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现状及改善措施

2020-01-10赖怡旭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生宿舍宿舍管理者

赖怡旭

(闽江学院 海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熏陶思想

学生宿舍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宣传地,也是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与图书室、教室相比,学生在宿舍时互动更多,更容易实现思想沟通,从而达成观念上的共识。此外,学生宿舍是一个交流感情的自由场所。因此,好的宿舍文化在大学生大学生活中是起到积极正面影响的,能够帮助大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思想,从而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品德及高尚的思想,也会对其人生理想追求方面产生积极的意义。

(二)制度育人

若想形成良好的高校宿舍文化,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加以约束,否则,宿舍的文化建设就会杂乱无序,无法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学生就不能随意放纵,这样就能够让大学生在规章制度下更好地做到行为的统一,进而从行为层面的改善逐渐上升到认知层面的改善,逐渐养成规范性的道德习惯,从而有利于更好培育出有素质、懂纪律的新时代人才。

(三)环境怡人

宿舍文化与大学生时刻相伴,宿舍环境是宿舍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会通过提升宿舍各方面的硬件设施水平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及学习环境,如满足宿舍环境的照明、温度,保证阶梯、护栏、公共活动区、公共淋浴房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宿舍文化建设能够营造出艺术性、科学性、教育性的和谐环境氛围,在此环境氛围下,学生能够更好收获心理层面的快乐,有利于其情操的陶冶及获得情感上的满足[1]。

二、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现代社会发展对高校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且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此大背景下,社会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宿舍文化属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必须有所改变,才能符合不断进步的社会需求。再者,只有同时具备创新、文明、科学特征的现代化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扬高校的时代精神,培育出有素质、有文化、有责任、有奉献、有创新的现代化人才[2]。

(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在互联网大潮下,各行各业都呈现出新特点,行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单一性人才难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因此,行业更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简单来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只局限于其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还应当具备务实、奉献、创新、团结等方面的素质。我国高校是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集中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各方面品质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开展宿舍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及协作。开展高校宿舍文化创新建设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沟通桥梁的搭建,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使其发展成为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3]。

三、高校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管理者对宿舍文化了解不全面

近年来,虽然一些高校开始意识到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对宿舍管理方面进行了改善,但是这些高校的管理人员在宿舍文化建设方面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目前,我国高校宿舍文化的改善更多偏重在宿舍硬件设施方面的改善,认为宿舍硬件跟上了、学生的住宿条件改善了,就能够改善宿舍的文化建设,往往忽略了要在宿舍“软件”方面下功夫。文明用语有助于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有内涵的舍标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人性化制度有利于学生自律习惯的养成,有条理的设施摆放有利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这些都能够对学生的精神层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一些高校管理者不了解在这些方面进行建设能够起到的作用,甚至部分高校管理者认为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的素质文化培养毫无意义,因此对这些“软件”方面的内容视而不见,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4]。

(二)高校宿舍管理机构庞杂

目前,我国高校宿舍管理大多采用综合性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在宿舍管理方面介入的管理部门较多,主要有各学院的辅导员、班主任、后勤部门、保卫科、学生工作处等。各部门在宿舍管理上既按职责分工,也互相配合一起管理高校学生宿舍。但因宿舍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可能会造成宿舍管理权责方面难以厘清,遇到问题时,各部门存在相互推诿的可能性。本应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但是很多学校都没有具体的界定,齐抓共管往往变成无人抓管,最终导致管理职能弱化及混乱。

(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分离

从我国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现状可看出,一些高校管理者在宿舍文化建立阶段态度敷衍,做事流于形式,更倾向于物质文明方面的建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管理者在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所下的功夫明显不足,造成高校宿舍文化的建设迟滞不前。例如,没有将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列入绩效考核当中,导致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难以形成日常建设、年终考评、内部监督和约束等机制。一些工科高校将重心放在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对精神文明建设漠不关心,认为硬件设备强大了就能够成为强校,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对一个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还有部分院校的建设只注重外包装,走形式主义道路,将建设重点放在校园环境、宿舍环境建设方面,并通过社交媒体大肆宣传校园环境及住宿环境,以怡人环境及广告噱头吸引生源,实际上缺乏学科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软实力”。长此以往,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势必渐行渐远[5]。

四、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改善措施

(一)建立“生活共同体”的现代化宿舍文化理念

首先,高校管理者需要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能够理解“生活共同体”的内涵,在制定宿舍规章制度方面,需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化特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主动性;其次,高校管理者应当与大学生就宿舍生活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支持学生的自主性管理,并完善宿舍的相关设施,从而建立起一个温馨的宿舍内部环境,这样有助于学生安全感的形成;再次,高校管理者应当与学生的辅导员时刻保持联系,更多关注学生思想层面,采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定时推送积极的文化知识及宿舍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也有利于高校管理者更全面地了解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6]。

(二)健全宿舍管理机构

良好宿舍文化的形成必须依赖一个健全的宿舍管理机构,这有利于高校宿舍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文化宣传工作的具体落实及明确职责。因此,要配备和完善宿舍管理中主导思想政治教育及文化宣传工作的团队。有关学生宿舍方面的一切事务都必须在相关管理职责方面明确化,并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定期汇报管理方面的成效。同时,各部门应当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抓好学生宿舍的管理、教育、服务及文化交流工作,从而提高学生宿舍的整体管理机能,让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更好开展[7]。

此外,高校在大学生宿舍管理方面可以成立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团队,以班主任、辅导员作为该团队的引领者,构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新格局,这样就能够督促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进行。

(三)采取“双轨制”发展策略

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大层面,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亦是如此。事实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精神文化必须基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否则纯粹的精神文化之风是吹不起来的;同时,物质文化应时刻闪烁着精神文化的光辉。因此,高校应当着力完善当前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不仅要保证物质层面能够给大学生带来舒适性及安全感,也应当注重精神层面的持续介入,防止低劣的精神思想乘虚而入。总体而言,高校应当基于“双轨制”的发展策略。“双轨制”是指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两种道路共同发展,只有坚持“双轨制”的发展策略,才能在校园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获得发展,也能够在院校风气、学生道德素质、校园精神面貌方面有更多收获,从而更好提升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水平[8]。

结语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沟通交流、学习等都与高校宿舍紧密相关,良好的宿舍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利于大学生优秀人格的形成。在当今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不仅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求,也是信息化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国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现状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高校管理者应当立足于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高校宿舍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使高校宿舍成为培育综合型素质人才的重要教育活动场所。

猜你喜欢

学生宿舍宿舍管理者
莫里永学生宿舍
——贯穿建筑的连续上升走廊
热得快炸了
吉田寮:亚洲最破的学生宿舍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一个都跑不掉
高职学院学生宿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