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试教育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的失味与寻味研究

2020-01-10许陈陈李东平

课外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素养

许陈陈 李东平

(1.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 自贡 643000;2.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

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已从“知识核心”转变为“素养核心”的教学模式。而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能力、综合素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所在,高中语文阅读不仅仅关乎的只是分数,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一、探源——高中语文阅读的本色与滋味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将“阅读”放在第一位,其重中之重的地位可见一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构建起来,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在文本中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提升自身的独立阅读能力,同时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中,提升思维品质,使审美鉴赏能力不断发展,文化传承意识不断增强。

以荀子的《劝学》为例,品评其文本阅读的本色与滋味。古文新学,从文化的含义层次展开阅读。首先就文化知识角度把握语言构建,学习文言虚实词,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疏通文意;其次从文学艺术角度,了解时人尊称“荀卿”的荀子个人简历,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由其联想到的在他之前的孔、孟两位儒家大师。以辩证的思维,审视荀子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的问题。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谈,“学不可以已”所强调的终身学习。贴合时代气息,从文化传承看古文新学的重要意义。从文本阅读中,拓宽思维方式,发现时代之美,利用新媒体、新科技、新手段使学习内容和形式多姿多彩。结合语文的核心素养开展文本阅读,感受《劝学》虽历久而弥新的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重要论述。

高中语文阅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来自文本阅读的巨大魅力,将阅读学习充分浸染文化、文明、人文性的色彩,这不仅是传统文化与语文味的结合,扩大阅读视野、丰富精神世界、与社会和科技共同进步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贴合新时代步伐,真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二、失味——高中语文阅读的尴尬与偏颇

高中语文阅读真味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以及独立阅读的能力,有效的思辨性阅读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评价鉴赏的能力,践行语文核心素养,尽显高中语文阅读的独特魅力,然而现下越来越严重的阅读失味现象,却将这份真味变了色彩。

(一)功利性严重

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我国的语文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关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高中学生获得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又以语文学习的四大核心素养为语文教育的发展与实践指明具体走向,然实践却很尴尬。

我们竭尽全力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置于语文阅读之中。然而尴尬的是,现下高中语文阅读大抵被高考牵着鼻子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是学生鉴赏文本的过程,在与文本有效的对话中,逐渐提升个人阅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阅读的真味被抛诸脑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被大大强化,许多孩子“潜心”技巧,有的只是历年语文高考阅读分析、解题技巧、高分技能,孩子被埋在成堆的阅读高分里。所谓的人文性被忽视,唯分数论让提升个人阅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阅读真味失去本色,学生原本的阅读兴趣也变得索然无味。

(二)兴趣的淡薄

前几日在网上购得一批二手高中语文课本,书中笔记少得可怜。再想到许多家长抱怨孩子语文阅读、作文不理想,想来还是得回到语文课堂、语文兴趣与语文阅读。学生为什么头疼语文阅读,究其根本还是兴趣淡薄,读得少,知识储备不够。以语言建构为例,实则就是通过品味文本的语言文字内容,积累文本中出现的重要言语素材,以此来建构属于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形成语言框架。但本身阅读量少,积累知识贫瘠,又要如何构建呢?如此一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语言建构不成何谈思维发展提升。

在追星狂热的今天,16岁小姑娘武亦姝却以陆游为 “男神”,她在《中国诗词大会》中一举夺冠,惊人的诗词储备量和沉着稳定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她对古诗词阅读的痴迷就是纯粹因为“喜欢”,武亦姝说,她读到了“现代人完全给不了的感觉”。然而回顾现下,许多学生却谈阅读而色变,他们宁愿玩手机、打游戏、上网也不愿意阅读,更何况是绕口难记的古诗词,究其原因还是阅读兴趣的淡薄。

(三)认知的偏颇

大多数孩子、家庭或者社会的阅读认知,仅仅停留在孩子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够、教师教得不够好的问题上,殊不知阅读的失味不仅在认知,还在氛围与意识上。

回顾历年高考,2017年6月,环球网国内新闻一篇《什么样的家庭更容易出高考高分学子?大数据来告诉你》揭示了阅读氛围的重要性。教师公务员家庭易出高分“学霸”的事例举不胜举,不仅如此,这样的趋势还在增加。为什么?答案是明显的,这一类家庭跟其他家庭一样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注重孩子的学习氛围、家庭教育与引导。

你如何能够要求孩子苦读书,自己却以工作疲累需要放松为由,一味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文明、手机聊天、游戏等。简单的陪伴成为奢侈,许多孩子的需求变成了物质的填补。关注孩子成长,结合孩子兴趣作为引导,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及浓厚的阅读意识,才是“学霸”真正养成的途径。

三、寻味——高中语文阅读的求索与回归

高中语文阅读的真味不言而喻,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需要端正和构建良好的语文阅读认知,从理念、目标和方法上寻味高中语文阅读的回归,将阅读真正从严重的功利性、淡薄的阅读兴趣、认知的偏颇中拯救回来。

(一)理念

新的语文阅读理念要求我们适应时代的需要,注重学生的理解性阅读、阅读态度的主动性、个性化的阅读、写作性阅读以及广泛性阅读。只有通过理念的正视与回归,我们才能更好端正阅读态度,走出阅读的功利性,真正从语文教材、课外的经典读物、新媒体等摄取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科技的养分,适应时代需求,通过设计拓展性线下和线上的经典阅读活动,或者阅读专项APP,博闻强识,提升学生的阅读知识与能力。厚植高中语文阅读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注重语文阅读的实践与运用、审美与探究,实现学生、老师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促使学生于阅读中加强同社会科技、自然、人生更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美好、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适应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其次,教师也要跟随新的语文阅读理念,加强阅读策略,注重在阅读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兴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高中语文教师也应当跟随时代前行的步伐,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按照新课标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会等待与心灵的沟通契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需要洗尽铅华,不慕名利潜心教学,欲使学生爱上阅读必先自身具备“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修养。于阅读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特长。如此再从更高的层面引导学生阅读,激情教学,思辨合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真正让“阅读”变为“悦读”。

(二)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语文课程的五大目标: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我们会发现这些目标均与阅读教学息息相关。目标的回归需要我们有意识地以阅读目标为指引,加强语文积累,形成属于自己的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解决阅读、交流中的实际问题。注重日常梳理整合语文知识,能在生活和其他领域的学习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通过语文实践,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不仅如此,阅读目标的回归能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注意选择的问题,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激发情感,以此提升审美的境界。开阔视野,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注重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西方文化与当代科技文化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地学习阅读,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以此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只有明确阅读目标,我们才能于高中语文阅读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在阅读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品质,能在文本阅读中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联系自己的思想感情,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让学生在阅读中以目标为指引,又以阅读本身反观阅读目标,发展学生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在此基础上努力生成创造性阅读能力。只有真正实现语文阅读目标的回归,才有利于我们在高中语文阅读时走出阅读失味现象,于阅读真味中品评其如西湖龙井又似庐山云雾般的耐人寻味。

(三)方法

1.学生阅读积极性的调动

古有匡衡读书凿壁偷光,车胤读书囊萤映雪,那是他们对于读书和阅读的渴望。阅读就应该有它本身的趣味与追求,少几分功利性,多些许对阅读该有的敬畏。分数,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积极拓展思维空间,重视创新精神培养,才会构建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方法。

丰富语文阅读内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强审美鉴赏能力,重构学生的语文阅读认知,在阅读兴趣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体会“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的妙处。只有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深度自主阅读,变被动为主动提高阅读素养,才能真正达到扩大学生阅读的眼界、改善观照学生的心胸、培养其鉴识气度与升华文化品位的效果。

2.教师阅读教学的有益引导

语文不仅是文字、文学、文化,语文还是价值观,是形塑灵魂的工具。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会倾听与等待,指导学生做有效理解,用更多的时间做好教学反思、自我提升以及阅读新教法学法的专研工作。如此优秀的阅读真味才能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透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自身的审美想象以及增加自身的审美体验,培养人格健全的自然人,培养社会所需要、人们所认可的优秀的人。

3.阅读氛围的构建

学校、社会、家庭需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拥有良好的阅读氛围,才能影响孩子对阅读的认知与感悟,走出阅读认知的偏颇。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需要以身示范有益阅读,给孩子阅读的自由,再相机引导,激发孩子阅读的强烈兴趣,有共同交流品鉴,也有孩子的个人品读与思考。如此以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内容,正视有效阅读方法的回归,才能让孩子于阅读中真正开启关于审美、诵美、思美的美的旅程,将优秀文化传承,将当代阅读与传统文化之美相结合,提升个人阅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

四、总结

真正高中语文阅读滋味的回归离不开其本身理念、目标和方法的回归,只有来自思想和实践层面的共通共识,才能将阅读从繁杂的功利性中拯救,将阅读与时代科技、脉搏相融合,变唯分数论的阅读为思想建树的新的认知,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寻其真味,滋养心灵。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文本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