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信息化管理研究①
2020-01-10陈瑜
陈瑜
(江苏省苏州环境监测中心 江苏苏州 215000)
现在我国已经逐渐转变为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也不断呈现出来,同时其在社会中的普及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而这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以及相关的监控技术等,产生了积极性的影响。同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性联系的就是自然资源,所以现在国家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方面的监测工作,特别是对于定位监测环节的管理工作来说,相关部门更是要给予其高度重视,一定要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以便可以使我国的生产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也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大量的数据。
1 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信息化系统的相关内容
1.1 信息数据库的组成及其相关性
对于长期性的定位监测信息系统来说,其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空间方面的数据库以及属性数据库。其中,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的内容就是生态站周围的地形特点,以及现场的土壤类型还有相关的空间分布图等。而对于属性数据库来说,其主要包括的就是,相应的监测结果等。其中,对于每一个数据库来说,其包含的子数据库之间都会存在直接性的联系,而且不仅生态空间背景图库中的每一个图层都具有统一的坐标系,同时生态空间的背景图库以样地空间分布图之间也有相同的坐标系。对于样地空间分布图来说,其主要反映的对象是样地的空间位置。对于样地数据库来说,其主要反应的就是与样地有关的编码信息以及描述信息。样地数据库和样地空间分布图还有检测数据库这三者,都可以通过样地编码进行有效的关联。
1.2 定位监测信息的标准化
(1)监测数据结构的标准化。技术人员在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之前,一定要先对每一个监测指标的内涵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结合相关的设计理论,以便得到更为精准的监测结果。接着在逻辑结构设计完毕以后,技术人员就需要以分级编码的方式对相应的对象进行标准化变成,最后再对数据库中的物理结构进行设计,以此来当作标准化模板为生态站建立检测数据库提供帮助。
(2)检测结果数据的标准化。如果想要监测数据的标准化得到保障,那么只对数据库中的物理结构进行标准是不够的,技术人员还需要做的就是完全统一监测项目中数据的表示方法。比如,对于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来说,是以P2O5的含量表示出来,还是以P的含量表示出来,同时技术人员还要对数据精度的大小进行考虑。除此之外,由于生态站以及监测人员的不同,其在选择数据的表示方法时,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技术人员必须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转换,以此来保证监测数据的统一。
(3)生态站空间背景图的标准化。对于具有长期性的动态监测来说,其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时间特征以及空间特征还有空间背景特征。比如,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以及植被类型的分布等。除此之外,技术人员需要严格的统一空间背景图中所包含的比例尺以及坐标系等,以便每一个图层之间的信息都可以有效的叠加再一起,这样一来也更有利于工作人员结合检测数据库对其进行分析,最终监测数据空间背景的具体情况,也可以更为全面的展现出来。
(4)生态站样地的标准化及其编码。具有长期性的定位监测来说,其所产生的数据有效的反映出了一块样地的生态信息,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监测数据路表格中的关键码其实也就是样地。所以技术人员一定要对编码进行严格的标准化处理,在对其处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的按照编码原则。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需要注意,每一个编码都要具有较强的主管含义以及可以扩充的特性,只有这样数据的可比性才可以得到保障。
(5)生态站样地空间分布图的标准化。生态站样地空间分布图的存在,使得生态站采样地的空间分布情况清晰的展现了出来。但是技术人员需要注意,对于每一个样地的标识来说,其都需要使用标准化的编码,同时样地空间背景图和生态站的空间背景图,这两者之间必须要可以有效的叠加在一起。
(6)监测结果数据的空间定位。样地编码时包含在监测结果数据库中的,所以对于样地编码的值来说,技术人员一定要以标准化编码值来对其进行表示。因为只有这样,对于那些时间点不同以及地点不同的监测结果来说,它们之间才会具有较强的可比性。除此之外,技术人员如果想要更为清晰的了解到检测结果数据的空间定位,那么只需要对检测结果数据库中的样地编码以及样地空间分布图中的样地编码进行标准化以后,再结合检测结果数据库以及样地空间分布图,就可以实现。
1.3 生态站样地空间分布图标准
对于整个生态站的采样地分布情况来说,能将其直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就是空间分布图。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开展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对每一个采样地进行实际性的标记,而在标记过程中,工作人员就可以使用标准性的编码,以便最终所到的数据可靠性可以得到有力的保障。
2 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2.1 信息系统构建
相关部门在构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先对需要监测的实际环境内容以及具体环境的特点进行了解,然后再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构建,而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去挑选相关的监测方式,以便其合理性可以得到大力的保障。比如工作人员在对生态水环境进行监测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地表水的水质以及地下水水质还有地下水位等四项指标进行监测。所以在这一情况下,如果相关部门针对水分检测结果建立出了相关的数据库,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使用标准性的编码对每个样本的地点进行标记,那么最终工作人员就可以对土壤的实际类型以及道路等地图进行数字化的转变,最终就可以有效的形成相关的空间背景。
2.2 可视化查询
在大多数情况下,片面性的检测结果根本不能直接的表现出采样地点的具体位置以及与其相关的特点等,而在这一情况下,相关部门也就根本无法给予用户有力的数据支持。所以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就可以把样本的所在地数据库设为整个工作的核心部分,然后把具体样本地点的编码设置为关键性的编码,同时把每一个子数据库之间都进行有效的结合,最终使用相关的数据管理技术,以便整个监测数据可以得到可视化的查询。同时,工作人员在某一个生态站水分检测的具体样本地点上叠加完相关的土地利用图以后,就可以对产生图中的任何一个监测点进行点击,这样就可以获取该地点的具体监测数据。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就可以得到明显性的提升,同时每一组数据的价值也可以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 结语
总之,如果相关部门想要使对于生态环境的长期性定位监测信息化管理工作有效性得到有力的保障,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针对具体的情况建立出完整的监测标准,以便工作人员可以顺利的开展监测工作,同时也使每一组数据的有效性可以得到保障。而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针对不同的空间特征进行叠加性的分析,以便生态系统的实际变化情况可以清晰的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