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文本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初探
2020-01-10楼琦君
楼琦君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9)
叙事类文本是一种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类文本广泛地存在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寓言、散文甚至诗歌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掘叙事类文本的教学价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究文本的精彩,品味语言的精妙,迁移写法的精湛呢?笔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诚信主题单元的教学为例,试述叙事类文本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策略。
一、聚焦叙事内容——抓六要素
叙事类文本多有精彩的情节,或优美动人,或离奇夸张,或紧张刺激……教师在进行叙事类文本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时间空间的转换、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丰富复杂的人物关系中梳理出叙事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初读、默读、浏览时圈画出表示时间、空间、逻辑转换的关键词、句,再提供一些“词式”帮助学生梳理内容。这种“词式”就是我们通常提及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它就像一条脉络串联起整个文本。抓住六要素,聚焦文本的叙事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叙事文本的教学重点。我们以《诚实与信任》为例,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某天晚上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发生的一个故事。人物主要是“我”和小红车主人,“人物”这一要素在叙事类文本中很重要,因为每个故事必然是围绕主要人物展开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主要人物的行动,用“谁在哪里干什么”提炼重要情节,舍去次要内容。保留或舍去的判断依据就是这件事的行为主体是不是主要人物,它是否推进了情节的发生与发展。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就“起因”“经过”“结果”把文本概括成三句话,再将三者串联起来,进一步整合,思考文本中的“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借助“六要素”就能迅速厘清行文思路:“我”不慎撞碎小红车反光镜,留下联系字条,对方却致电表示歉意与感谢。
教师在指导学生聚焦叙事类长文的主要内容时,要让学生格外留意有关时间、地点变换的词句,进而达到从时间、空间层面去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处理好整体框架和局部情节之间的关系。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此类训练,能使学生在把握内容、梳理情节、划分段落结构时事半功倍。
二、聚焦事中人物——抓细节描写
故事离不开人,阅读叙事类文本就要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或品质,往往是通过作者的细节描写来表现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语、一种心思,传递着丰富细腻的情思。作者借由这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表现人物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处境……追本溯源,教师就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带领学生关注细节描写,引导他们充分朗读感悟,借助想象内化,使这些文本中的人物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立体、清晰、丰满起来,从而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文本主题。
《九色鹿》这个民间故事就是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九色鹿既是全文的核心,又是故事的灵魂。陌生人落水遇险,它不顾朋友劝阻,纵身跃入水中,它的内心善良勇敢;见义勇为之后,不求回报,它的动作淡定从容;面对刀枪箭斧,不卑不亢,它的语言充满智慧。再说调达,生死攸关之际他“连连叩头”等一串动作描写十分精彩,承诺“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时那样谦卑。可当他看到悬赏皇榜后“立即”进宫告密,“主动带路”去捕捉恩人,神态描写精当传神。从获救时的语言描写,到翻脸时的动作、心理,作者用一系列生动的词句把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栩栩如生。
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思考、学习批注、想象画面,把九色鹿和调达的一言一行进行对比阅读,想象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情感,在自己的头脑中还原出作者心中的故事。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穿梭于饱满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里,自然就会产生“美”与“丑”、“好”和“恶”的价值判断。抓住细节描写,聚焦事中人物,展开合理想象,走进人物内心,教师帮助学生读懂人物的性格,也是为下一步把握故事主题、产生情感共鸣奠定基础。
三、聚焦叙事主题——抓矛盾冲突
叙事类文本的主题大多鲜明清晰,教学的价值在于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文本解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的澄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文本叙述时的矛盾冲突点或不同寻常处,转换立场或者视角来体会想象,这也许是走向文本主题的一条捷径。
在教学《诚实与信任》时,可让学生试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大多数人会如何选择?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不难得出结论:主动留下联系方式的风险很大,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可课文中的“我”又做了什么选择呢?明明是自己的车被人剐蹭,小红车主为何非但不索赔,反而致电表示感谢呢?教师要顺势指导学生抓住这几个不合常理之处,转换叙事者的身份和视角,让学生站在小红车主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天色昏暗,视线不清;停车超线,不合要求;留下字条,诚心认错;坦诚相告,毫无保留。学生在朗读、交流的基础上,换一个角度去想象,体验小红车主的疑惑与思考,选择和感谢,文本的主题就豁然开朗了。面对逻辑两难的境遇,“我”和小红车主的选择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人与人之间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
再看《珍珠鸟》。日常生活中,体型娇小的鸟类一定是害怕人类的,可小珍珠鸟为何能够那么亲近 “我”呢?这是课文里最不可思议之处。因为这个故事是以作家冯骥才的角度讲述的,要想读懂这份特别的信任,我们可以尝试从鸟的角度来思考。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阅读体会,展开想象,尝试填表。
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就能轻松地走进小珍珠鸟的内心:在它心里,作家就是最好的伙伴。多么美好的一份感情,通过转换视角,展开想象,学生自然地触摸到了文本的主题: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叙事类文本的打动人心之处,一定有主要人物的不同寻常之举。抓住其中看似矛盾、情节冲突的地方,换一个视角去体会想象,就能帮助学生迅速走进人物内心,深刻感受文本主题。
综上所述,叙事类文本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和教学规律,教师应帮助学生用提炼六要素的方式聚焦叙事内容,用关注细节描写的方法聚焦事中人物,用抓矛盾冲突的角度聚焦叙事主题。以上途径,旨在指导学生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徜徉于文本中,最终培养学生叙事类文本的阅读技巧,提升语文学习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