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

2020-01-10万永彪

关键词:教育者互联网+政治

哈 艳,万永彪

(1.河北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领域工作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其中学生网民占比高达24.6%。所谓“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互联网+”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探索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密切联合新路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实现“中国梦”的人才基础。

一、“互联网+”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积极作用

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到“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向喊话升级为互动对话,淡化了网上网下的界限,拉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的距离,实现了从“媒介改变生活”到“媒介即生活”的进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场域、手段、效能等方面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断创新

“互联网+”时代,多元主体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互,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对多”单向传播、“一对一”双向传播的桎梏,形成了“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对多”的立体传播新格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更加创新。“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共享、共通、共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是教育过程的施动者,更是参与者;大学生既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双方身份的新变化,大大加深了彼此的信任度,也提升了沟通的有效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更加扩展

互联网依托其强大便捷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平等、对话合作之上的“互联互通、共享共赢”局面,形成全体系全方位的“交互性”交往原则或生活方式。诚如有学者所言,“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成为一个互动的系统,做到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2]。“互联网+”时代,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接收、反馈、采集、记录、存储、分析,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上的全过程、空间上的全方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一维性限制和空间的距离限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互联网+”技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微信、微博、QQ等各类媒介与大学生及时进行信息交流,思政慕课、微课等网络公开课依托于网络平台的教育载体也应运而生。大学生也可以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各种终端方式,打破时空限制,及时回溯、跟踪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这就改变了传统课堂、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多种时空场域自主学习。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更加丰富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就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3]。“互联网+”时代,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以微信、微博、钉钉等为主要媒介,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信息格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工具。微信、微博、QQ等网络社交平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多样、便捷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教育内容中的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结合,以多维形式呈现给大学生,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具有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及时呈现大学生乃至思想政治教育者存在的知识短板,由此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更加提升

“互联网+”时代,多种应用汇聚在同一互联网媒体平台上,突破传统媒体较为单一的信息传播功能,成为数据总汇和运营枢纽,形成全面化、复合化、平台化的综合教育功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精准。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类网络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以往教育模式的局限,资源获取开放性以及信息交流的即时性为大学生获取有效的教育信息提供了便利,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创了全新的育人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更加提升。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互联网+”时代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更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更加扩展、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更加丰富、思想政治效能更加提升,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内容供给不足、理性认知难度加大、教育者权威地位弱化、教育工作复杂化等问题。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有效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

(一)理念方式滞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不足

由于运用“互联网+”的技巧和策略上不够成熟,缺乏对互联网自身特点和传播规律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时候在课堂上,往往只把传统教育内容简单处理,而互联网仅仅成为传输介质,缺乏适应时代要求的加工、处理、完善、优化,没有形成真正的“互联网+”。正是这种教育内容的简单处理,导致不能很好吸引学生深入理解教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不能很好传递教育内容的价值内涵,不能很好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最终导致教育实效打折扣。

(二)场域时空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性认知难度加大

“互联网+”互动的多向性和新媒体资讯的迅捷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激增,其范围也不断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突破原有时空限制,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都可以自由上网发布、获取、交换各种教学和生活信息。但是,网络具有在各行业全领域的兼容性和广域信息共享性,信息丰富,自然难以避免内容的鱼龙混杂:既有陈腐或糟粕的信息,也有新潮且精华的事物;既有传统的观念,也有现代的理论;既有专业的阐释,也有业余的争辩。“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但同时真相也更加难以辨认,这就客观地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更强的辨别能力、引导能力。

(三)手段与载体多样,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地位弱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老师为“权威”向学生传授“是什么”“为什么”,使学生以教程为纲,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这一过程中,学生所受的外部影响较小,对老师充满敬意,对所接受的知识深信不疑。在“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师生之间虽然通过社交媒体实现了及时沟通、双向互动,但依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身份差异大、信息不对等、实效不突出等诸多问题。特别是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运用不同手段从不同媒介吸收了许多良莠不齐的信息,面对困惑,学生往往对权威的认知产生动摇。如何在众声喧哗的语境中重新夺取“麦克风”,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新课题。

(四)互联网环境复杂多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复杂性增强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隐匿性、自媒体的开放性使网民网络行为高度自由和平等,易造成大学生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弱化。比如,网络隐匿了终端前个体的身份,降低了网民的自我约束意识,忽略了对自身网络行为合规性的考量,易使网民产生有违道德或法律的行为。大学生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又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受网络“三俗”文化和“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不良现象的影响,导致其网上行为极易抛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顾虑,发布虚假信息、上传黄色图片、进行人身攻击、欺诈他人财物等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这是“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借助“互联网+”,拓宽学习主体和教育空间。一般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无处不在的学习”要求学习的主体不止于学生,也包括教育者。教师转型是“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的第一要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抛弃原有的灌输式教育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使用大学生熟悉的语言与其平等交流沟通,了解大学生的需求与思想动向,创建平等和谐共享的学习成长环境,促进大学生最大限度地自由发展。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导向作用,而且还能把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归还大学生,让大学生有选择性地自主学习。同时,通过“互联网+教育”突破单一的校园或课堂教育的自然空间,将思想政治教育引申到社会空间、历史空间,将原本只能面对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保质保量广域推送,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并向学习碎片化、个人无差别化的教育推进。要充分认识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智慧校园建设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不断创新“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

(二)全力打造创新平台,延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场域

“互联网+”时代,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平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使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载体、路径、效果各要素紧密结合起来,更加突出价值导向、目标导向、行为导向作用。要积极建好“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即:学生获取专业知识、获得校园信息的工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平台;开展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工作平台。高校要从大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扩展切合学生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平台服务功能,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将育人内涵润物无声地融入网络服务,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5]。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互联网+”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高度自由,灵活收集信息,基于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等数据分析,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库,进行Web可视化呈现,同时,也可以从联机事务处理过程以及其他系统中把所需数据分析整合,进行信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预测教学问题,优化教育形态,使信息的收集与提取变得简便易行。数据量庞大而信息检索精准的信息库可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减轻教育负担,提供从教动力;智慧分析结果则使教育内容更贴切,产生时效帮助。“由于互联网的精准性与规模性,这既可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个体学生的思想信念、政治信仰等有较全面了解,也可对大学生整体的思想政治观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新的教育目标与方针政策”[6]。这会使得相关信息来源于学生又服务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例如,着手改革传统学生教育管理方式,运用大数据思维,一方面采集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和特长不足等静态信息,另一方面采集学生学习成绩、课外活动以及思想状态等动态信息,形成班级“大数据”。同时,基于学生网络发言更容易流露自己真实想法、真情实感的实际,建立班级的党性教育交流群、生活交流群、学习成长群、创新交流群、竞赛交流群等微信、QQ网络沟通渠道,通过信息采集和捕捉,不断丰富班级管理的“大数据”,从而快速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心理活动和成长需求,及时发现各类问题,有的放矢开展工作。

(三)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现代化水平

“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要研究把握信息网络时代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7]。“互联网+”时代,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渠道、模式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注重显隐结合的教育方法、真情感染教育方法、思路与问题同步指导方法、“面对面、心对心”沟通交流方法,使其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积极开发完整的线上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线下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评价体系的合力,针对原有教育中的单向思想灌输无法及时获得学生反馈、无法按学生需求推动教育进程、无法深入了解学生心理致使获取的信息模糊等问题,运用论坛、微博、微信、QQ等个人社交媒体,建构基于社区生态链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在此工作体系下,原有的点对点式交流转变为网络式多点多向的交互,个人用户的个性化信息得到最广泛表达,再结合数据智慧分析,使单一信息结合,转变为精准的个人思想数据,大学生的心理活动、思想状态将转换为具体化的数据,从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中采集到数据库。由于社交平台应用的开放性、虚拟性,大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急需获取的信息,以便结合学生思想状态,匹配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教学调整,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例如,充分运用“互联网+”班级数据库,既能发挥学生特长,又可补齐学生短板,对每一名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潜能、整体素质拓展数据甚至学生图书馆借阅记录等信息,对班级学生开展分类引导、实施个性化指导。要强化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四)强化有效保障措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

“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较多不同特点,更需要在有机有序推进过程中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树立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挥高校章程这个学校规章制度体系的“总纲领”和“基本法”的作用,围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大胆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常态化长效化。比如,依据“互联网+”的新形势新要求,建立健全校园新媒体管理办法,进一步发挥各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又如: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积极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研究制订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同时,要优化队伍结构,严把政治关、专业关,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同工作领域、工作环节、工作阶段的实际需求,着力提升培养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完善关怀激励机制,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者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要主动探索“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理清网络规律、学生规律和网络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成为文化传播和新媒体运用的行家里手。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四全媒体”新概念,“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这就意味着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进入万事万物智慧互联的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多渠道增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教育者互联网+政治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