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盲源流考

2020-01-10汤丹月柳成刚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医家肝肾眼科

汤丹月,柳成刚

青盲是以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为特征的内障眼病,小儿罹患者称小儿青盲[1]。青盲相当于西医的视神经萎缩,根据眼底表现即视神经损害的部位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上行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的减退和视盘呈灰白色或苍白,上行性则多呈蜡黄色,是病因复杂、治疗棘手的疑难眼病,也是中医眼科临床常见的重要致盲眼病[2-3]。故本文对历代重要中医典籍中有关青盲病名、病因病机、治法的记载进行整理研究,探究其发展脉络和诊疗经验,以期加强对其学术理论的认识并指导临床治疗。

1 青盲病名沿革

“青盲”又作“清盲”[4],历经数千年而沿用至今,亦有称为“青盲内障”[5]“内障青盲”[6]“小儿青盲外障”[7]者,但论述均较少,而有言“小儿青盲外障”[7]者即指“小儿青盲”[8]。在不同时期对青盲含义的理解不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对有关青盲的古代中医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如下。

早在东周春秋时期,《诗经》中便有记载“蒙瞍奏公”,《左传》曰:“有眸子而无见曰蒙”,即有瞳子而不能见物称为蒙,这可能是最早有关类似青盲证候描述的记载文献[9]。《神农本草经》[10]在论述“决明子”的功效时,首载“青盲”一词,在该书中记载有多种主治青盲的药物,但并未对此称谓进行描述。晋代时期,青盲已被列为一门独立的眼科疾病,对此病的认识仍较局限。如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11]曰:“青盲,远视不明”“青盲无所见,远视”,虽然首次描述青盲在视觉方面的表现,但对症状没有全面的描述。隋代医家巢元方,在继承和发展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于《诸病源候论》[4]曰:“清盲者,谓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将青盲患者的自觉症状及外在表现做出进一步论述。唐代医家孙思邈于《银海精微》[5]载:“坐起生花者,此是内障。不治,恐久变为青盲内障”,此处“青盲内障”与青盲为同病异称。《圣济总录》[6]又有“内障青盲”之称谓。宋代王怀隐编撰的《太平圣惠方》[8]首载“小儿青盲”一词,后世医家多沿习此称。时至明代,青盲才有明确的定义。王肯堂在《证治准绳》[12]曰:“夫青盲者,瞳神不大不小,无缺无损,仔细观之,瞳神内并无些少别样色气,俨然与好人一般,只是自看不见,方为此证。若有何气色,即是内障。非青盲也”,将青盲和广义的内障做出甄别。同代医家葆光道人在《秘传眼科龙木论》[7]中首次对小儿青盲进行独立论述,并提出“小儿青盲外障”的病名。清代医家黄庭镜在《目经大成》[13]开篇提及“青盲不似暴盲奇,暴盲来速青盲迟……此症目内外无翳障,金井不大不小,俨与常人一般,只自不见”,将青盲和症状相似的暴盲在发病速度、病程长短等方面做了明确的鉴别。

可见从《神农本草经》[10]首载“青盲”一词,经历代发展,其病名日趋完善及多样化。历代医家多从临床表现及患者的自觉症状命名,亦有增加疾病属性或人群类别而命名者,如“青盲内障”“小儿青盲”等。

2 病因病机

青盲属目系为患,目系与肝、脾、肾最为密切,故青盲之病因病机亦与该四脏最为相关。青盲的基本病因病机是各种原因导致气血不能濡养眼系,神光衰退,日久眼络瘀阻,神光湮灭[14]。综观诸贤之论,将青盲的病因病机归纳为以下7 个方面。

2.1 情志失常,气滞血瘀

《黄帝内经》[15]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情志怒郁,肝气不舒,气机逆乱,化血乏源,行血无力,目窍失养,玄府闭塞,神光不得发越于外而不视。人以气为本,气和则上下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若五脏六腑之气、血、津、液功能失调,痰、火、湿、食病理产物等因素均可致郁,造成气滞血瘀,非独肝郁所致[4]。

2.2 热气拂郁,通光失灵

金代刘河间于《素问玄机原病式》[16]云:“然平白日无所见者,热气郁之甚也”,明确指出热邪可导致目盲。《圣济总录》[6]言:“肝脏热冲目赤,瞻视漠漠,积年青盲不见物”,相关论述更为具体,将病因病机具体到脏腑。《眼科金镜》[17]载:“小儿青盲眼,此症极危险。盖因病后热者经络,壅闭玄府,精华不能上升养荣之故”,认为小儿青盲是因热壅玄府,精不上荣所致。

2.3 病邪乘脏,气血亏虚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4]曰:“青盲者,谓眼本无异……若脏虚有风邪痰饮乘之,有热则赤痛,无热但内生障,是脏腑血气不荣于睛,故外状不异,只不见物而已。是谓之青盲”,指出运化及疏布气血失常,目失濡养而致青盲的病因病机。同时,以肝脏为例,对此病机进行具体论述。巢氏之理论受到后世医家的认可和推崇,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方》[18]中引用此观点,并对治法进行补充,提出以“深师疗青盲方”治之。

2.4 肝肾亏虚,目窍失荣

《圣济总录》[6]曰:“由肝肾气虚精血衰弱。不能上荣。故目盲而无所见也”,认为肝肾亏损,精虚血少,目失所养而不见。《审视瑶函》[19]亦有此观点,提出:“大抵目病,由肝肾之本虚”之说。清代林之瀚在《四诊抉微》[20]云:“肾水枯涸,故目无精华,不能朗照”,论述年老体弱,肾精亏虚而致盲的病机。

2.5 脾肾阳虚,目失温养

《黄帝内经》[15]云:“气脱者,目不明”,后世医家对其理解虽不同,然皆明确指出阳气对视觉的影响。李东垣于《兰室秘藏》[21]曰:“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指出脾阳亏虚,五脏精血不能升清于目而致盲的病因病机。徐春甫在《古今医统·眼科》中认为,酒色伤肾,因肾气亏虚,久则伤阳,使脾阳不得肾阳温煦,致脾肾阳气俱虚,精血乏源,且无力上泛,最终目失濡养而患青盲[22]。《目经大成》[13]言:“脾肾之阳不灭,远近一皆明目”,亦表明脾肾阳气充足对目视物功能的重要。

2.6 他病传变,金兽所伤

古代医家也注意到本病可由其他病发展而来,多部著作有“若不能爱养,反致丧真,则变为青盲”[12]“后亦变为青盲”[7]等字句。《银海精微》[5]载:“坐起生花者,此是内障……不治,恐久变为青盲内障”,提出他病失治误治而致青盲的病因病机。《目经大成》[13]中又有高风雀目内障可传变为青盲的记载。除目系疾病外,积聚、外伤等疾病亦可致盲,其基本病机在于经络瘀滞,目窍闭塞,神光不得发越于外。

2.7 胎中受邪,小儿致盲

张仲景[23]云:“麋脂及梅李子,若妊娠食之,令子青盲”,认为妇女妊娠不当饮食可致小儿青盲。《秘传眼科龙木论》[7]则指出小儿“在母腹中忽受惊邪之气”可致青盲。元代危亦林于《世医得效方》[24]曰:“小儿青盲,胎中受风,五脏不和,呕吐黄汁,两眼一同,视物不明,无药可治”,指出小儿胎中受风的病机。

可见青盲的病因病机变化多端,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均可为病,且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而又以因虚致病者为多。

3 治疗

青盲的治疗最早可追朔到《神农本草经》[10],《龙树菩萨眼论》[25]是首载治疗青盲的眼科专著,唐代孙思邈《千金方》[25]首创用子类药物和调理疏导之法治疗青盲。《圣济总录》[6]载有“茯神汤”“防风汤”等,防止他病传变为青盲的多个方剂。《秘传眼科龙术论》[7]首次提出治小儿青盲外障的处方有“牛胆丸”“犀角饮子”二方。此外,随着历代医家对青盲病因病机认识的不断完善,治疗方法日渐丰富,提出针灸[26]、点眼[27]、洗眼[28]方等外治法。通过整理归纳中医典籍中相关记载,总结青盲的主要治法如下。

3.1 内治法

3.1.1 疏肝解郁法 青盲因七情为病者,多由郁怒伤肝、气机郁滞所致。针对此病机,历代医家多施疏肝之法。明代傅仁宇[19]曰:“目一昏花,愈生郁闷,故云久病生郁,久郁生病”,在治疗上,认为不可“唯言肝肾之虚,只以补肝肾之剂投之”,并强调以疏导之法治之。《目经大成》[13]首创“羚犀逍遥散”,以清热疏肝之法治疗“怒气伤肝,血郁目暗”之证。

3.1.2 清热平肝法 风热扰动肝风、胎中受风,风热上攻于目,通光失灵,治宜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眼科金镜录》[17]以“清热地黄汤”加减化裁治疗“肝肾热邪,青盲内障”之证。《医宗金鉴》[29]针对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胎受风邪,提出以“镇肝明目羊肝丸”清热平肝的治法。

3.1.3 补气养血法《秘传眼科龙木论》[7]所载治疗小儿青盲外障的两方中,针对小儿先天不足的致病特点,均配以人参补气养血。《张氏医通》[30]曰:“青盲有二,须询其为病之源。若伤于七情,则伤于神,独参汤”,在七情致病的治疗上,张璐独辟蹊径,强调以补法为主,气血充足,神光达目而能视物。

3.1.4 滋补肝肾法 肝肾阴虚,目窍失充,神光衰退,应以滋养之法治之。《圣济总录》[6]曰:“治肝肾虚,风冲目赤,视物昏暗,渐成青盲,升麻汤方”,因虚成风,因风致盲,方药标本兼顾,独具匠心。

3.1.5 温肾健脾法 此法适用于脾肾阳虚,精血不足,神光遂衰,而不见物者。李东垣[21]言:“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认为治疗目系疾病亦应以健运中焦脾胃为主。《圣济总录》[6]亦有温肾健脾法的应用,以苍术丸治疗“瞳子分明。亦无翳膜。不痛不痒。内障不见物”之青盲。

3.2 外治法

3.2.1 针灸治疗方法 晋代皇甫谧率先提出承光、上关、商阳等穴位具有治疗青盲的作用,这些穴位的确定,对后世医家以针灸方法治疗青盲穴位选择具有一定影响。《针灸大成》[26]云:“青盲无所见:肝俞、商阳(左取右,右取左)”,古代医籍中叙述治疗青盲的穴位主要是商阳,其次出现频数≥5 次的是巨髎、承光、瞳子髎、上关、络却,<5 次的为肝俞、通天、养老、胆俞、肾俞、光明[31]。

3.2.2 点眼法 历代多有提及以狗奶、胆汁治疗青盲。早在汉代,《华佗神医秘方》[27]就载有以猪胆为丸,纳于眼中治疗青盲。《太平圣惠方》[8]以鲤鱼胆为主药,混合白蜜、珍珠点眼治疗青盲,同时载有治疗青盲的点眼复方“曾青膏方”。清代黄元御在《玉楸药解》[32]曰:“白狗乳点久年青盲,于目未时点,目开而瘥”,诸多中医著作以乳汁为药治疗青盲,多专取白狗乳汁。

3.2.3 吹法《圣济总录》[6]以“槐芽散方”左右吹在鼻内,进行治疗。明代缪仲淳在《本草单方》[33]曰:“杨梅青即空青洗净……每卧时漱口,仰头吹一字入两鼻内”治疗,并以“觉目中凉冷为验”,两方中都含有杨梅青,可见杨梅青为吹法治疗青盲的要药。

3.2.4 洗法 宋代叶大廉在《叶氏录验方》[28]中载有“洗眼珊瑚散”治疗青盲。明代胡濙于《卫生易简方》[34]以石决明去外面粗皮细研,水飞点磨,亦可渍水洗眼以治疗青盲内障。清代医家喻嘉言于《喻选古方试验》[35]中载“以新采青桑叶焙干洗眼治愈久患青盲的案例”。

由上可知,青盲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内治法及外治法。内治法多从肝脏进行论治,且以补虚为主。除针灸方法外,其余外治法现临床应用较少,有待挖掘。

4 小结

纵观古代文献对青盲之论述,“青盲”首见于《神农本草经》[10]。到晋代,被列为一种独立的眼科疾病。至隋代,巢元方才对青盲的症状进行较为详尽的论述。直至明代,王肯堂著《证治准绳》对青盲做出明确定义[12],并将青盲和广义的内障做了甄别。青盲辨治经历代医家继承发展,逐步形成完善体系。本文撷取主要医家论述及观点进行梳理,对其病名、病因病机及治法之源流进行浅析,便于医者临证参阅相关古代文献,望为青盲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医家肝肾眼科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升降散加味治疗眼科疾病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