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思想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途径研究

2020-01-10李景鸿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社团思想

李景鸿

(辽宁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辽宁 鞍山 114020)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大学生是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是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形势,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其作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成为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必然要求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程度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1]。大学生文化自信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系统的培育,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学生,引导他们立足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才能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使他们不断积淀自己、发展自己,投身社会实践,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铁骨脊梁,成为社会需要的时代新人。

(二)大学生应对多元文化冲突的必然要求

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不可避免地汇聚于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西方意识形态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特别是大学生,受到西方消极文化的影响,容易出现理想信念模糊、爱国意识淡薄等消极现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成长的正确方向,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有利于提升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效性,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高校的竞争力。

(三)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1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能够激发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要做到“以生为本”,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信念和行为规范,使他们从思想上认同我国的优秀文化,从行为上践行我国优秀文化。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目标

(一)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3]164当前,部分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知之甚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仅限于文化节日和传统习俗,对其渊源以及蕴涵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观念认知不足。因此,高校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现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传承和发展,不断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二)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化自信教育要让大学生知晓、理解、认同和继承革命先烈的大无畏奉献精神和革命精神。和平与发展年代,社会环境安定,物质生活充足,成长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部分大学生中蔓延。特别是在西方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较低。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要将革命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相结合,使广大学生对老一辈先烈的革命事迹与革命精神有切身感受,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

(三)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排外的,而是理性地认识自我和他者,能够批判地吸收、借鉴、融合与发展。只有不断地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使其成为凝聚共建中华之力量的最好最大的黏合剂。改革开放取得了成就,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危机频发,这使得大学生对先进文化生命力信心不坚定。高校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穿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对大学生进行立体化、互动性、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传承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大学生先进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日常思想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策略

(一)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体性

日常思想教育中,教育者的导向作用非常关键。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创新能力强,但也存在心理不成熟、追求安逸舒适、独立性较差、缺乏危机意识等特点。对此,教育者要着眼于他们的实际需求,让他们主动参与,形成对文化坚定的自信与信念,切实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效性。新时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是文化自信教育的主体,要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引导大学生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尊重大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了解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有针对地开展文化自信教育[4]。

(二)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绝不能忽视网络空间这个主战场。网络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会将大量落后、低俗、不良的文化传播给大学生,因此,高校要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抵制网络低俗文化的渗透,创建清朗的网络空间。同时,要充分利用优质网络平台开展相关活动,加强易班建设,构建校院班三级联动机制。在网络平台上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吸引凝聚青年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易班建设的积极性,以独具魅力的网络文化引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现由单项灌输向互动引导教育方法的转变。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开展网络宣传、讨论等形式的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深入了解社会,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三)搭建文艺实践平台,满足学生文化需求

日常思想教育中,搭建文艺实践平台是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与灌输式的思想引导相比,参与社会实践的教育方式更受大学生欢迎。开展文艺实践活动能够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帮助大学生把抽象的文化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进而促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发展。基于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建设,以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使学生深入文化中心,积极开展文化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不断拓宽文化视野,在分析、比较、鉴别中筑牢文化自信。

(四)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实现校园文化多元化

高校学生社团担负着繁荣校园文化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的重担,多样性的社团活动每年都吸引很多大学生参与其中,是日常思想教育中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社团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发展个人爱好的多种场所,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领域,充实大学生文化自信底蕴。大学生社团还要发挥自身文化育人作用,打造社团精品活动、品牌活动,尊重社团成员的主体地位,鼓励奇思妙想,帮助社团成员去粗取精,激发社团成员的内动力和创新力[5]168。

(五)构建合理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运行机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新时代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阵地,能够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抓手。高校应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第二课堂”、教师有更多精力指导“第二课堂”,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文化自信教育提供制度保障。高校还应借助“第二课堂成绩单”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个人档案,客观地记录和认证学生参与的活动和成果,保障学生权益,定期组织对学生的考评与表彰,激发学生自我提升的内生动力,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最大程度彰显“第二课堂”在文化育人中的成效。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社团思想
缤纷社团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