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区域职业教育专业品质提升实践研究①
2020-01-10严志华
严志华
(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无锡 214153)
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着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沿着制造业高端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探索创新新产品和新模式,推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亟需迎合智能制造背景,加强行业产业调研,从现实需求、应对策略和行动路径等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相配套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现实需求:“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院校培养大量的操作工、流水工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何促进他们可持续发展,何去何从?值得政府、企业、学校和职业教育研究者共同研究和深思。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类型,可分为高等、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学生发展了,教师和学校才能发展,所以职业教育不全是就业教育,更是成人成才的教育;不只是断头教育,还是终身发展的教育;不仅是技能教育,更是素质提升的教育。
1.1 “社会需求”引导“职业教育定位办学”
不论是就业市场需要的职业技能,还是面对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不论是劳动技术型工种,还是技术密集型岗位,均需职业教育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提高现有课程体系的产业吻合度。
1.2 “人才规格”呼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开设哪些具体课程,人培模式和教学实训方式如何设计,亟需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杜绝过分强调技能教育,忽视学生人文和人格教育,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 “就业教育”促进“学生终身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评价,应以毕业学生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来衡量,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发展趋势,从他们的社会地位、工作收入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考量学校以及专业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力。
1.4 “价值观教育”要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职校生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成绩不好才去读职校”的错误思想要改,职业学校本应以立德树人,培养面向基层、生产和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们的素质、学习交往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更需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
2 应对策略:“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专业品质和竞争力提升
“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在快速发展和开放互融的世界经济大潮中,立足于全面增强国家制造业整体竞争实力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以智能化、网络化、高端化、绿色化的先进制造业为主干,以推行装备、技术、工艺智能化制造为手段,构建智能制造体系,提升产品研发、生产能力和装备质量,培育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为重点,因此,中国制造2025特别强调“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门类齐全、品德高尚、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创新驱动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2.1 基地优化,功能辐射专业需求
依托企业,通过专业建设、实习实训、科技开发共建共管校内外实训基地,携手企业共同制定人培、课标和典型生产任务,使所在的专业在人培目标、课程标准、基地建设、教师团队、质量评价和专业文化等六个方面建设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构建与合作共赢共生的实训基地平台。
2.2 专业论证,人才规格定位要求
依据江苏规划,把握支撑产业链快速发展的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变化趋势,并根据产业链发展状况和专业群涉及的岗位要求,分析各岗位对所需人才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具体需求。根据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目前省内外职业院校开设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紧紧围绕产业链和企业发展需求,构建符合行业标准的,以职业任职资格素能要求为导向的“产教融合”专业课程体系。
2.3 品质提升,适应产业升级主流
积极开展专业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在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的基础上,引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建立教学绩效评价指标,充分发挥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作用,促使专业群内主干专业与支撑专业之间协同联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努力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本领和创业潜能。
3 实践路径:“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人才质量评价机制创新
3.1 “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院校教育质量提升要求
“中国制造2025”对目前职业教育培养国家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挑战。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渠道”的职业院校,应深入把握“中国制造2025”战略核心要义,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提供支撑。
3.2 国际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的应用创新
深化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多元办学人才招录和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价机制不断应用创新,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素质评价体系,为人才培养过程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通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和课程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质量监控平台研究,运用“互联网+”的智慧校园管理模式,构建基于“政产学研”共融和行业、企业、院校共同参与管理、监督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创新应用思路,积极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3.3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合培育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的“工匠精神”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促进智能制造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要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引领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要以整合素质教育资源为抓手,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以提高专业教学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强化其学生基本能力;以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为主线,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总之,“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工学密切结合、行知有机衔接、不断提升专业品质和发展能力,努力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使其积极投身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为更好地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