手法的有效性等基本规律进行探索,以及针灸良性调节人体功能机制的活体研究,这些内容形成了针灸影像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向。其发展与医学影像学、针灸学、现代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本期针灸影像学栏目共收录了3 篇不同影像技术在穴位特征方面的研究,代表不同的研究方向。
1.《基于ReHo 方法探究针刺百会穴脑效应的性别差异》,这是目前较热门的针灸机制脑功能成像研究。该领域早期以针刺穴位脑效应研究为主,近期侧重于针刺治疗疾病机制的研究,针刺机制研究是本领域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研究的意义所在。一般来说,观察针刺脑效应,正常人群的研究是第一步,是针灸的基本机制研究。针灸机制脑功能成像研究既包含针刺作为物理刺激的脑反应研究,也涵盖针刺作为穴位刺激的针灸机制研究,目的是揭示针刺的脑特异性效应。
这篇文章有两大特点:一是实验组采用具有发明专利的头部镂空柔性线圈,能在扫描中刺激百会穴,是技术上突破后进行的针刺后脑效应的ReHo 比较。第二个特点是通过对不同性别人群针刺后脑功能状态的比较,发现了不同性别人群针刺效应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在临床已有一些报道,但针对脑功能变化的差异研究鲜有报道。
2.《应用CT 测量天鼎穴针刺安全深度及角度的研究》,这是影像技术在针灸临床实践安全性方面的应用研究。既往这方面的研究,多是分析较好定位的针刺穴位。
临床上经天鼎穴针刺臂丛神经可有效缓解肩及手臂的神经痛症状,但针刺天鼎穴具有损伤臂丛神经的潜在危险。本研究首次应用影像技术对针刺天鼎穴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因天鼎穴的针刺深度、角度体表定位及CT 影像定位均有一定难度,具有挑战性,作者采用体表标志线及骨性标志作为参照物,形成了与颈围、体质量指数相关性公式,对不同体型人群穴位针刺安全角度及深度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是活体穴位针刺CT 精确定位实时成像研究的代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针刺合谷穴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初探》,这是采用较先进的超声波剪切波成像技术,在得气状态下检测合谷穴的瞬时弹性成像信息,探讨穴位针刺得气即刻局部组织的物理特性改变,目的是揭示针刺穴位较特异的组织特性。其发现了静息状态下合谷穴与参照点之间并无弹性值的差异,针刺后在“得气”状态下合谷穴与左侧参照点之间剪切波速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剪切波速度值的差异反映的是组织软硬度的差异,说明在针刺穴位“得气”瞬时局部组织硬度发生了改变,是超声功能成像的新尝试,除MRI 及PET 外,超声波技术有可能成为穴位及经络研究的新方法。
作为本期重点内容——针灸影像学专题的主要策划者,我们希望通过以上简要介绍,对开拓读者思路,以及同仁们开展针灸影像领域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